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欣 《环境教育》2009,(11):77-77
日前,济南中学正式启动国际生态学校项目,这是学校实施以美育为特色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的新行动,也是推动学校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上水平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李鹏辉 《环境教育》2009,(12):48-49
"我们希望今后加强中日韩三国青年在环境领域的交流,并将共同开展一些环保活动,这些青年活动将引领我们获得三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用行动保护我们美丽的星球。"在中日韩三国环境教育网络项目(TEEN)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的卢宇飞同学代表中日韩三国青年发表三国青年环境峰会宣言。  相似文献   

3.
曾作为广州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流溪河,因水质问题而被调整为备用水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被大幅调减。流溪生态保护中心从2015年开始对流溪河支流沙坑涌开展多次调研,撰写了研究报告,认为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环保监管人手不足等是沙坑涌污染的重要原因,类似的支流"贡献"了流溪河98%的污染。基于调研,流溪生态保护中心在2016年将工作重心调整至流溪河支流源头的保护上——开展社区工作,从个人健康出发提高当地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引入社会资源,在支流源头社区开展农产品加工作坊、垃圾不落地、环保电影放映等活动,协助当地人们探索将水源保护与社区传统、经济利益相结合的综合收益方式。  相似文献   

4.
黑泉水库汇流区的基本特征与生态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国  武玉峰 《青海环境》2002,12(4):149-151
黑泉水库是青海省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西宁市区的重要水源工程,保护汇流区的生态环境是保护水源、水质的关键。从分析黑泉水库汇流区的特征入手,提出了保护汇流区生态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当地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生态环境教育普及等方面,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三江源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海环境》2011,21(4):F0003-F0004
由淡水河谷矿产品(中国)有限公司资助、青海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与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共同组织申报并获得优秀项目奖的"携手护碧水·绿动三江源——青海北京公众参与西部生态保护联合行动"项目在我省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7.
"力士绿哈达行动"是一个大型、长期的社会公益环保项目,希望通过"一人一元一平米"的"小行动",对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恢复产生"大不同"的影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伴随着中共十八大的报告和"两会"的召开,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2013年4月18日,恰逢第43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联合利华力士品牌  相似文献   

8.
以位于吉林省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大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MCR模型构建最小累积阻力面,并提取生态廊道和节点,从而分析和判别吉林省大安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范围内共提取生态廊道56条,总长度为165. 77km,生态节点53个。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北部生态廊道和节点数量相对较少,南部分布集中。②不同安全水平区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低安全水平区为2255. 59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 23%;较低安全水平区为1287. 3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 39%;中等安全水平区和高等安全水平区分别为959. 15km~2和376. 82km~2,这两类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 66%和7. 72%。③合理安排人类生产活动,优化区域生态廊道网络连接,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环境保护》2014,(4):F0002-F0002
<正>"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是由段宁、孟伟、郝吉明院士牵头并汇聚十八位院士的中国工程院2014年重大咨询研究项目。项目以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设置了天山北坡经济带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青海环境》2012,(3):150-F0004
由“淡水河谷”中国西部生态保护创新公众参与项目资助的“携手护碧水·绿动三江源一青海北京公众参与西部生态保护联合行动”项目之一,“青海北京两地记者联合调查行动”于9月5日至11日在青海组织开展,启动仪式于9月5日在省环保厅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