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识别和应对重大疫情下疫苗冷链过程中的风险,研究物联网环境中在人-机-环-管理下,以加工包装、储存、运输、装卸搬运、接种为风险链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分析各个环节风险因素,提炼16个影响疫苗冷链质量安全风险点。根据因果关系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转换为贝叶斯网络结构,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评估模型,并使用GeNIe软件进行计算,搜索相关数据,以印度新冠疫苗冷链物流为实证案例检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重大疫情下疫苗冷链物流存在风险敏感点,必须明确防控重点,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如加强人员培训、合理规划路径及接种点位置、加大设施设备检查与更新等,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疫苗冷链物流的高效安全运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控制危险品运输风险、保障运输服务质量,提出基于质量功能配置(QFD)和二元语义的运输风险管控方法。首先,基于QFD的核心技术质量屋(Ho Q)识别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并建立有层次结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二元语义模型评估危险品运输风险影响因素综合重要度;特别地,基于G1法和熵值法构建使专家主客观权重偏差最小化的综合赋权模型,确定评估专家的相对权重。研究结果表明:QFD有助于识别危险品运输风险影响因素,二元语义既方便表达评估结果,又能有效避免损失决策信息。具体地,危险品运输风险管控应着重于应急预防设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风险应急预案等3方面。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不同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度,方便危险品运输企业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提出基于质量功能配置(QFD)法的危险品运输风险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分析方法。首先,应用QFD方法在服务设计阶段充分识别风险影响因素。然后,基于AHP法和熵值法,构建使专家主客观权重偏差最小化的综合赋权模型。最后,基于模糊语言术语和三角模糊数,构建模糊环境中风险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评估模型。通过该模型,确定运输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度。算例结果表明,危险品运输设备、交通沿线状况、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应急安全保障设备和风险应急预案对危险品运输的风险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梳理文献和安全技术规程,从预制构件生产、进场及运输、存放、吊运、安装5个阶段,识别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25个主要风险,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25个风险的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筛选出18个关键风险因素,并分析5个阶段风险因素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各阶段的风险排序为:预制构件存放阶段吊运阶段进场及运输阶段安装阶段生产阶段;各阶段存在安全风险的关联性排序为:存放-吊运阶段生产-进场及运输阶段存放-安装阶段存放-进场及运输阶段吊运-安装阶段生产-吊运阶段安装-进场及运输阶段吊运-进场及运输阶段生产-存放阶段生产-安装阶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国民用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不安全事件调查报告和快速访问记录器(QAR)数据的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首先,依据风险源事件后果严重程度不同将风险分为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再根据风险源事件的10年平均风险贡献度大小将风险分为直接风险和或有风险,进而得到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分类;然后,建立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2017年中国民用运输航空实际运行不安全事件和QAR超限事件数据验证所提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运输航空飞行安全风险评价结果与该年度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报告中安全风险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在考虑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动态性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和集对分析法(SPA)的风险评估模型。首先给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评估模型及评估的基本步骤,根据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计算指标权重;然后采用SPA法研究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指标及其评估等级的同异反确定不确定特性,并利用联系度和集对势分析定量给出风险等级及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最后以某企业近段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过程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评估风险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SPA可识别风险因素的变化趋势,风险评估结果与道路运输实际风险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评估多式联运网络中的安全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和勾股模糊加权平均(PFWA)算子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专家打分的勾股模糊数(PFLN)替代WBS-RBS的风险矩阵0-1赋值,从全阶段和分阶段两个过程分别对多式联运网络的安全风险排序值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最后,以汽车零部件的铁-公-水联运过程为实例进行了验证,从整体上来看,转运区人员的作业不规范行为是整个运输过程中风险最大的因素;从作业的角度来看,转运区管理和安全防护设置管理的风险因素最高,存储区的布局管理则最低;从子风险的角度来看,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运输过程安全措施不完善导致的风险最高,存储设施引发的风险最低;从整体风险角度来看,5类风险因素按照平均风险值从大到小排序为人员风险、设施设备风险、环境风险、货物自身风险、运输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现代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问题,以运输费用、事故风险、灾害致灾、补救能力为运输安全评估的关键因素,建立安全分析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首先应用转换规则给出评估指标体系的模糊Petri网表示和在Petri网模型的基础上的模糊推理算法,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价;最后给出基于ArcGIS的评估模型实现方法,并应用于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模糊Petri网的数学特性及易于实现的特性,使得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运输安全评估策略的形式化、定量化和动态决策,而基于安全评估模型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成功开发,进一步表明评估模型、推理算法和实现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分级指数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险品道路运输过程风险影响因素多,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大,定量风险评价比较复杂,至今没有统一的风险评估模型.为了有效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和进行快速风险评估,基于运输危险品本身特性和相关的风险影响因素探讨了运输危险品现实风险分级指数法.该方法由危险品风险分级指数、路线影响因素和安全措施补偿因子3部分构成.危险品风险分级指数由危险品加权平均风险等级和运输危险品量、泄漏点与居民区距离以及危险品扩散因子等级确定.危险品加权平均风险等级涉及其健康危害性、可燃性、化学反应活性以及特殊危险性(氧化性和与水反应性)等级的确定.路线影响因素包含运输道路特征、气象条件、交通状况和影响人员分布4类.安全措施补偿因子为车辆、设备、容器、包装因子,人员素质因子和安全管理因子3类.该方法可对运输危险品的潜在风险进行快速分级,有利于采取有效的安全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运输事故概率和沿线影响人员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油库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基于风险因素间关联关系对风险因素重要性的影响,提出从复杂网络角度研究油库安全风险管理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的方法。首先,通过识别风险因素并依据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构建油库安全风险加权网络模型;然后,基于风险因素自身的风险水平及其对网络中局部和全局其他因素的影响力,设计风险因素的重要度评价指标;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分析(GRA)-理想距离排序(TOPSIS)模型对风险因素重要度进行排序,从而实现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油库风险因素识别中。结果表明: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风险为该油库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危险品道路安全运输路径优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危险品道路运输量逐年增加,对人类安全健康的危害的风险正在扩大和加深,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极为严重。笔者从人-机-环境角度分析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基于对运输网、运输风险源、后果影响区域3个层次辨识,分析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提出危险品道路运输路径优化选择的一般方法;并给出危险品道路运输线风险源的可接受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标准;探讨了危险品运输约束最优化选线模型。路径优化选择可减少运输沿线影响人员风险和事故概率,优化影响人员风险与运输效率冲突问题,为政府监管部门与危险品运输企业提供了安全管理的基本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分析物流运输的风险状况,针对传统风险评估技术的不足,构建了一种以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后果和风险重要度为技术参数的物流运输风险三参数评估模型。首先,依据安全人机工程原理系统分析物流运输过程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物流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考虑风险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和模糊层次分析耦合的参数确定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说明构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用于物流运输风险定量分析优于传统风险评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民用机场飞行区安全风险识别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民用机场飞行区安全风险关键诱因,首先采集飞行区安全风险相关数据,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饱和度检验识别飞行区安全风险因素;然后依据范畴间的关系提出风险因素交互作用假设模型;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假设模型。研究表明:飞行区安全风险因素包括人员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机械设备设施风险等4个核心范畴和31个主范畴,对飞行区安全风险影响最大的核心范畴为人员风险,对人员风险影响最大的主范畴为管理能力; 4个核心范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人员风险对管理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对机械设备设施风险、环境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许振斌 《安全》2023,(12):7-12
为降低深海油气田生产平台建设的风险,保障深海油气开发作业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质量、进度、技术和安全4个因素识别生产平台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根据风险耦合机理,将风险因素划分为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耦合,并利用N-K模型对某深海油气田生产平台建设工程进行定量耦合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耦合值与事故发生的频率呈正相关;多因素耦合的影响大于双因素耦合,其中,质量、进度、技术和安全4因素耦合值最大,耦合风险值为0.67,其次为质量和技术的双因素耦合,风险值为0.29。从质量、进度、技术和安全4个方面提出管理措施,以降低深海油气田生产平台建设安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辨识隧道盾构施工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一种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方法。向4个城市隧道盾构施工项目发放共378份问卷,收集受访者对隧道安全风险总体分布的看法;基于EFA从36个风险因素中提取7个公共风险因素,并运用SEM检验隧道盾构施工安全性与7个公共风险因素间的关系;通过假设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对所建立的SEM模型进行验证;运用路径系数描述各个风险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盾构机(TBM)的进洞和出洞的风险对地铁施工安全的影响最大;用该方法可确定隧道盾构施工中主要的风险因素,为改善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危险废弃物运输风险,建立既定路径下基于离散时变条件的危险废弃物运输模型。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模型。分别从静态网络和动态网络2个状态分析案例,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静态网络中采用单位时间事故频率与运输时间的乘积来衡量事故频率时,模型的目标值小于采用单位距离事故频率与运输距离的乘积来衡量事故频率时模型的目标值,采用前者衡量事故频率时,各路段的运输风险更小;动态网络下模型的目标值是不断波动的,大多数出发时间对应的模型目标值优于静态网络中模型的目标值,且存在最优的运输出发时间;同静态网络下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风险分别降低39%和31.8%。  相似文献   

17.
中欧班列运输网络中关键节点风险影响班列线路规划和运营安全。通过分析中欧班列运输节点的物理网络拓扑特性,结合考虑服务网络中节点服务能力的重要性,提出熵-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考虑节点受外部宏观因素影响可能失效的情况,引入国家运输支撑力衡量节点失效可能,提出重要性-失效可能分析模型(Importance-Failure Possibility Analysis, IFPA)识别中欧班列关键运输节点风险,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节点进行风险划分。通过构建中欧班列全域运输网络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识别节点风险且节点风险分类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高、中、低风险区和风险监测区分别对应5、10、7和6个关键运输节点。对运输节点进行风险分类有助于分级管理中欧班列运输风险,保障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基于安全事故成因,反演分析影响其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集,联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及灰色聚类评价方法,构建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测评装配式建筑工程实际施工安全状态;通过分析影响安全的因素搜索关键安全隐患,并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多维作业空间并行施工易叠加安全风险的特点,采取应对措施以控制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将所建评价模型,用于某典型项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从大至小排列依次是工人专业操作水平、吊装作业气候条件、构件运输临时固定措施以及构件出厂前质量安全检验,需采取对应措施,降低相应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液体推进剂公路运输泄漏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液体推进剂在公路运输中泄漏事故发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建立公路运输偏二甲肼(UDMH)的泄漏事故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思想对液体推进剂在公路运输中的泄漏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液体推进剂在公路运输中的泄漏风险为第2等级,风险较大;其影响因素中安全管理所占的权重最大,其次为运输设备状况、人员素质、运输中充装过量和路况,相关单位可依此排序制定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某跨燃气管道现浇梁施工安全,建立现浇梁BIM模型进行动态施工模拟,找出影响现浇梁施工的风险因素,从地质条件、外界影响、安全管理3个方面建立了跨燃气管道现浇梁施工风险评价体系;结合"熵"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并对现浇梁施工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表明:①通过BIM动态模拟,直观全面地识别出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