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和达法和石川法对宁波皎口地震的资料进行处理,得到了各台站1993年和1994~1995年初两个时间段内的虚波速度和多台平均波速比。并得出如下结论:(1)樟水流动台1993年虚波速度值异常高,这主要是因为地震波特殊的传播路径以及传播介质在应力积累时产生大量微裂隙引起;而1994年后又呈大幅下降则主要是由于介质裂隙大量充水饱和后引起。(2)与樟水台同处近场的洪山和雪山两个流动台的虚波速度1993年虽也处于较高值,但与樟水台相比却明显要低,这是由于介质波速异常的方向性效应引起。(3)近场虚波速度明显高于远场虚波速度,多台波速比在47级地震前处于中长期低值异常,而地震后回归正常。(4)近场速度特征可作为一项地震预报的追踪指标在皎口地震中应用,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2004年冬,圣诞节喜庆的气氛还没有过去,12月26日清晨,一场巨大的地震引起海啸,席卷了印度洋沿岸诸多国家,这次地震海啸给东南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十几万生命葬送于滔天巨浪,百万人无家可归,礁岸易形、岛屿隐没、雷雨滂沱!  相似文献   

3.
1994年湖南邵阳地区暴雨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和平 《灾害学》1995,10(2):89-89
1994年湖南邵阳地区暴雨成灾肖和平(湖南省邵阳市地震办公室,邵阳422000)1994年,位于湖南省四大水系之一的资江流域上中游的邵阳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降雨偏多的气候异常。即累积降雨量超过历年平均雨量(1330mm)的50%以上,降雨量最大地区...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警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震引发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灾难,地震预警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的原理,介绍了异地震前预警和现地地震P波预警,同时也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在城市以及铁路、核电站和输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应用,强调其对于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皎口1993年震群和1994年主震-余震型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和地质构造背景;论证了皎口地震属构造地震;并跟踪分析这些有前兆反映的地震学指标,对未来一年的皎口地震趋势作出预估。  相似文献   

6.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5,10(4):80-85
1994年世界重要灾害地震32条(其中中国4条),因地震死亡者2400人(中国5人),受伤15500人(中国1149人),其中最严重的5次地震造成约3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全球6级以上地震134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5次),地震多发生于环太洋地震带,尤以西太平洋地区地震活动性较高,并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例由地震设防引发的"官告官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对人类是一大灾难。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基础上又签署国务院《地震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把地震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可是,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家大型建设工程中,业主视人类共同的灾难如儿戏,竟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设置地震设  相似文献   

8.
有备无患     
2003年9月1日,是日本关东大地震80周年纪念日,也是日本的防灾日。为让国人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在可能发生的灾难中减少损失,日本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2003年8月1日开始,连续3个月举行规模宏大的地震展。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天约有300次地震发生。这些地震的震波由气象厅在全国各地设置的地震仪传到展览会现场的大屏幕上,参观者可“目击”地震。日本地震仪研究开发在世界名列前茅,会场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地震仪,然  相似文献   

9.
张锐波  张丽萍 《灾害学》2000,15(2):66-69
将 1 999年世界灾难性地震进行灾情与成因分析 ,总结出其特点及造成严重灾难的人为因素 ,最后综述了世界性地震预测的一些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研究天文地理,预测天灾人祸,常采用阴阳学说,以八封古卜求问。在古人看来,宇宙万物都有阴阳二气,是阴阳二气将宇宙统一为一个整体。阴为地,阳为天,天地为万物之父母,阴阳相合,则化生万物;反之阴阳颠倒,引起五行变化,就会造成各种灾难。“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古人认为地震是因阴阳受到压制不能活动爆发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震后现场调查的震害损失评估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地震局的有关文件,研制了本软件。主要用于震后现场调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也可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及背景资料对某地区地震灾害进行预估。本软件采用汉化的友好操作界面,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李杰 《灾害学》1991,6(1):84-88
强烈地震后效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因此,地震灾场的控制,对于遭受地震的城市或地区的震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界定了地震灾害场和地震灾害影响场的概念;讨论了地震灾场的一些基本特征;结合作者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地震灾害场控制的基本思路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国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反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时日美政府的地震灾害紧急应对过程,尤其是地震后的24小时内政府的初期对应,分析了日美地震灾害应急体制的特征,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灾害应急体系做了探讨。日美政府之所以在大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了紧急应对,在于健全的灾害应急体制。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要真正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以灾害应急规划体系、防灾情报系统、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和专业化灾害援助队伍体系等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论地震灾害心理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绍玉 《灾害学》1996,11(2):86-90
依据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现场调查材料,考察了地震灾害给人造成的心理伤害,分析了震灾心理的形成机制和表现特征,提出了地震灾害心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同时对地震灾害发生后实施心理救助的问题也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航空遥感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提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航空遥感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提取是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关键技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使得震害调查快速而又正确。本文重点论述了震害地类的特性与建立解译模型的原则、方法与不同种类信息源所采用的二套技术方案,并比较分析了二套技术方案各自的优势,探讨地震灾害信息快速提取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任葆德 《灾害学》1990,(3):66-69
本文记述了大同—阳高地震震害情况,同时对造成灾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次地震震级不大而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除了与地震持点和发震构造有关之外,还与当地民舍抗震性能差、施工质量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震是现代城市的主要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地利用。从区域防震的角度,通过分析投入-产出过程,论述了区域防震土地利用的概念。介绍了我国地震灾害的区域分布差异特征,将区域防震土地利用划分为5种类型。在考虑防震减灾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防震土地利用分析模型,该模型以行业区域投资效益为指标,给出了行业在区域的投资适宜度。最后在仅考虑地震影响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并给出了全国防震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结果。并对不宜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杜兴信 《灾害学》1991,6(2):12-16
近一、二十年建立起来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不仅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减灾信息,有待我们去开发。综合观测、综合分析和综合预报是防灾减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1989~2005年中国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建国  贾燕 《灾害学》2006,21(1):91-97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的行动纲领。过去重“救”轻“防”,而且“救”的程序也缺少规范。地震应急预案将“防、抗、救一作了规范.对每个职能部门的应急工作都作了部署。全国地区(市)级颁布地震预案267个,县级颁布地震预案1603个。据不完全统计,1989-2005年,全国共计启动地震应急预案56次。其中,1989~1993年年均启动0.8次,1994-1998年2.2次,1999-2003年4.2次,2004~2005年10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日本阪神震害的主灾区神户市与中国沈阳市在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及地震背景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了沈阳市潜在的地震灾害危险,并参考神户在防震灾规划中所存在的失误,提出了沈阳市应采取的防震减灾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