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陈丽华  许欢 《环境》2005,22(2):81-82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健全这一制度,此不仅关系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时效性,而且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健全这一制度,此不仅关系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时效性,而且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字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办公自动化技术(OA)的手段来实现数字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由审批系统与评价系统两部分组成。数字化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从而极大地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的效率。数字化的EIA系统很容易实现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优化资源利用、促进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遇到一些问题,阻碍了其发展,本文就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步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风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探讨了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在类似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把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运行的基本模式是通过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来体现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进程,其中最基本形式就是充分的知情权,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者和参与者以及最终的受益者,如何才能够实现自己权益的保护是关键的环节。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对公众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真正能够落实这种参与权的公众知情权并没有得到明确的描述和具体规定。如若有健全、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在制度运行层面上进行基本的保障,那么社会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具体内容就会有一个系统、真实、全面的把握,通过知情权的最大化实现进而实现公众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程度和权利。毫不夸张地说,信息公开制度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上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自引入我国以来,经过40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点的成熟制度框架体系. 为探究过去40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1980—2020年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力量、时空演变特征等信息,重点分析得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研究热点;结合聚类分析实证结果,从研究方向、指导理念、制度完善、技术体系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演变特征和重点领域发展趋势,并提出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展望与设想.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国际学术界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关注度正在下降,学术影响力不够、学科交叉研究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纠错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能力,一方面需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与公共管理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完善经济、技术政策环境评价顶层设计,加强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融合研究;另一方面,应推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走向国际学术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国际学术话语权,不断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重要的手段和方式,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本文阐释了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意义与现状出发,讨论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核心与难点,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与优势,最后提出了实现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于环境污染整治、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采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就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推进我国规划环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川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81-182,190
在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将要实施的矿产资源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介绍中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概况,在大量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总结提出了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评价重点和主要的评价方法.为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改进层次分析法评价区域工业污染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保证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出发,对区域工业污染源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并进行宏观控制本文基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效益指标的系统要素影响,设计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述判断矩阵的多指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来IF价了业污染源,克服了等标污染负荷法只考虑主控污染因子排放总量的单一性以及层次分析法量化标度时产生的主观性影响,评价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如忠 《环境工程》2002,20(6):61-63
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分配是水污染总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分配的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水污染控制工作的成效。本研究基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诸要素影响 ,设计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述判断矩阵的多指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来进行排污总量分摊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既克服了等比例分配方法的不公平性 ,又兼顾了各分区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程序因其独特作用在世界各国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把环评引入了公众参与程序,但时至今日,该程序并未完全发挥预期作用.通过对比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公众参与程序的立法现状,从公众参与的主体、阶段、对象、方式以及信息公开、司法救济等方面总结当前中国在该程序立法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从法律层面完善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最终实现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煤炭开发对我国产煤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特征,分析了煤炭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时段、范围以及内容和方法进行讨论,提出了应用两期卫星遥感信息进行生态系统演替的动态分析和进一步完善煤矿生态评价、生态恢复以及综合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建筑玻璃幕墙光污染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目前光污染影响评价方法还较缺乏,为此,本文介绍了国内较详细较完整的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评价体系,讨论了该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修正建议,最后结合光反射形成的原因,讨论了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景观环境质量评价是新兴的一种环境评价.本文简要介绍了景观环境质量评价的新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法、心理物理学方法、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法(EDVAET)的基本思想和特点.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于景观环境评价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展望了景观环境评价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针对水环境这一评价对象的特点.建立起有效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采取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在此定量基础上,启动水环境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水环境生态安全的警度、警源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角度分别进行判别。最后以上海市为例,对可能出现的水资源衰竭和水环境危机建立警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和安全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大气环境、噪声与土壤环境、水环境和生态、安全与可持续4个方面构建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并建立基于熵权法和云模型评价法的页岩气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针对四川省某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处于中等程度。页岩气开发对水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再次是对噪声与土壤环境,对生态、安全与可持续方面影响相对最小。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现状相符,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建设的项目环境管理上存在的,未将总量控制作为管理核心,与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承载能力相脱节,环境影响总全水平不高,以及 缺乏一定力度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环境可承受为核心,以排污总量控制为目标,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篱手,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切实控制新污染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