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期导读     
《绿叶》2017,(2)
正环境与水是人们生产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基本要素,人类理应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与生命一样去珍惜生态环境。然而,在农业、特别是在工业化时期,人们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而对环境、资源进行了掠夺性消费,从而造成了一边是物质财富的丰富,一边是生态环境的"贫瘠",资源与能源亮起了红灯。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经历着工业化的建设,但不一样的是,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正在努力摆脱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探索一条  相似文献   

2.
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态伦理观将彻底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是历史的必然,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是对法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也是对传统民法的突破,它以新的法哲学理念为坚实基础,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对于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任务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人类的活动又影响自然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富起来。但是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日益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十分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4.
杜娜 《环境教育》2006,(9):71-73
“自然和环境由于其自身的价值和它在人类生存中所占据的基础性地位,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所有已被人类居住和尚未被人类居住的地域都应该得到保护,保养,发展和必要的重建,从而使自然和环境的多样性,独一性以及自然景观和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得到长期的保障。”——《联邦自然保护法》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西南部的新宁县境内,地处南岭山系越城岭中段和雪峰山系余脉之间,属雪峰山、越城岭两大山系形成的峡谷地带。东经  相似文献   

6.
人类是一种好斗的动物,为了各自的利益, 人类甚至发明了毁灭地球的武器--你不让我 得到,咱们一起玩完…… 有哪一种动物有人类这样残忍呢?原子弹、 生物武器、工业废水、废气……已将美丽的地球 腐蚀得百孔千疮。你不觉得这是人类在为自己 挖掘坟墓吗?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蒋志刚 《绿叶》2012,(10):14-19
生物多样性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地球生物圈的存在形式。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蚕食野生动植物的生境为代价,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后果。生态文明是以人类价值为核心的一种伦理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生物的进化潜力,就是保存人类世代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进行着各种物质交换。协调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人类需要开创"生态文明"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研究从系统生态学、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循环经济的生态学理论渊源,概述了由此衍生出来的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学与产业生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郇庆治 《绿叶》2014,(9):11-16
1987年以布伦兰特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如此定义的发展是美好的,它表征和描述了一种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与理想。因而,可持续发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世界的首肯,迅速从国际报告话语蔓延成为家常语言。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演进,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精神动因,会发现新教伦理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渊源相契合,使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生态中心主义否定了人类统治自然的合法性,将价值主体沿着新教伦理的逻辑方向扩大到自然,但却忽视了人类在环境演变进程中的能动作用。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则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择优,既张扬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又承认了自然与人类的平等地位,这是韦伯命题的又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熊海虹 《青海环境》2000,10(1):31-33,36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为科学的发展道路 ,是当今人类社会公认的发展准则。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评价原则 ,初步探讨了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构筑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2.
哲夫 《绿叶》2010,(Z1):78-79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经验主义加科学实践的箴言——经验原本是科学的兄长,而科学却是自然的学生,只有严格遵守自然的课堂纪律,才会在经验的基础上学到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得到一把解读大千世界的钥匙。自以为下面的话搔中了人类的痒处: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怀有畏惧或是敬意有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三位一体”低碳校园的创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已经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但是温室气体的减排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国家到个人都能为减排作出贡献。高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知识的机构,理应承担起减排CO2的责任成为社会的模范和先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环境科学这一新兴的科学,也得到新的发展。在我国,自一九七二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随着环保工作的开展,环境科学也在很快地发展,目前已从自然科学,防治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即对环境管理开展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管理环境,即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处  相似文献   

15.
Mayer先生是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他12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是:人事经理应对公司的发展目标、产品性能、新产品开发、人才招聘了如指掌。即,人事部门应主动为业务部门的运作提供有关人事管理方面的服务,而不是被动等待。要让业务经理相信你是人事...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规划,自人类超脱了生物规划的制约,进入社会发展阶段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保护和创设自己的生存环境。由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以至星际环境的发展过程,即是人类规划生活环境的发展过程。由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产生了城市规划学、城市环境学。这两个学科的互相渗透而发展为城市环境规划学,确切地说,城市规划应是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是地域或区域环境规划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1987年以布伦兰特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如此定义的发展是美好的,它表征和描述了一种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与理想。因而、可持续发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世界的首肯,迅速从国际报告话语蔓延成为家常语言。  相似文献   

18.
当今,人类对于气候改变、气候失常、空气污染和臭氧耗竭等的关切,对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环球同此凉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持续生存和各国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19.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15(4):44-44
2月2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的《全球环境展望年鉴2004/2005》(GlobalEnvironmentOut-lookYearBook2004/2005)指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正造成一些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再次传播和蔓延,威胁人类健康,妨碍各国政府完成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努力。UNEP指出,全球气候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控制人类破坏环境与无节制地开采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自我国1997年在刑法中设置环境犯罪专节以来,环境犯罪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在环境犯罪追诉时效领域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追责机制。其中,模糊的追诉时效起算点、过短的追诉时效、对法人犯罪的规定缺失是其主要不足。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规定,弥补缺失,以完善我国环境犯罪追诉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