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染废水处理的磁混凝-高梯度磁分离协同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混凝过程作为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在混凝过程中降低污泥产生量并提高污泥分离速度是该技术发展的方向,基于上述目标,通过将磁粉引入絮体使之磁化并在自行研制的高梯度磁分离装置中实现磁混凝与磁分离的协同作用.以高浊度的印染废水作为试验废水,以色度、COD及SS作为考核指标,重点考察了磁混凝反应及磁分离的影响因素.当印染废水的色度约为900倍、COD约为595 mg/L、SS约为500 mg/L时,在pH=8.5、FeSO4500 mg/L、PAM3.5 mg/L、磁粉400 mg/L的适宜磁混凝反应条件下,相应指标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法分别高出17.3%、21.7%及24.2%,此时絮团沉降速度增大了64.3%,污泥体积减少了61%,污泥压缩比为0.39.在电流强度8 A、流速2.5 L/min和介质填充率1%的操作条件下,该磁性絮体流经高梯度磁分离装置时的水力表面负荷达到61.0 m3/m2·h,处理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轧钢废水中含有磁性铁氧化物 ,为使废水处理回用 ,研制了集预磁、磁吸、固液分离、自动清渣于一体的新型内构式稀土磁盘水处理器 ,并阐明了其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磁分离和“磁化水”是两种利用磁场影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达到特定目的的方法。磁分离直接利用外加磁场来实现具备磁性差异的固固、固液或固气分离 ;“磁化水”则利用水或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流经磁场后 ,其部分物理化学性质如 p H、溶氧能力、粘度、表面张力等均会发生变化。介绍了这两种磁技术在环境治理 (如废水治理、除尘及城市垃圾分选等 )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磁黄铁矿氧化机理及酸性矿山废水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磁黄铁矿是矿山尾矿堆中最为常见且分布很广的一种硫化铁矿物.由于硫化物矿物氧化后不仅产生酸性废水,还会释放出大量可溶的、生物可利用形态的微量金属,并且酸性环境会进一步增强这些有毒金属的移动性,因此是造成矿山周围水体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为了阻止或降低磁黄铁矿的自然风化反应速度从而达到源头治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目的,首先必须研究它在各种条件下的氧化机理、氧化产物和氧化速度.对近年来国外在磁黄铁矿晶体结构、反应活性以及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与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概述了含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尤其是在物化法(包括辐射法、吸附,萃取法、磁分离法、混凝沉降法和氧化法)、生物法(好氧,厌氧氧化—还原序列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膜生物反应器)及生物—物化联合法(生物吸附剂、生物活性炭、厌氧折流板反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沉淀—砂滤池处理工艺、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等)中的新技术的研究现状,新方法、材料、工艺的应用方面,对提高此类废水的处理效果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含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尤其是在物化法 (包括辐射法、吸附 萃取法、磁分离法、混凝沉降法和氧化法 )、生物法 (好氧 厌氧氧化 -还原序列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膜生物反应器 )及生物 -物化联合法 (生物吸附剂、生物活性炭、厌氧折流板反应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混凝沉淀 -砂滤池处理工艺、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法等 )中的新技术的研究现状 ,新方法、材料、工艺的应用方面 ,对提高此类废水的处理效果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光催化技术对喷漆废水的处理能力,采用酸溶胶法制备了既具有较强光催化性能又能够回收的磁载TiO_2光催化剂,研究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处理喷漆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光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结晶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磁载TiO_2光催化剂呈球形并具有较好的结晶度。当喷漆废水的COD初始质量浓度为3 280mg/L、初始pH为9、温度为50℃、光催化剂投加量为6g/L、光催化时间为480min时,COD去除率接近80%。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当喷漆废水COD初始质量浓度为1 300mg/L时,光催化剂经过6次循环使用,其回收率和COD去除率仍分别可达到85%和82%。  相似文献   

8.
各种影响因子对电解法预处理医药废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电解法预处理医药废水时停留时间、电解电压、废水初始浓度、温度和废水pH值等影响因子对去除色度、COD和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等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应用于工业实际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法更适合高浓度医药废水的处理,色度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电解时间宜控制在40-60min;电解电压越高,废水COD和色度去除效果越好;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温度对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废水pH值为7.5时电解效果最佳,工程运用宜控制在6—9之间。  相似文献   

9.
废铁屑处理难生物降解染料废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用废铁屑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染料废水,考察了进pH值、曝气时间、固液比、铁屑粒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实验条件。实验证明,该法可以有效去除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cr,在实验考察范围内,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分别可达90%、61.7%。同时废水可生化性也得到了改善,BOD5/CODcr从19.6%上升到29.5%,提高了50%,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该法以废治废,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废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两公司大豆蛋白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性质特征,分析工程的工艺设计和调试运行状况。对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的处理,采用混和处理的总体工艺,理论研究和运行实践表明,混和处理利于均衡生物处理营养,优化厌氧处理工艺型式及参数。污泥培养时,尽快从间歇运行变为连续运行,利于基质和污泥的混和接触,促进油脂和脂肪酸的降解,防止油和脂肪酸的积累及其抑制作用,防止油脂包覆污泥,造成污泥漂浮流失。  相似文献   

11.
味精废水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高浓度味精废水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在自来水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盐模拟味精废水,并与高浓度味精废水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对比实验,确定了味精废水中影响苏云金芽孢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废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氨氮和硫酸根,其中氨氮的影响大于硫酸根。在此结论基础上,研究了味精废水预处理材料,温度,时间等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培养的影响,并最终测定了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磁种—高梯度磁分离”污水除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添加磁种和混凝剂,用高梯度磁分离方法去除污水中正磷酸盐污染物,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镁处理含镍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搅拌时间、温度及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镍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去除率可达99%以上。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饱和吸附量17.57mg/g。含Cd^2 、Ni^2 和Pb^2 的电镀废水经氢氧化镁吸附后,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回收粉煤灰磁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粉煤灰综合利用角度,探讨利用回收粉煤灰中磁珠作磁种,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了粉煤灰磁珠粒度组成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硝基甲烷生产废水冷冻回收硫酸钠,废水循环回用技术,做到了硝基甲烷生产过程无废水排放,现已成功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6.
餐饮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废水的排放量及其造成的危害不断加剧。针对这一趋势,介绍了当前用于餐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以物理化学法、电化学法、生物法为主,分析了上述方法的特点和工艺选择的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HCR工艺在造纸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HCR工艺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及其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从中可以看出,HCR工艺在造纸废水及其他有机废水的治理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缫丝行业废水排放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德清县缫丝行业发展的现状及缫丝废水治理情况,并对现有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武钢焦化公司酚氰废水处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武钢焦化公司酚氰废水的来源、治理的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现状,并对一些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浓度氨氮废水治理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对高氨低碳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多,氨氮浓度过高,成为废水处理难点,文中主要介绍对此类废水处理的3种方法:物化法、生物法、化学法,并展望了这些工艺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