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三峡岩体边坡稳定的块体力学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能量法建立了三峡永久船闸边坡岩体稳定的块体力学分形分析模型。该模型可用以分析任意形状分形块体的稳定性,而传统的平面和楔形体以及沿圆弧面滑动失稳等则仅为该模型的特例。本文结合三峡船闸高边坡岩体的工程实际,指出:若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形结构面构成滑动界面时,分形块体的稳定性将明显减小,易于形成范围较大的局部失稳  相似文献   

2.
岩体工程中分形理论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形理论从确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将分形理论应用于解决岩土工程问题已逐渐完善起来。介绍了分形几何的发展历程以及分形理论研究中的数学理论基础,归纳了分形理论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总结了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在岩土工程问题研究中的土的微结构分形、节理表面的分维、分维和岩石质量系数(RQD)间的关系、分形损伤以及分形断裂等方面的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高强箍筋混凝土简支梁斜裂缝分形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根集中荷载作用下高强箍筋T形截面简支梁的试验研究,运用分形理论对试件中斜裂缝的出现、发育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理论对斜裂缝自相似性有很好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器人智能化实时焊缝跟踪和视觉自动化轨迹识别对焊枪自主整合焊缝的焊接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平面焊缝的图像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插值模型的焊缝轨迹图形处理方法,通过分析矩形域内分形曲面的少量数据,建立焊缝的分形几何形态,仿真其粗糙表面,根据所得结果可以快速、准确地捕捉具有分形特征的平面焊缝,实现实时焊缝跟踪及轨迹识别,提高焊缝整合的质量稳定性。以平面曲线焊缝为实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研究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平面焊缝轨迹识别的精度,验证了分形插值仿真在求解焊缝轨迹识别问题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岩石断裂和破碎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岩石断裂与破碎的研究一直是岩石力学的前沿领域,也是采矿、能源、水利、交通、地震等众多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本文系统介绍了将分形理论引进到岩石断裂和破碎研究的成果,其中包括岩石微观断裂、宏观裂纹动态扩展以及岩体破碎的块度分布,旨在从一个侧面反映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最后还给出了一个工程应用的例子。本文的部分结果曾发表于国际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1950~1997年我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运用分形理论对1950~1997年我国洪涝灾害农田成灾面积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洪涝灾害系统的变化具有分形特征,农田成灾面积时间序列的平均可预测时间尺度为8~9年;同时运用R/S分析方法对1950~1997年中各时段农田成灾面积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与实际农田成灾面积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表明上述方法是进行洪涝灾害系统分形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樊晓一  乔建平 《灾害学》2006,21(3):33-35
利用多重分形分析了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的空间分布。分析的结果表明,单一分形维数并不能完整地描述万州区滑坡的空间分布结构;运用多重分形得到滑坡的分维D0=2.610〉D1〉D2〉…〉D∞=1.864。分维值D∞=1.864是多重分形的下限。它相当于万州区滑坡最密集区域在空间上的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8.
华东及安徽地区断裂构造及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安徽及华东地区地震断裂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盒子法计算了华东及安徽的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并从分形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和地震活动性的分形维数是相等的.对华东及安徽的3种类型断裂(基底断裂、地壳断裂及岩石圈断裂)的不同分形维数和该区域地震的b值关系分析,认为该地区地壳断裂控制了该区域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信息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一定洪涝指标建立的淮河流域近五百年洪涝变化序列为基础,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分形结构特征;计算了淮河流域不同等级洪涝序列的信息分维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序列是一种极不规则的Cantor集合;信息分维与洪涝发生的频度呈反相关关系,即洪涝程度越重,信息分维值越低,所反映的气候层次相对越高。信息分维及其变化有望成为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气候层次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李祚泳  邓新民 《灾害学》1994,9(3):88-90,66
本文采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的分数维,其结果初步证实了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在一定区间范围内的无标度性。无标度区的跨度及相应的分形维数可作为四川旱涝灾害自组织程度的量度。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结构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组成的分形结构特征,其分维值介于2~3之间。分维可作为描述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组成的参数,分维的大小表征了作为自组织系统的泥石流堆积物的本质特征。论述了分维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频率特征及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华  徐容乐 《灾害学》1998,13(3):7-12
根据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分形理论对其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不仅探讨了历史灾害性海潮随时间演进的频率变化特征,而且判定了灾害性海潮时间序列的分形性质,在经基础上,还深入讨论了其分维与历代灾害性海潮暴积累发生次数和累积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分维随时间演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可靠性理论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撇开了传统的整体刚性极限平衡法和条分法等安全每当法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可靠性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更符合工程实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49—1994年中国洪水灾害成灾面积的时序分形特征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作者应用1949~1994年中国洪水灾情资料,重构了其嵌入相空间序列,探讨了其时序的分形特征,计算得到了分维数。研究表明:洪水灾害成灾面积的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研究结果为建立洪水灾害成灾面积的时序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的自相似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杜兴信 《灾害学》1995,10(2):1-6
本文分析了多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和致灾损失的频次—大小关系,结果表明,普遍服从幂指数分布律,表明存在自相似性和可用分数维度量。地震和洪水等突发性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自相似最明显,分数维可在2~3个量级区间成立。不同文种、致灾因子和致灾损失的分数维值似与成灾机理、影响因子的复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分形论与自然灾害研究—地震,洪涝灾害中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在多种概念和方法相互撞击和汇合中诞生的分形论,提示了现实世界中具有深刻理论意义和广泛现实基础的幂指数律,给自然灾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在初步介绍分形论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分形论在地震、洪涝灾害中的一些应用和新近进展,展示了分形论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分维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春林  袁林旺 《灾害学》1997,12(2):6-10
探讨了从一维时间序列中提取气候分维的方法,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分数维,并讨论了维数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山东地区水系的分维几何学特征,对比各区域的新构造活动特点,发现隆起区和坳陷区的水系分维值不同,块体内部差异运动对水系分维有重要影响,断裂活动在水系分维值上有明显反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断裂断层泥的粒度成分分析、粒度分形和石英颗粒形貌(SEM)特征观测等方法来分析与评价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区断裂活动性,从而得出工程的稳定性。这一研究对大型地下工程场区稳定性综合论证及对地下硐室合理选址、设计以及确保工程安全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