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标准作业制定过程中未考虑工人负荷状况的问题,应用能耗预测理论为制定的标准作业提供负荷反馈。结合工效学和仿真技术,基于JACK软件的MEE能耗预测模型进行标准作业负荷仿真和评估;提出仿真模型概念结构设计,并对各部分设计进行详细表述。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直接得出标准作业中每个子任务的工人能耗情况,根据总能耗值判断标准作业负荷是否符合人因要求,进而优化标准作业,从作业制度设计上避免工人超负荷作业。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汽车机械制造公司生产流程中会产生工人疲劳和职业伤害的手工搬运作业,从人因工程的角度,基于ERGO仿真软件的Kcal预测模型进行手工搬运作业负荷的仿真和评估分析。利用ERGO软件、人体动作能耗预测模型以及Kcal模型,提出Kcal/ERGO总体流程设计方案,并对各个部分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表明:该设计在软件中直观地反映了工人在工作中的每一个动作和流程能量消耗的情况,通过能量消耗值的大小判断该工序是否属于工人的承受范围之内以使生产环境符合人因工程设计,保证工人能在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评估和预测机务维修人员工作负荷,结合机务人员的受力、姿势、能耗等工效学因素,首先以任务所需时间资源与可用时间资源之比为主评估量,以能量消耗率及工效学负荷为修正因子,建立机务维修工作负荷评估模型;其次应用工效学仿真软件Simens JACK 8. 4(简称JACK)仿真模拟得到模型中的工作所需时间和修正因子,并提出基于机务维修工作负荷评估模型和JACK仿真软件的机务人员工作负荷评估方法;最后用该方法仿真评估A320主轮拆卸作业工作负荷。研究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弥补现有民航机务人员工作负荷评估方法中存在的实验室化严重、操作性差、主观性强、预测困难等不足,可方便有效地评估及预测维修人员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心率测定分析为主要指标测定井下工人作业时的心血管等机体反应用来评价中国煤矿工人的体力劳动负荷,疲劳程度等。通过这一调查实验探讨适合煤矿井下工人的工作方式和负荷标准,并提出有关的改进建议。这对改进工作条件、减少工人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事故等方面具有实切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心率测定分析为主要指标测定井下工人作业时的心血管等机体反应用来评价中国煤矿工人的体力劳动负荷,疲劳程度等。通过这一调查实验探讨适合煤矿井下工人的工作方式和负荷标准,并提出有关的改进建议。这对改进工作条件、减少工人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事故等方面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预防手工搬运工人因疲劳引发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WMSDs),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和人因工程2个因素,提出考虑搬运时间和能量消耗的双目标模型;采用IGRIP/ERGO和Matlab软件,设计交互式仿真平台;以某汽车刹车片制造公司的手工搬运作业(MMH)为例,应用上述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得出最优解。结果表明:投入材料数量和生产工序均对能量消耗和作业时间有显著影响,并且能耗和时间的变化率负相关;该模型兼顾生产效率和人因工程2个因素,能够得出最优作业方案;交互式仿真平台有助于控制并预防现代工业生产中的WMSDs风险,使工作环境和作业设计达到人因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手工搬运工人因疲劳引发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WMSDs),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和人因工程2个因素,提出考虑搬运时间和能量消耗的双目标模型;采用IGRIP/ERGO和、Matlab软件,设计交互式仿真平台;以某汽车刹车片制造公司的手工搬运作业(MMH)为例,应用上述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得出最优解。结果表明:投入材料数量和生产工序均对能量消耗和作业时间有显著影响,并且能耗和时间的变化率负相关;该模型兼顾生产效率和人因工程2个因素,能够得出最优作业方案;交互式仿真平台有助于控制并预防现代工业生产中的WMSDs风险,使工作环境和作业设计达到人因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预防工人肌肉骨骼疾病,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作业姿势评估方法。利用人体关节点估计DNN模型,检测现场视频中工人的身体姿势;通过提取的骨骼关节点的空间位置,计算不同身体部位的姿势角度,并依据快速全身评估法(REBA)中的身体姿势角度与危害程度的关系,自动评估工人作业姿势的风险水平;以建筑工人典型施工作业姿势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身体遮挡、设备分辨率、光照条件等影响,准确检测关节点的位置;可自动连续评估工人的作业姿势,评估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大坝浇筑交叉作业时空暴露风险,首先,剖析大坝浇筑交叉作业危险暴露致灾情景,分解大坝浇筑施工工序;然后,界定危险源工序影响空间和承灾体工序工作空间,探究交叉作业时间分布特征,建立基于实时位置信息的时空暴露风险量化模型;最后,以我国西南某水电站为例,仿真模拟大坝浇筑仓面施工过程,确定时空暴露持续时间,并计算时空暴露频率。研究结果表明:仓面施工时空暴露持续时间共计1 905 s,时空暴露频率为16. 85%,时空暴露风险主要集中于缆机重载减速水平运输、重载竖直下降、空载竖直提升以及空载加速水平运输这4个危险源工序。  相似文献   

10.
作业工人舒适度受人、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现有作业工人整体舒适度评价的缺失,基于多层次模糊评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由3个2级指标、13个3级指标构成的作业工人舒适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对作业工人整体舒适度进行定量化评价。运用此模型对某冶炼车间作业工人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该班组作业工人整体舒适度等级为第3级,其评估结果与该车间工人整体实际情况相符合。该实例表明,此模型适用于作业工人舒适度水平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人机交互型视觉显示终端(VDT)持续作业的绩效和可靠性,利用试验方法,研究工间休息制度。通过作业特征分析,设计作业疲劳评价指标体系和心算试验;应用模糊统计方法,结合最小模糊熵原理,确定并优化疲劳模糊子集在时间论域上的隶属函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绩效时间拐点的作业疲劳值,结合任务难度相对系数确定绩效时间拐点的作业总负荷值;最后通过对比试验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能有效测评作业疲劳,作业者仅需主观评价任务难度相对系数就能自主决策是否进入工间休息,方法操作简单,对作业干扰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全面除险保安背景下温州多而分散的民营企业火灾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基于AHP,结合层次分析法与安全检查表法,借助调查、评估结果量化模型,研究温州民营企业火灾,建立温州民营企业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火灾风险指标量化和风险分级标准。以鞋材厂为实际案例,对其应用实践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为温州市除险保安工作提供研究参考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认知性视觉显示终端(VDT)持续监控作业系统的可靠性,需要有效预测和防范人因失误。基于N-back任务范式和持续操作测试(CPT)任务范式,设计并完成模拟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的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对正确反应时、任务正确率等9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构建三维度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脑力负荷评估指标体系。训练BP神经网络,识别脑力负荷模式,建立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人因可靠性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确反应时、心理努力、任务主观难度、注视时间、瞳孔直径、眨眼频率6个指标,对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脑力负荷进行模式识别,其结果可信,且对实际作业干扰性小;用人因可靠性评估模型能有效预测人因失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在不同坡度下林内作业所需的劳动强度。这些林业作业包括植树、修枝、油锯伐木及打枝、整地、捆挂捆本索以及机械化采运。在对上述作业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工作能力和生理工作负荷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营林和采运作业均属于重体力或超重体力工作负荷范围。对此,管理者应清醒认识林业工人的利益和健康,注意他们的工间休息、有规律地饮水和适当的遮阳避雨条件。缺少这些条件将影响工人的健康、安全以及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人机交互型视觉显示终端(VDT)持续作业的绩效和安全性,需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工间休息制度,避免疲劳作业。结合持续操作测试(CPT)任务范式和Go-Nogo反应范式,设计模拟人机交互型VDT持续作业的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对心理努力、任务主观难度、眼睛疲劳等11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构建了人机交互型VDT持续作业负荷主观评价指标体系。训练BP神经网络,识别作业负荷模式,建立了人机交互型VDT持续作业任务自适应分配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任务主观难度、眼睛、颈部、肩部、腰部、手腕疲劳度6个指标,对人机交互型VDT持续作业负荷进行模式识别,其结果可信,且对实际作业干扰性非常小;作业任务自适应分配模型能根据作业者负荷模式合理安排工间休息,保障作业者的健康,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是园林工人的常见职业病,严重影响园林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对18名从事园林割灌作业的工人通过NMQ北欧肌肉骨骼系统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得出园林割灌作业的下背痛患病率约在60%左右,从事割灌整枝作业工人下背痛患病率为25%,从事割草作业下背痛患病率达444%,割草作业的下背痛患病率明显高于割灌整枝操作者。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下背痛的危害因子分析,得出下背痛的发生主要与重复动作、工龄、日提举负荷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攀登作业建筑工人生理疲劳状态的评测指标,提出1种基于生理指标的建筑工人攀登作业疲劳测度实验方法。首先,设计实验测量建筑工人的心率、皮肤温度、舒张压、收缩压4项生理指标,结合Brog’s RPE主观疲劳程度量表研究建筑工人生理疲劳的变化;其次,提取上述4项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生理指标特征值,利用静息状态下生理指标特征值和疲劳状态下生理指标特征值进行方差分析、球形检验、T检验筛选出与疲劳相关的特征值;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疲劳检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8项生理指标特征值与攀登作业工人疲劳具有显著相关性,疲劳检测模型的准确率为96.875%,研究结果可对攀登作业人员疲劳评估和疲劳预警具有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累积,预防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患(WMSDs),提出一种基于肌力降幅(FD)-主观疲劳评分(RPE)的肌肉疲劳评价模型。首先设计并开展模拟拉车作业试验,招募10名大学男生参与测试,测量不同时刻右手最大剩余肌力,并记录基于Borg CR-10量表的RPE值;然后归一化处理各时刻FD,建立不同姿势、不同负荷下的3个拉力作业上肢肌肉疲劳评价模型,并结合试验条件分析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RPE与FD间有线性关系,RPE-FD关系可能具有姿势属性;所建模型合理,可用于评价拉力作业人员工作过程肌肉疲劳,并可为施力作业过程肌肉疲劳监测与作业任务分析提供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客观评估机务人员的工作负荷,选取作业能耗和姿态负荷作为评估机务人员工作负荷的指标。分解A320飞机主轮拆卸的维修任务,确定维修动作参数和姿态参数,使用JACK软件中的新陈代谢模块计算作业能耗,使用JACK软件中的RULA模块计算机务人员的姿态负荷,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相对于传统的评估工作负荷的方法,基于JACK仿真的方法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特点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工作场地可变因素多,有限的场地内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设施机具;建设工程项目的参与主体涉及业主、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施工等多个单位;同时涉及工程管理、经济、建筑、结构、电气、给水、暖通、电子等多个专业交叉作业。多家企业在一个场地内工作,多个交叉项目、多项高风险作业、多个作业工序,因此,作业风险高。二是施工队伍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