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事件与灾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术了发生在早更新世末到中更新世早期:即大致从1.1 ̄0.7MaBP的各种环境事件,包括气候异常变化、构造活化、侵蚀沉积事件、天文事件、生物迁徙以及古地磙的异常等,其中气候异常和构造活化是基本的环境事件,对其它事件有控制作用。根据气候异常和构造活化的特征,可以认为:从1.1MaBP和0.7MaBP是一个连续的环境异常过程,这一时期各类环境事件集中发生,环境事件或为灾变的原因,或为灾变的结果,处自然  相似文献   

2.
1993年2月26日和1994年9月7日在浙江宁波鄞县发生了ML3.9和ML4.7地震。本文使用华东地区部分台站的地震记录资料给出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其主要结果是:该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约为北东600;3.9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SSW,破裂速度为2.7km/s,破裂尺度为0.39km;4.7级地震的破裂方向为NWW,破裂速度为2.3km/s,破裂尺度为0.41km。最后讨论了破裂长度异常在强余震预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和中国变暖特征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小冰期在上世纪末结束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至本世纪80年代全球平均上升了0.45±0.15℃。20~30年代的强烈升温(>0.3℃)归因于自然回暖,60年代至70年代初出现北半球为主的一度降温,80年代又强烈升温至今未息,这次升温以冬季和夜间变暖为主,高纬度地区又大于中低纬度地区,可认为是人为的CO2等温室气体增加起了重要作用。中国20~30年代升温,60年代降温和80年代北部地区升温均大于全球平均值。全球降水变化远比温度变化复杂,总趋势略有上升,中国基本处在中纬度降水减少带中,呈现暖干化趋势。在20年代和60年代有两次变旱的气候跃变,相伴着旱灾的加重,但降水变率很大,洪涝灾害更为严重。未来气候主要取决于CO2及其它微量气体增加所加犟的温度效应,全球继续并持久变暖。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预测的下世纪温室气体排放,Hulme等(1992)综合新近若干模式研究结果,预期全球平均升温最佳估计值到2050年为1.2℃(低限与高限范围为0.8℃和1.8℃),而到2100年为2.5℃(变化范围1.6~3.8℃),中国到2050年升温值在东部和东南部为1.0~1.5℃,在东北、华北和西部为1.5~2  相似文献   

4.
日地环境对人类自发攻击性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刘振兴 《灾害学》1996,11(4):79-83
考察了日地空间物理环境扰动与人类自发攻击性群体性事件发生率之间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很高,历元叠加后相关系数可达0.84和0.79、这表明日地空间物理环境对人类攻击性本能和情绪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导致全球自发攻击性群体事件年发生率具有11a准周期波动特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地磁场活动和大气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1996,(2)
云南丽江发生7.0级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18.1秒在北纬27”18’,东径100“13’,仲丽江、中甸交界一带发生了7.0级论震。截止到4月15日09时前,共发生地震4013次,其中1.0~1.9级1641次,2.0...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突发性流动与泥石流剪切稀化特性相关。在低速率时(γ=2.5s-1),流体粘度稀化速率(B1)比高速率时大2个数量级,并与浓度(CV)呈正相关。当γ=7s-1时,流体粘度(ηs)与线性浓度(λ)对剪切时间(t)依赖性,表现为较强烈的剪切稀化特性,其表达式为ηs(t)=4258[(λ-1+1)-3×CVm]4.85[((λ-1+1)-3×CVm)1.65-0.37t+1]。经显著性差异检验,当α=0.01水平时,该项试验达极显著水平(α=6.4837**),95%置信区间达0.7816<ρ<0.9533。故高浓度泥石流呈强烈触变性、层流和层动流流态  相似文献   

7.
从B.A.Bolt博士得到一个关系式出发,采用一种新的量值转换方法,能够较方便地求得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并且利用江苏地区的DD-1地震仪的模拟记录资料,得到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1.0≤ML≤4.0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M0(单位为10-7Nm)与震级ML的统计关系式:logM0=(1.76±0.11)ML+(15.59±0.28)。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溧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及国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段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中国铁路水害的时空统计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收集的2000多个铁路水害的记录,计算分析了我国铁路水害的一些统计规律,它们可以总结为:1.我国铁路水害的月特征是:从整体上看绝大部分都发生于6-8月,由北到南又有些差异;2.我国铁路水害月平均断道次数服从正态分布规律;3.铁路水害频发地区集中的成都、郑州、哈尔滨、沈阳等铁路局,其中成都、郑州两局水害占全路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的推广,近些年积累了丰富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震例,但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的识别困难,而"形变速率累加方法"对异常数据进行积分计算,更加易于异常的判定和异常指标的提取。基于此,使用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汾台、湟源台和成都台地磁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南北向和东西向6个周期共计12条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再运用速率累加方法对地磁谐波振幅比南北向和东西向各周期的计算结果进行二次计算,得到6条各周期的速率累加时序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①临汾台、湟源台和成都台三个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速率累加方法计算结果分别在2016年山西运城4.4级地震、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和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出现异常,其异常表现为:6条速率累加曲线(6个周期)至少有2条出现超过1年以上的持续下降或水平波动变化(持续上升变化为正常);②速率累加方法使得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更易识别、异常特征的统计更加准确,且与原有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判别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