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建立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概率易损性模型,基于汶川地震桥梁破坏数据分别得到了山区拱桥与梁桥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采用补充数据的方式完善了桥梁易损性模型。选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参数,选用双参数对数正态分布作为易损性函数,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桥梁结构易损性曲线。结合桥梁结构发生某一种破坏状态时的损失比,建立了桥梁结构的平均损失率模型。依据文中建立的桥梁易损性模型及平均损失率模型可以在将来发生类似地震时快速地进行地震损失评估。该易损性模型也可以应用在保险行业中,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颜峻 《灾害学》2013,(1):28-31
为了定量评估燃气系统在地震中的脆弱性水平,基于能力——需求谱方法建立了燃气系统地震脆弱性评估方法。评估方法从地震潜在危险性分析、结构抗震能力、需求谱与脆弱性曲线建立以及破坏状态预测等四方面着手研究。基于上述模型与方法,研究了地震动作用下燃气系统最大承载能力、破坏等级及概率。最后以某天然气压缩站主体建筑为例,建立了反映场地地震潜在危险性的地震反应谱,构建了用于确定性能点的抗震能力——需求谱,并基于FEMA 273绘制了不同破坏等级的脆弱性曲线,定量分析了该压缩站遭受破坏等级和概率。  相似文献   

3.
地震人员伤亡易损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状况有关。本文利用唐山地震人员伤亡及房屋破坏的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和迭代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地震人员伤亡易损性模型,并与现有其它几种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方法作了比较,该模型在相同的误差条件下预测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GIS的地震数据服务系统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社会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信息共享服务已成为政府和民众的普遍所需。在总结分析以往地震数据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WebGIS在构建地震数据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并就基于WebGIS的地震数据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以及基于浏览器的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的地图发布、地震事件波形数据的快速读取和可视化展示、连续观测数据的图形化动态展示等关键技术进行说明和讨论。最后基于陕西省地震监测数据,建立了基于WebGIS的陕西省地震观测数据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5.
新熊彼特理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最为重要的模型,既继承了熊彼特关于增长是创造性破坏过程的基本思想,又区分了人力资本与技术之间的区别。该文在阐述地震灾害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水平等模型变量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震后各产业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对阿坝州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后经济增长开展实证分析。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震后阿坝州GDP和各产业产值数据,并与实际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阿坝州震后各产业及各部门的经济增长特征,并基于新熊彼特理论分析了各产业具有不同增长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地震人员伤亡的准确预测是震后救灾资源调度和救援人员分配的重要依据。基于PAGER系统中的双参数累积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分别讨论了3种建立我国地震人员损失预测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历史地震的受灾情况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其中,直接采用PAGER系统中提供的我国参数和以极震区烈度为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均不理想。考虑到多数震害调查资料中各烈度区受灾数据的缺失,选取数据较为详实的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根据已知受地震影响的25个市县的人员损失总数,综合考虑烈度区面积、人口数和烈度对地震人员损失数的影响,将每个市县的人员损失总数进行分配,最终得到不同烈度区的人员死亡率和受灾人数,回归得到模型参数后,建立我国地震人员损失评估经验概率模型。经验证分析,该模型预测结果与震例结果十分接近,远好于前2种方法得到的预测模型。同时,该模型的残差频率的正态性较好,根据预测结果建议的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均与震例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地震发生后需要对震害区域建筑物破坏等级进行快速评估,以便于震后辅助决策和应急救援。通过分析建筑物外立面震害照片数据,挖掘不同建筑破坏等级与其立面图像特征潜在的映射关系,建立基于震害图像数据的建筑破坏状态智能评估深度学习方法,并应用于都江堰的地震调查数据。首先,训练获得了DeeplabV3+图像语义分割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在震后复杂背景下的建筑物外观整体的分割提取。进一步,利用迁移学习进行ResNeXt网络参数训练用于图像分类,实现建筑物地震破坏等级的评估。分析了都江堰地震现场调查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较精细地将建筑破坏划分为基本完好、损坏和倒塌三类,准确率达到90.33%。评估模型可直接应用于震后建筑状态的较精细评估,且对外立面图像拍摄角度无较高要求,对图像背景鲁棒,可避免环境因素影响。相较于人工判断,研究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调查者主观性判断带来的离散性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动态分析模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提出了一个地震灾害预测的动态分析模型。这个模型基于概率理论基础,考虑了一个城市因建设的发展,新房屋日益增多,部分旧房屋被淘汰,对城市抗震能力引起的变化;和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对地震损失的影响。为解决这—问题,文中提出了动态震害矩阵和动态损失矩阵的求解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可以预测未来不同年代的地震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基于VB6.0软件平台的土坝震害评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快速地对遭受地震影响的土坝工程的破坏状态进行评估,以土坝震害判断模型为基础,采用VB平台开发了土坝震害评估系统,并介绍了系统开发的总体设计和模式,阐述了系统开发中VB与Excel链接、Excel与Access数据导入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地下管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地下管线工程的地震破坏特点及类型,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地下管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方面的有关标准、规定,对不同标准、规定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以整个管网系统为评定对象,主要考虑管段破坏程度和单位长度管线破坏处数两个因素,将管网系统地震破坏细划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及毁坏5个等级,给出了一套新的地下管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地震人员伤亡指数与人员伤亡状态函数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定义了地震人员伤亡指数和初始人员伤亡指数,构筑了人员伤亡状态函数,并进行了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重力式码头的结构地震荷载计算和地震破坏的经验,建立了重力式码头的震害预测方法。并用此方法对烟台港的重力式码头进行了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13.
液化地区房屋震害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与液化区房屋震害预测有关的四个问题.对液化区房屋震害资料和经验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测定土壤震陷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获得了各种土壤的震陷参数.提出了估计房屋震陷的简化分析方法.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预测液化区房屋震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宋建学 《灾害学》1994,9(3):24-28
震害预测的软件程序一般都是基于结构分析的原理,大都采用FORTRAN语言来编写,而震害预测工作中又大量用到分组和排序,这又是数据库语言的特长。本文介绍了在震害预测工作中应用数据库语言的一些体会,主要讨论了两种语言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志泽  于善清 《灾害学》1998,13(4):23-27
在分析了企业震后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认为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由企业停减产短期影响损失、企业停减产长期影响损失、企业间产业关联损失及投资溢价损失四部分构成,提出了相应的估算方法,并以山东某一城市为例进行了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估计.  相似文献   

16.
震害评估软件EDEP—93及其在普洱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震害评估软件EDEP-93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并以普洱地震灾害评估为例,对震害调查、输入数据文件建立和经济损失计算等震害评估的全过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震灾害预测的基本内容和减灾决策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了下列四个问题:(1)对我国现有建筑进行了易损性分类,并定义了一个区分易损性类别的定量指标;(2)按目前现有建筑建立了各类易损性结构的震害矩阵和它们与未来若干年后的震害矩阵的关系;(3)分析并了种类易损性结构的地震损失率;(4)提出了一个人员死亡的估计方法和确定减灾方案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江北地震灾害与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表述了1989年11月20日发生在重庆市江北县的5.2和5.4级地震的受灾范围、人畜伤亡、地表破坏、建筑物损毁、各类生命线系统工程及设施机能破坏情况;分析、计算了地震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分析、研究了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影响及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云学 《灾害学》1992,7(3):29-31
本文总结黑龙江省历史震害经验,针对省内长冬严寒造成的房屋震害特点和烈度较低的地震形势,提出相应的抗震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