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宇杰  张铁军 《青海环境》2023,(2):62-66+7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层面的理论表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做到“两个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破除了西方唯“人类中心主义”至上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发展,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两个结合”的融会贯通和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2.
赵淑 《环境教育》2023,(3):49-52
<正>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阐释了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观的发展过程,从劳动的角度揭示了自然与人类、科学与社会的辩证统一,由此形成其生态思想。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蕴含着关于人与自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这本书有力地批判了当时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通过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使得唯物辩证法的内涵得到丰富,而且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深刻把握《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深邃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从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历史论四个层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并试图发掘出它对当今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逻辑起点的科学体系,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它对启发当代人类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建立全新的文明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应成为人类从根本上、战略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4.
韩潇  张利涛 《青海环境》2023,(4):157-164
人民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特质,其实践要旨是在生态治理过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以及依靠人民力量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旨在践行生态文明过程中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在生态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利以及在共建共治共享过程中体现人民性价值理念。青海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新征程中,要对准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生态价值理念相对滞后以及制度体系构建不够健全等问题,聚焦党的领导、价值引领、制度供给和群众参与四方面,构建筑牢坚强核心、实施民生工程、构建制度体系和激发内生动力为主的优化路径,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书籍承载着人类伟大的思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世界环境史上,有许多绿色著作以其对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影响和推动了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一种思想理论的产生,绝非偶发和突然。生态文明的理念从萌芽到诞生,从幽若微光、星星之火,到渐成燎原之势,直至今天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6.
正儒、释、道文化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如儒家提出的"天人合一""节用养物"思想;释家奉行的"众生平等""依正不二"思想,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见素抱朴"思想等。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充分利  相似文献   

7.
肖显静 《绿叶》2008,(6):54-60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不完整的西方现代性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是工具理性的现代化而非价值理性的现代化,是表层的物质现代化而非深层的精神现代化。这种不完整的现代化制造了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目前以及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追赶,而是超越。超越不可能以原来的观念、传统的道路——资本主义、传统社会主义——为基础。把维护全球性的生态平衡和实现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给未来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支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8.
马宝建 《绿叶》2012,(10):53-55
在思想领域进行生态启蒙,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环境运动史上的绿色经典著作蕴涵着丰富而全面的生态文明思想,可以作为生态思想启蒙的教材。生态思想启蒙的途径应从大学的环境教育开始,通过教授绿色经典著作,培养高等院校学子的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修玉 《绿叶》2022,(9):15-19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宝贵经验提炼升华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指引。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与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出版,中央宣传部要求各级党委(党组)把《纲要》纳入学习计划,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相似文献   

10.
老庄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前人的研究为其在生态治理中"致大用"提供了现实举证与理论观点。老庄思想中辩证的"反向性"有助于生态危机面前人类的自我反省,其"道"的"本根性"有助于引领生态治理走向最佳路径。当前生态治理存在主体松散化、客体碎片化、政府治理单边化、生态公正边缘化、生态修复人工化的困局。老庄道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准则。生态治理主体应具有"以天下观天下"的大智慧、大胸襟,生态问题防御要以"正反相随、祸福相依"的观念总揽根源,政府要善用"无为"来调动生态环境的社会共治,生态公正需要树立"以小为大"的价值观,生态修复需要树立"辅万物之自然"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开展"生态友好型企业"建设将是"十四五"乃至未来一个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动力。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小康社会的根本遵循。作为民族兴盛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银座·英才幼儿园(以下简称银座幼教)是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管理的股份制、现代化幼教集团。自2001年9月创办以来,幼教集团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幼儿素质教育,实现了由地方品牌向全国品牌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一所幼儿园迅速成长为国内知名大型幼教集团。在幼儿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上,银座幼教以契合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将环境保护教育、生态科学思想、幼儿平衡科学理论纳入幼儿生态文明教育之中,通过教学目标的生态性、教学环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20,(Z1)
正生态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土壤,既继承了"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生态整体观,又发展了尊重生命、仁爱万物等生态道德观,还发展了"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生态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建设生态文化是强化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平衡"是世间万物之本,而生态健康却与自然、社会、政治以及人体平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健康已成为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本文提出了"平衡"是生态健康之本,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平衡",简明地论述了平衡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中阐述的观值得思考,对如何理解和审视"生态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走向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自于三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思想,以及相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由此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方略、路径保障以及方法、目标和制度。本文从总体上探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制度创新问题,重点剖析了"两山论"与环境经济规律、"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全民行动"与环境社会规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与生态系统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脉络,梳理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思想和实践进程,进一步明确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的关系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20,(Z1)
正传统民俗是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方面,对民众思想、行为有重要影响。传统民俗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内容,传统生态民俗传承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在今天,要发挥民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应注重传统生态民俗的继承和创新,另一方面应发挥不同民俗形式的生态宣传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丽  章靖 《环境教育》2024,(5):76-77
<正>让学生以“生态”为切入点,在“生态+”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生物科学、生态学、化学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特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学科探索,促进学科融合。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普洱市一地连三国,一江通五邻,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为积极响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等国家、地区政策号召,普洱学院生物与化学学院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依靠原有的生产方式带动社会发展已难以为继,人们逐步意识到将生态要素纳入传统生产范畴的重要性。生产活动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生态生产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生态哲学视角考察,学术界对生态生产研究通过三方面展开:生态生产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充与完善的过程;与传统生产理论相比,生态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生态生产的推进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生态生产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生态哲学的结合是新的探索点,在生态生产关系、生态生产建构指数与测度的研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17,(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内涵丰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丰厚积淀和交流融合的结晶。这一理念,揭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描绘了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社会。要真正把生态文明理念变为现实,必须通过全社会的行动,坚持不懈,合力攻坚,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