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是城镇集中供水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功能,提出了包括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预警、基于污染动态模拟预警及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预警的技术体系.其中,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的预警是通过因子分析筛选水源地特征污染物,分析水质数据变幅以确定水源地水质的预警级别,可实现针对水源井的开关控制作用;基于污染动态模拟的预警是在水源地外围污染源特征基础上,模拟其动态迁移过程,进而确定其影响水源地水质的预警级别,可实现对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的预判;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的预警着重于水源地受区域污染风险控制与水源地保护区的耦合效应,同时结合其他预警影响因子作用以确定预警级别,可实现对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宏观管控.该技术在哈尔滨市利民水源地进行了综合应用,结果显示,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预警中,CODMn及NH4+的最大变幅指数均在1~2之间,预警级别确定为一级;根据污染动态模拟的结果得知,位于水源地开采井流场上游较高ρ(NH4+)的范围在迁移20 a后,污染晕前段尚未到达水源地,确定预警级别为零级;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的预警确定水源地所在区域为零级预警区,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利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存在污染风险,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成都平原典型区地下水污染时空异质性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涵  李奇翎  郭珊珊  付康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516-3527
成都平原地下水是该地区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但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以及畜禽养殖、乡镇企业及生活污废水的无组织排放,已对该区地下水环境构成了威胁.本研究选取成都平原某典型城镇农村区进行不同时季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并联合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相关矩阵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时空异质性、污染影响因素、潜在污染源及污染源时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氮"(NO~-_3、NO~-_2、NH~+_4)、铁(Fe)、锰(Mn)、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氨氮(NH~+_4)超标最为突出;地下水中氨氮含量及"三氮"之间的转化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铁锰分布及含水层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PCA结果显示,农业活动、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是造成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春季到夏季地下水污染源由生活污染为主转向农业污染为主,冬季地下水污染源以生活和工业源为主.ArcGIS空间分析和PCA分析的结合,有助于探讨地下水水质及潜在污染源的时季变化规律,可为地下水环境保护、污染控制和减缓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水质指标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是扩大污水回用最有益的一种方式,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与总结了国内外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研究与应用实例、水质标准,结合我国再生水的水质特点及水文地质状况,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体健康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利用再生水补充地下水应控制的水质指标及控制技术.按地表回灌和井灌方式分别提出了水质基本控制项目COD、BOD、氨氮、粪大肠菌群数等22项,选择控制项目Hg、三氯甲烷等重金属和微污染有机物52项及其建议指标值,并提出了再生水处理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水源密云-怀柔-顺义(密怀顺)潮白河地下水回补工程,是密怀顺地下水源地可持续利用和河道生态恢复的重要保障. 基于密怀顺回补河道区长期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水质评价、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回补时期的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分析核心回补路线——小中河调水路线回补影响下的潮白河段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变化,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了地下水水化学变化成因. 结果表明:①回补区地表水、地下水整体水质良好,南水北调水源及本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 补水以来,地下水水质整体得到改善,补水区域地下水中的Na+、Cl?明显降低. ②根据水化学模拟,2017年底,小中河调水回补河道附近的地下水中南水与本地地下水混合比例变为1∶10,但经过2018—2019年的回补,河道附近地下水中南水占主导地位,回补后所采集的地下水样中水化学成分基本与南水趋于一致. ③根据水岩作用模拟,影响回补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为南水-当地地下水混合作用、矿物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 研究显示,南水回补改善了地下水水质,并通过混合与水岩相互作用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演化.   相似文献   

5.
滨河湿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其与河水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河湿地的发育与退化过程受河流水文过程的显著影响.以黄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盂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湿地地下水位变化(特刖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野外定位观测,深入分析了滨河湿地地下水水位与洪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滨河湿地地下水位受河水水位影响显著,地下水位的波动幅度与河岸距离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指数关系,调水期内这...  相似文献   

6.
奎屯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内陆地区典型的地下水高氟、高砷区,由于该地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是奎屯河流域农业灌溉、工业及生活供水的主要水源.识别奎屯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对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该流域地下水资源,保障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价奎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质量及变化趋势,于2017—2019年采集地下水样品316组,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空间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饱和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和成因.结果表明:①地下水化学组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的离散型和波动性,山前砾质平原区潜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Ca型,细土平原区潜水为SO4·Cl-Na·Ca型,承压水为HCO3-Na·Ca、HCO3·SO4·Cl-Na型.②地下水中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溶滤与蒸发浓缩作用,其中K+、Na+主要来源于岩盐溶解,SO42-、Cl-主要来源于蒸发岩溶解,Mg2+和Ca2+部分来源于蒸发岩溶解,部分来源于硅酸盐和碳酸盐溶解.CaCO3及CaMg(CO32在细土平原区潜水中呈饱和状态,在承压水及砾质平原区潜水中未饱和,而CaSO4在地下水中均未达饱和.③研究区地下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作用的强弱程度表现为细土平原区承压水>细土平原区潜水>砾质平原区潜水.研究显示,研究区由南向北离子浓度逐渐增大,蒸发岩溶解为离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新疆百重7井区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百重7井区为新疆百口腺地下水的汇集径流区,是克拉玛依市生尖生产用水水源之一,在此处进行油田开发,使得保护该区地下水环境成为开发工程的重中之重,由新疆百重7井区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可知,正常状况下的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小,一旦发生事故,则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大,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该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贵州兴仁煤矿区水环境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省兴仁县煤矿区水体水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矿山水、地下水、河水水质类型分别为[S]CaⅡ型、[C]CaⅠ型、[S][C]CaⅠ型。矿山水具有高矿化度、高硬度、高电导率、低pH值的特征。而地下水和河水具有矿化度偏高、总硬度中等的水化学特征。煤矿开采过程中对研究区地表水的水质有较大的影响,矿山水水体中的Fe、Mn、Al含量明显超标,水化学演化受控于矿业活动和地质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9.
Nitrates leaching from agricultural land in Hamadan, western Ir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itrogen (N) is vital for plant and microbial growth and rather large amounts are required by most arable and horticulture plants. High nitrate (NO3) levels of water supplie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leaching from the soil and into water systems.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irrigation water carries NO3 into groundwater.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NO3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in Hamadan, western Iran. The water samples were mostly taken from domestic and community wells. In this area, the drinking water supply comes mainly from groundwater sources.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the well samples varied from 3 to 252 with the average of 49 mg l−1. Results showed that of 311 wells, 196 (63%) had levels less than 50 mg l−1 and 115 (37%) had levels in excess of the 50 mg l−1 NO3. Agriculture is the dominant land use in the area and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s clearly has an impact on groundwater. If agricultural losses remain stable, it could be expec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NO3 in groundwater will reach or exceed the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drinking water (50 mg l−1) in the future. Irrigation with high NO3 groundwater can minimise the requirement for N fertilizers. To maintain yield increase and minimise NO3 pollution of the groundwate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N fertilizer use should be applied and excessiv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prevented.  相似文献   

10.
白凡  周金龙  周殷竹  韩双宝  孙英 《环境科学》2023,44(8):4325-4333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工具,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价、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这3个部分.以吐鲁番南盆地平原区为例,利用调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划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价;选取经典的DRASTIC模型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从水质和水量的角度进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利用GIS平台将3个评价结果加权叠加,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较低.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5%,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L1、 L2和L3处.L1主要受到高污染源荷载和高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L2主要是由高地下水功能价值和以生活为主的面源污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面源污染和较高的地下水功能价值是L3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偏高的主要原因.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对决策者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具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矿区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属弱碱性淡水软水-微硬水。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坑道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Mg·Ca、HCO3·SO4-Mg·Ca、SO4·HCO3-Mg·Ca和SO4-Mg·Ca。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与(SO42-)浓度相关。泉水与坑道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选厂排放水中Pb、As含量高于坑道水。坑道水、选厂排放水具有弱侵蚀性。采矿活动和选矿过程对地下水-选厂水水质有较大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演变受控于矿业活动和矿区地球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在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储备不足的问题,提出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应遵循逐级筛选、分类分级评价的思路,突出对不同尺度的控制,将区域地下水尺度划分为区域(流域、平原)、局部地区(城市、单元)和场地(水源地、污染场地)3个层次. 通过分析区域地下水环境中风险源—受体—危害分析—生态终点的暴露响应途径,提出适宜大尺度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的评价方法;选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表征区域污染源,以地下水水质以及供水量变化为生态终点,采用相对风险模型分析大尺度区域环境风险. 针对大尺度区域内高环境风险区,采用源—路径—受体控制模型建立城市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模型,并结合当地污染源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现状进行局部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针对局部地区的高污染风险区,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理论,突出水质安全保障,确定小尺度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的内涵与评价方法,提出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流程采用过程模拟方法确定污染物在包气带—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定量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高环境风险区位于沈阳浑河冲洪积扇区域,而细河是区域内地下水高健康风险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凉水河流域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分析表明:1)地下水水质在100m以浅相对较差,但到2017年为止,水质保持稳定.2)浅层地下水与平原区河水同位素相对富集,且落在同一条蒸发线上;但整体上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不同,据此推断山前冲洪积扇河水入渗是区域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下游地下水主要受到侧向径流影响.3)同位素平...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神东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使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成分分析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等对23个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化学类型从上游HCO3--Na+为主导型,逐渐过渡为下游HCO3-·SO42--Na+·Ca2+主导、Cl--K+·Na+、F--K+·Na+等多种类型共同存在.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控制,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Ca2+、Mg2+主要来源于硫酸盐岩的溶解,Cl-来源于岩盐的溶解和生活用水的污染,SO42来源于岩盐溶解,NO3-主要来源于生活用水和人畜排便.整体水质良好,个别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离子富集现象.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地之一,张家口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张家口地区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和脆弱性评价、地表水污染与风险评价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论述,并归纳总结了该地区水资源脆弱性、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桂林市峰林平原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峰林平原区往往作为岩溶地下水系统的主要径流、排泄地段且人类活动密集,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典型峰林平原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合理分析,不仅能够反应峰林平原区在丰水期的补给模式,而且也能够反应出人类活动对岩溶盆地中水化学组分的影响.通过对桂林市典型峰林平原区的补给区、内排泄区、补给径流区、排泄区岩溶地下水主要出露点和漓江上下游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野外取样、现场测试,对各化学指标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峰林平原区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在丰水期与枯水期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含水层介质岩性对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具有强烈的控制作用;丰水期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反应了在峰林平原区内排泄与补给径流区的补给模式以快速流为主,第四系土壤孔隙水垂向补给次之;桂林市峰林平原区人类活动对岩溶水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为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其重点防护区为内排泄区与补给径流区.  相似文献   

17.
为给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和自然衰减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以四川省红层区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集了11组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通过水化学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红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其周围农业、生活污染源共同作用下,地下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不同污染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地下水水质尚未超标;但相对于背景井,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污染源的影响,其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地下水中(RDPD)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7.320)和Cl-(Pi (背)=7.136);农业区中(RDAS)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15.185);农业生活混合区中(RDHP)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25.040)和SO42-(Pi (背)=8.259).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roteobacteria (43.6%~84.1%)为该研究区域地下水中的优势菌门.Bradyrhizobium和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为农业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属,甲基珠菌科(Methylococc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和sulfuritalea为农业生活混合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无明显的优势菌属,但其群落丰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受不同污染源的综合影响,不同区域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RDPD、RDHP、RDAS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背景监测井(RDBJ)中的无显著差异,其中RDPD和RDHP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较为相似.环境因子对水样品微生物群落影响程度依次为SO42->Cl-> NH4+-N>NO3--N>ORP>pH值,因此,调查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生活污染源和填埋场污染源的影响,其次为农业污染源,最后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邯郸黑龙港平原作为典型受水区,运用描述性统计、Piper图、离子比例分析、饱和指数和氯碱指数等方法,开展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浅层地下水总体上由咸水向微咸水转化,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改善与水位恢复存在密切的相关性;6月和12月浅层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分别是Na-SO4-Cl型和Na-HCO3型.蒸发岩(岩盐、石膏和芒硝)和碳酸盐岩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沉淀作用控制着浅层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大部分区域发生了正向阳离子交换作用,而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或钠离子浓度相对富集区域则主要发生了反向离子交换作用.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研究结果对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水环境管理的基础.不同评价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目前,缺乏科学、客观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筛选技术.基于此,以洛阳市为例,采用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免疫进化算法优化的普适法(简称"普适法")3种方法开展地下水水质评价,通过建立级别差方法,定量筛选最适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①模糊综合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普适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普适法-内梅罗指数法3种统计方法计算得到的级别差小于0的比例占比分别为34.62%、19.24%和46.16%,大于0的占比分别为19.23%、23.07%和26.92%,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得到的地下水水质级别 < 普适法评价得到的地下水水质级别 < 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得到的地下水水质级别.②模糊综合评价法最适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采用该方法评价得到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分为优良(Ⅰ类)、良好(Ⅱ类)、较好(Ⅲ类)、较差(Ⅳ类)和极差(Ⅴ类)5类(参照GB/T 14848-2018《地下水质量标准》),以良好和较好水质为主,造成地下水水质较差的组分主要为CODMn、总硬度、硝酸盐和汞.研究显示,级别差法可作为定量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筛选技术,能够为地下水水质评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给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和自然衰减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以四川省红层区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集了11组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通过水化学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红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其周围农业、生活污染源共同作用下,地下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不同污染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地下水水质尚未超标;但相对于背景井,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污染源的影响,其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地下水中(RDPD)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7.320)和Cl-(Pi (背)=7.136);农业区中(RDAS)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15.185);农业生活混合区中(RDHP)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25.040)和SO42-(Pi (背)=8.259).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roteobacteria (43.6%~84.1%)为该研究区域地下水中的优势菌门.Bradyrhizobium和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为农业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属,甲基珠菌科(Methylococc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和sulfuritalea为农业生活混合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无明显的优势菌属,但其群落丰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受不同污染源的综合影响,不同区域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RDPD、RDHP、RDAS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背景监测井(RDBJ)中的无显著差异,其中RDPD和RDHP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较为相似.环境因子对水样品微生物群落影响程度依次为SO42->Cl-> NH4+-N>NO3--N>ORP>pH值,因此,调查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生活污染源和填埋场污染源的影响,其次为农业污染源,最后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