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生态示范社区的内涵与意义。从广东省某市A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出发,分析了现状社区与生态示范社区之间的差距,分析结果显示A社区的创建基础良好,大部分指标均已达到生态示范社区的考核要求。随后针对现状社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该社区创建生态示范社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受建成时间早及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老社区存在着种种环境问题,给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障碍。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完备的管理体制,解决它们的环境问题难度很大。同时,老社区在全国社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解决其环境问题对推动社区的环保工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进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在北京市调研了部分社区的环保改造实践,其中,“老社区、新绿色”社区环保公益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好经验值得各地在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苏绿色社区创建之路 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2年,当年10月,为加强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号召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组织了"万人进社区"活动,经过详细摸底,掌握了社区的规模、居民对环境的需求、社区污染现状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探索解决办法,为社区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朝阳社区是铜陵市成立的第一个社区,老社区总人口8170人,社区内有三个园林式花园广场,绿地面积达4.8万平方米。2002年11月,朝阳社区在建立社区党总支的基础上又尝试性地在安徽省率先成立了首家社区党委。社区建设围绕“服务、文明、安居、文体、民心”五大工程,以实施创建绿色社区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运行框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雅玲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49-1050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机制。提出了社区参与旅游的新目标观、新组织观、新系统观等理念,并尝试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运行框架进行了新的探讨,旨在为我国社区参与的有效实施和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中,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风雨亭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他们通过“两个有机结合”:政府与企业、居民有机结合:社区与辖内企业、旧城区物业管理部门和业主三者之间有机结合这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多方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使风雨亭“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好的成效。2006年风雨亭社区被评为广州市“绿色社区”。同年7月,该社区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这是广州市首个获得该项荣誉的社区。现在他们正在朝着省级、国家级?绿色社区”的目标迅跑。  相似文献   

7.
张丽  刘建雄 《环境教育》2008,(12):28-30
一、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概况 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2年。当年10月,为加强全省2000多个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号召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组织万人进社区,由省厅污控处牵头详细摸底,掌握了社区的规模、社区污染现状、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油烟、废水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省环保宣教中心在13个省辖市选择了14个社区试点,开展“一十百千”社区环保宣教工程,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从凤凰古城旅游产业发展为例,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机制的原理,据此提出社区参与机制模型,并在政府、社区居民、古城开发商三个层面上提出推动社区参与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涪陵区高笋塘社区地处涪陵城中心的商业闹市区,该社区面积约为7.87万m^2,共有住户1568户,区级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及学校等社区单位13家,具有管理范围不大、社区内高楼多、人口密、空地少的特点。自2002年以来,高笋塘社区结合社区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绿色社区和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社区居委会将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纳入社区的日常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对海岛旅游社区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普陀山岛为研究案例地,从社区居民感知视角出发,构建了海岛旅游社区居民的主客互动、社区归属感、旅游发展态度和幸福感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海岛旅游社区的主客互动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社区归属感在主客互动与幸福感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但居民的旅游发展态度在主客互动对幸福感的影响和社区归属感对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反向调节效果。从关注需求、加强互动和培养归属感三方面对海岛旅游社区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陕西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建设管理与周边社区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行业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入普及的背景下,与智慧社区结合打造"智慧型房产"成为必然趋势。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力量,建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智慧社区住宅产品成为发展重点。借鉴智慧社区、购买意愿等有关理论,结合智慧社区特点,构建了居民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开发设计了测量量表,并利用SPSS、AMOS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知识、感知易用性、品牌知名度和参照群体与消费者对智慧社区的感知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产品知识、感知易用性、参照群体与消费者对智慧社区住宅产品的感知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这些因素通过感知风险和感知质量影响感知价值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开发策略,为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吴婧 《环境教育》2013,(10):57-59
湖州市相应成立市绿色系列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指导意见,制定下发了《湖州市绿色社区考核办法》、《湖州市绿色社区创建标准》,对绿色社区创建考核工作进行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有93个社区,27个社区达到了贵阳市市级生态文明绿色社区创建要求。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社区特色仍不突出,建设内容的针对性不明显。通过对贵阳市生态文明绿色社区创建机遇、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针对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绿化系统建设、垃圾处理、排污系统及创建实施保障建设进行探索研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旅游资源优势的贫困乡村地区,社区旅游参与是扶贫的重要途径。当地社区居民是否真正参与旅游关系到扶贫成效。构建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同时可正确地认识社区参与的实际能力,有利于政府制定旅游扶贫政策,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社区旅游参与能力,把旅游扶贫落到实处。在现有旅游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构建了贫困乡村直接参与、间接参与、不具备参与等社区旅游参与能力类型的三个一级指标层和多个二级指标参与能力的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实地考察打分方法评定为四个等级,并以红河县甲寅乡他撒村为个案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村民在环保观念、管理模式、资源利用以及补偿措施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社区经济发展、社区村民传统生活习惯约束、社区管理机构完善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主要的缓解冲突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居民生计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对生态保护和居民生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改善的“双赢”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在实践中鲜见同时在两个目标上取得重要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生计考虑不足,忽略了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社区居民的博弈,探讨生态补偿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居民生计中的作用。博弈结果对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效应和社区居民生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创建绿色社区要成立以区内居民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制定公众参与环保的有效措施,鼓励居民监督和纠正社区内外破坏环境行为。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针对城市社区在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全国开展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回顾10多年来的绿色社区创建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绿色社区创建在本质上是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的绿色活动。在创建过程中,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进而促进社区的环保工作。但社区环保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工作指导上注重引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忽视  相似文献   

19.
对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参与旅游规划、旅游经营及收益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地社区参与观念淡薄,社区在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收益、相关宣传和培训等方面的参与处于初级阶段,参与方式单一、程度浅、参与内容少。因此,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尝试性地建立了社区参与机制,以期实现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社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会议已从最初的简单的会议模式,逐步转变成解决社区实际环境问题、改善社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促进了社区、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环境管理能力,是环境行政管理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同时,它促进了企业改善环境行为,提高了居民参与环保的热情和动力,实现了个人、单位、社会的三赢,成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