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个体防护装备的概念内涵,以及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情况,并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公共卫生领域,以真实案例和统计数据说明了个体防护装备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对个体防护装备产品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同时,通过个体防护装备在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个体防护装备在产品、配备、管理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影响铁路疫情防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的事前应急准备、事发的风险监测、事中的应急处置和事后的恢复重建4个角度出发,结合铁路自身特点,并紧扣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相关的“常态化”和“应急”的公共卫生意义,构建铁路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的综合应对方案整体框架,为提高铁路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参加救援的工作人员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违反防护要求,擅自或强令他人(或机构)在没有适当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工作。任何救援人员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都不应暴露在能够或者可能危害健康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时政要闻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国务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在总结前阶段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付应急条例》以在我国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5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相似文献   

5.
个体呼吸防护装备作为重要应急物资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阻挡粉尘、飞沫、病毒等气溶胶颗粒物进入肺部,保障人员健康。本文首先总结了世界范围内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了3种主要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重点研究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呼吸阻力、过滤效率、密合程度、佩戴舒适性和视野等5个性能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及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高效低阻、佩戴舒适、可生物降解、重复使用、智能调控等5个发展方向,应加强研制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可靠的个体呼吸防护装备,最大程度保证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铁路旅客列车和车站是人员密度高、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是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重点。根据企业特点,多年来铁路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但随着2004年铁路将所有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管理之后,原有的医疗保健网也随之消失,铁路疾控机构失去对传染病报告和监测的控制,由医疗机构上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来源被阻断,这种信息报告的变化对铁路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本文旨在对目前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针对新的防疫工作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铁路疾控机构的基本属性就是以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职工健康为中心,不断提高卫生保障水平,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和传染病的发生,逐步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健康检查能力、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卫生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全面达到辖区内无传染病暴发流行、无急性职业中毒、无病媒生物滋扰旅客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铁路疾控机构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外防护装备涵盖了非消防人员配备的事故防护装备,主要用于现场应急处理时配备使用。工业事故类防护服标准体系包括产品标准与相应的检测检验方法标准,对工业事故类防护服提出了特殊的性能要求与检测评估方法。了解国外工业事故类防护服标准体系,有助于我国工业事故应急防护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3M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组织召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研讨会,于2003年12月3日在北京召开,从事疾病预控和应急处置方面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会议由3M中国有限公司PaulE.Olson先生主讲。他以一辆运载危险化学品的汽车翻倒泄漏,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详细介绍了美国有哪些政府和民间机构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机构的组织协调管理;现场危险区的划分和一般处置程序;应急处置现场配备使用的通用设备;根据美国有关法规规定,在不同危险级别的防护区内,由应急处置人员应配备的各种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事件与个体防护装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个体防护装备的作用、种类和发展;从军事斗争、劳动防护和社会公众防护等方面论述了个体防护装备的重要性,指出突发公共事件正在呼唤个体防护装备;对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参与事故救援的应急人员穿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受到事故影响的公众采取恰当的避难方式,是防止事故继续造成人员伤亡的关键.通过分析国内外应急人员防护标准的差异,探讨呼吸防护用品、化学防护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程序,提出了根据有害环境的危害程度、应急人员的职责选择个体防护装备的原则.研究国外在避难方式上...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论述了个体防护装备的作用、种类和发展 ;从军事斗争、劳动防护和社会公众防护等方面论述了个体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指出突发公共事件正在呼唤个体防护装备 ;对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发生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分为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种,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为了及时控制化学品危险源,迅速抢救受伤害人员,有效指导人员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实施的救援活动。本文从我国化学事故现状和环境威胁因素方面进行了阐述,结合作业区域划分和防护等级概念,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护》2007,(2):41-4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城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我国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的城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以揭示2005年松花江污染和哈尔滨停水重大事件之后,中国城市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发生的规律、危害、应急响应状况以及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检验近1年来中国城市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发生日期、地点、污染物种类、事件简况、应急反应5个方面对75起突发污染事件的统计分析表明:1)2006年突发污染事件总体呈数量增多、危害增大的趋势;2)危险化学品和各类工业污水仍是主要污染物;3)交通事故、工厂泄漏事故和突然排污仍是主要风险源;4)41.3%的事件威胁到了城市供水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城市几小时或多天停水,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5)92%的突发污染事件得到了应急响应,但应急时间远大于国家规定的1h,应急预案在快速性和有效性方面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7.
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不完全统计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从总体上揭示这些事件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城市水源地和供水安全的危害.采用文献检索方法,通过对1985-2005年<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报刊和网络的检索,从发生日期、地点、污染物种类、事件简况4个方面统计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经整理和筛选后共列出102起.这些突发污染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总体上呈数量逐年增多,危害增大的趋势;2)化学品和污水是主要污染物;3)河道交通事故和工厂泄漏事故是主要风险源;4)突发污染事件一般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但缺乏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部门;5)3个典型突发污染事件造成重大经济社会损失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凸现了构建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并对社会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与损害的各类卫生医疗事件,如大规模传染病疫情、多人中毒或受伤,以及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范围较广,既伤害生命健康,亦影响公共秩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遭遇过数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现代社会人口国际流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美国的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在经历了“9·11”和炭疽袭击事件以后,美国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大大加强,当非典(SARS)疫情在全球肆虐时,美国依靠其危机反应系统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应急救援物资分配效率,减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以应急物资需求未满足所导致的损失最小及物资分配总距离最短为目标,研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不同阶段下应急物资分配问题。构建优化模型,并通过某城市中13个物资需求点的应急物资分配案例验证模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解决动态需求下应急物资分配问题,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物资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