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管内分散式给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卫生评价及水质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对2010—2013年的78份分散式水质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样感官、细菌、消毒指标合格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近年对分散式水源管理有效,但化学指标合格率呈下降趋势,仍有待于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村饮用水安全及其对策措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如工农业点面源、生活污染源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饮用水质超标,季节性缺水、供水设施简单、制水工艺不足、供水水质二次污染,水源保护及水质监测不力、行业管理服务滞后等,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认识农村饮用水安全内涵及卫生指标体系。采取加大工程建设方案优化力度、增强饮水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兴办乡村供水工程、采用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加强水质检测建设等工程措施,以及严防农村点与面源污染、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创新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及监督措施、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积极研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措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铁路职工和旅客的身体健康,提升铁路供水的卫生质量,从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角度出发,对某地区铁路沿线自备井水质进行采集、检测分析.通过对水源、水厂工艺、管网输水二次污染等的综合分析,结合铁路供水特点,从优化给水厂(所)设备设施、改进净水工艺、监控和防止二次污染、完善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解析南方某市管网末梢水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主要响应指标及指标间相关性,以该市近4年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对管网末梢水质进行了特征研究。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表明:该市管网末梢水年度总体水质存在差异,其中以2016年为最佳;夏秋季节更易发生水质异常现象,5~9月应加强管网末梢水水质管控;区域上看已完成深度处理改造的梅林水厂供水覆盖区管网末梢水水质最优,南山水厂供水覆盖区管网末梢水水质最差;水质指标硫酸盐、氯化物、硬度之间,Fe、浊度、总氯之间具有相对其他水质指标更高的相关性。对应分析法结果表明:管网末梢水水质主要响应指标可重点关注Fe、浊度、耗氧量、总氯和硫酸盐;其中Fe、浊度、耗氧量呈正相关性强,上述指标与硫酸盐、总氯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潮流影响下,高层建筑已是占据了大半市场。目前看来二次供水是高层供水的惟一选择方式。那么二次供水设施是否按规定建设其建设程序及遇到相关问题是否合理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二次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与人民群众正常稳定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要做好这一工作。二次供就是供水单位将来自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的供水,经储存加压或者深度处理和消毒后再向用户供水,这期间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上海铁路局管区内各给水所水和列车饮用水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提高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总结分析了2008年-2013年局管内给水所水和列车二次供水水定期监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6年共检测水样815件,合格682件,合格率84%;其中给水所水样531件,合格498件,合格率94%;列车二次供水水样284件,合格184件,合格率65%。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列车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水箱清洗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徐州铁路职业卫生现状及卫生管理情况,探讨徐州铁路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对近几年徐州铁路职业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在8家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单位中,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企业领导重视不足、职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职业卫生档案不全、体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我们认识到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应以法律为依据,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以卫生学调查、卫生监测、健康监护等手段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评价上海管区某给水所水质情况,以保障车站及列车供水水质安全,为给水所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管区所辖范围内某给水所2004年—2014年车站水龙头水运用饮用水水质指数(DWQI)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车站水龙头"水质良好"总体情况良好,占34.1%(15/44)。结论近几年来车站水龙头水质均向着好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汇总基础数据和资料,对浙江省耐火材料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耐火材料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典型企业的检测数据显示,粉尘和噪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企业针对粉尘、噪声作业岗位已采取了职业病防护设施,但部分防护设施效果欠佳。采用先进工艺、进行工程设计和改造、配置合理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可改善职业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0.
城市消防给水由三部分组成:消防水源、消防给水管网、市政消火栓。在许多城市总结火灾原因时,往往涉及到由于消防给水缺乏而导致小火酿成大火,威胁城市消防安全的问题,由此可见消防给水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消防给水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要尽快完善城市水源、给水管网及消火栓等消防给水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海洋、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作为补充备用水源,建设通车道路和取水设施。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消防供水体系,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等初步的消防给水建设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重点分析和研究城市水源污染、水厂工艺、管网二次污染及城市供水管网不完善等几个因素对城市供水安全的影响;针对供水安全问题提出了保障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同时建立了预警信息系统和应急预案,为解决不同城市不同区域饮用水安全问题和完善城市供水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城市的供水安全度,保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铁路车站候车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及运行特点,为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合理规划提供依据和建议,对某城际铁路10个车站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公共场所卫生学验收检测及日常检测,并对比两次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验收检测送风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70%;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40%。日常检测送风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100%,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低。提出该城际铁路车站候车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微生物指标超标风险,应定期检测、清洗、消毒,加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7个地下水水质监测井,选择20项地下水水质评价因子,利用水质单项评价法和水质综合评价F值法对鄂尔多斯市棋盘井镇第二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进行取样分析。分析评价表明,棋盘井第二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7个监测井的水质都为较差,水源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超标现象,主要以总硬度、溶解性固体、Fe、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为主,其它重金属评价因子均未超标。结合当地情况对水源地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单介绍了天然水源应用于消防时对水质、水量等的要求,论述了天然水源的取水技术和消防战术,提出了利用天然水源,使之成为切实有效的消防供水途径,可以有效保证消防用水和减少投资.  相似文献   

15.
对铁路供水单位采购使用的涉水产品卫生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提示,被调查的10个管理部门对涉水产品的采购索证合格率为零。供水单位采购使用的涉水产品包括5类48种,分别来自84个生产企业,生产企业能够提供全部有效资质证件的仅占生产企业的4.8%。针对这一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了应加强对铁路供水单位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及时与地方有关监管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做到从源头上杜绝违法产品流入市场,确保铁路供水单位采购使用的涉水产品安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准东煤电二号矿井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该矿井的地质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取水来源主要包括矿井开采时的矿坑排水水源和"500"东延供水工程五彩湾事故备用水池调水水源;取用矿坑排水水源和调水水源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用水户基本无影响;基于地下水水质标准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极差(Ⅴ类),不宜饮用,且水中多项评价因子超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氯胺消毒供水管网的水质问题,建立了一种试验规模的氯胺消毒供水管网水质模拟系统。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双Monod方程建立了该系统的硝化与氯胺衰减动力学耦合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中的部分参数采用非线性多项式回归方法进行估计。应用该模型确定了活性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数量。该模型对管网模拟系统内氨氮、硝酸盐氮与总氯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但对亚硝酸盐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光气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和检测,分析确定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主要存在其他粉尘、煤尘、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光气、氯气、氨、氢氧化钠、盐酸、噪声、工频电场、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生产场所各工种接触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均符合标准要求,其他粉尘不符合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仍需完善防尘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电凝聚-紫外-膜联合工艺开发的便携式供水设备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了该联合处理工艺对水源水样中TOC、细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2.57 mA/cm2,通电时间20 min,水流量20 L/h,沉降时间20 min,紫外照射30 min时,为延缓电极钝化,兼顾处理TOC和细菌,必要时向水样中投加的NaCl要小于3 g/L.净化后的水质相比于原水样,TOC去除率达82%;杀菌率为99.3%;浊度去除率为99.6%,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研究表明,电凝聚-紫外-膜联合工艺净化水源水具有可行性,利用该工艺开发的便携式供水设备净化水质也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管内给水所水水质情况,为给水所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车站及列车供水水质安全。方法收集2006-2013年管内部分给水所的检测报告。结果 2006-2013年,各年份给水所水的余氯、耗氧量和浊度的合格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耗氧量与浊度成正相关关系,总合格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耗氧量和浊度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改善给水所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