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书献 《化工环保》1999,19(5):311-313
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合成氨及制氢工业中。催化剂由于中毒、粉化、衰老等原因失去活性,需要经常更换。以中温变换催化剂为例,我国每年生产约2万t用以更换失效的催化剂。更换出的催化剂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弃掉,其中的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消除废变换催化剂的铬污染,使废催化剂变废为宝,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目前国内已有无铬催化剂的试验报道,尚没有废变换催化剂处理的报道。本文简要介绍我们进行的从废变换催化剂中回收铬和铁用于制造新变换催化剂的试验研究结果。1 试验方法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主要由铁、铬的氧化物组…  相似文献   

2.
以稀土元素(简称稀土)用量较大的废FCC催化剂和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两类废催化剂中稀土的成分和回收方法。从废催化剂中回收稀土普遍采用先浸出、后分离提纯的方法。浸出普遍采用无机酸(多为盐酸),分离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化学沉淀法等,最后经焙烧得到稀土氧化物。为从废催化剂中高效回收稀土,可着重考察新浸出机制的引入、分离方式的选择、分离试剂的应用,以及浸出和分离条件的优化,从而为实现工业化回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刘腾  邱兆富  杨骥  曹礼梅  张巍 《化工环保》2015,35(2):159-164
根据我国每年的石油消费量估算了当年的废炼油催化剂产生量,预测2015年我国废炼油催化剂的产生量将达到2.07×105 t。介绍了废炼油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含量与危害,分别论述了废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废催化加氢催化剂和废催化重整催化剂的处理和利用方法,指出废炼油催化剂的再生及资源化和无害化应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化肥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石天宝 《化工环保》1993,13(4):206-211
(续1993年第3期)6 废铜锌催化剂的回收氨厂所用的低温变换、合成甲醇催化剂以及国外新近开发应用的部分高温变换催化剂均属铜锌系催化剂。低温变换催化剂在氨厂用量较大,如在中原化肥厂低变炉中共计装B_(206)型低温变换催化剂90m~3,重量为141.68t,因而一旦换下,废催化剂量是很大的。现在生产甲醇的厂家很多,且多为合成氨联产甲醇,这些小型联产厂,未能解决原料气中微量硫对铜锌系催化剂的中毒问题,催化剂寿命很短,有的厂甚至只能用2-4个月,频繁换出的废催化剂量很大,如能回收废催化剂,势必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大量工业废催化剂的丢弃,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针对工业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几种工业废催化剂的综合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6.
化肥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天宝 《化工环保》1993,13(3):158-163
从环保要求和资源的再利用出发,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化肥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技术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作者就如何搞好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我国废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的危险性及污染特征,以国内典型FCC装置的废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及急性毒性。研究发现:废FCC催化剂无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急性毒性危险;未检测出具有致癌致突变性的有机污染物;废FCC催化剂的特征污染物为Ni及其化合物,Ni的浸出浓度低于国家标准限值,Ni的存在形态为Ni Al2O4尖晶石,而非具有致癌性的Ni O形态。  相似文献   

8.
对废钯炭催化剂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废钯炭催化剂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活性炭并收集燃烧气体中的含钯微粒,采用甲酸代替碱性甲醛溶液或氨性水合肼作还原剂,过氧化氢-盐酸混合溶液代替王水作溶剂,提出了一种方法简单、浸出效果好、易操作的废钯炭催化剂分析钯的方法。试验表明,本方法适用于实际分析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9.
秦玉楠 《化工环保》1990,10(5):290-293
本文介绍了利用废钴催化剂生产环烷酸钴的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同时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的注意事项作了说明,还提出了该工艺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干凝胶转化法对甲醇制烯烃(MTO)废催化剂SAPO-34进行再生,将SAPO-34分子筛晶化所需的硅、铝、磷原料同时作为黏结剂使用,经干凝胶转化制备出再生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及MTO反应活性评价。表征结果显示,再生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粒径分布、孔结构、耐磨性及酸中心均得到了恢复与改善,磨损指数可达0.35%/h。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加入量为1.0 g、进气中甲醇质量分数为95%、甲醇质量空速为3 h-1、反应温度为450℃、反应压力为常压的条件下,再生催化剂的甲醇转化率接近100%,双烯(乙烯和丙烯)选择性较废催化剂提高了约3百分点,可达87%以上;同时,再生催化剂的寿命也较废催化剂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近10年报道的不同构造人工湿地(CW)的污水处理性能及CW中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CW构造优缺点、CW与其他技术的结合、CW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影响因素和研究手段、CW植物与动物对CW处理性能的贡献及作用机制.提出今后应重点研究:复合人工湿地(ICW)工艺优化;CW强化技术及其参数;CW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这个主线,建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供应链协调与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研究,以绿色建筑供应链运行效率为导向,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率为切入点,以产业链过程中各主体行为规律为基础,采用“总-分-合”的基本研究思路模式,聚焦了“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与策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等三部分核心内容,初步形成建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供应链协调与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的理论体系。本成果采用“总-分-合”的思路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和主体行为策略视角,遵循研究的学理逻辑,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基础,开展“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与策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3个子课题研究,从系统整体概况实施全面研究规划着手,构架了总括、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社会责任共担、总结等五大模块及上中下三大篇共12章的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科财〔2020〕27号)(《通知》),以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升级改造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分析《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顶...  相似文献   

14.
针对炼厂浮渣乳化严重、脱水减量困难的问题,采用超声—离心分离工艺对其进行强化脱水处理。比较了单独离心、絮凝—离心和超声—离心3种方式对浮渣的脱水效果,考察了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浮渣脱水效果的影响,表征了超声处理前后浮渣的微观结构,探讨了超声强化脱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未加任何药剂、超声频率25 kHz、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5 min、超声温度3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浮渣脱水率为89.68%,较单独离心和絮凝—离心工艺分别提高了7.77和2.99百分点,底泥含水率为82.94%。表征结果显示:超声机械振动作用破坏了固体颗粒空隙和内部沟壑结构,降低了对油滴的吸附,促进了油滴凝并,实现了原油轻质化,说明超声作用可促进浮渣脱水。  相似文献   

15.
百菌清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百菌清具有在土壤中药效稳定、不易分解、代谢周期长、长期大量施加导致土壤严重污染等特点和问题,简要介绍了百菌清的毒性作用机制。总结了降解土壤中百菌清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原理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生物修复百菌清污染土壤的主要降解菌株及其效果、降解途径以及降解产物及其毒性,分析了土壤性质、微生物种类、温度、土壤含水率等因素对百菌清降解效果的影响。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为降解中间产物的毒性分析及其进一步的降解与转化问题,而复合菌制剂或多酶复合体系可实现百菌清的彻底降解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16.
Bioassessment is a useful tool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logging practices on the biological integrity of streams and wetlands. Measuring biota directly has an intuitive appeal for impact assessment, and biota can be superior indicators to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they can reflect cumulative impacts over time. Logging can affect stream and wetland biota by increasing sedimentation rates, altering hydrologic, thermal, and chemical regimes, and changing the base of food webs. Biotic impacts of logging on streams compared to wetlands probably differ, and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some of those differences. In streams, invertebrates, fishes, amphibians, algae, and macrophytes have been used as indicators of logging impacts. In wetlands, bioassessment is just beginning to be used, and plants and birds are the most promising indicator taxa. Various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logging on stream and wetland biota, and we review quantitative studies that hav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some of these techniques in streams and wetlands in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Remarkably few studies that address the overall efficacy of BMPs in limiting biotic changes in streams and wetlands after BMP implementation have been published in scientific journals, although some work exists in reports or is unpublished. We review these works, and compile conclusions about BMP efficacy for biota from this body of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谢谚 《化工环保》2019,39(6):608-613
针对石油石化企业的溢油风险,提出企业在厂区雨水系统、外排口、涉水生产设施、环境敏感受体、溢油事故应急处置5类场景下的溢油监测需求,总结了溢油监测技术的类型和特点,介绍了可见光、红外、紫外、荧光、高光谱、微波辐射、雷达、电磁能量吸收等溢油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优缺点。提出:企业溢油监测系统可分为企业内部溢油风险分级管控监测、企业边界的溢油风险报警监测、敏感环境监视的风险预警监测、溢油事故应急救援的溢油处置监测4个层次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动力修复技术处理Pb、Cd复合污染土壤,考察了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作为电解液对棕壤(ZR)和红壤(HR)两种我国典型壤质中Pb、C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梯度为2 V/cm,修复时间为4 d的条件下,ZR的最佳电解液为EDTA,Pb、Cd平均去除率为13.2%和17.8%,HR的最佳电解液为柠檬酸,Pb、Cd的平均去除率为20.0%和33.8%;延长修复时间至10 d能显著提高HR中Pb、Cd的去除率,电解液为柠檬酸时Cd平均去除率达91.1%,电解液为EDTA时Pb平均去除率达63.2%,修复后土壤中Cd和Pb含量均低于建筑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综合考虑能耗及修复效果,EDTA是高效且经济的修复电解液。  相似文献   

19.
闫莎莎  张文泉 《化工环保》2012,40(4):436-441
以滕南煤田某煤矿风化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煤矸石粒径对Pb,Cr,Cd溶出浓度的影响,应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浸溶时间与Pb,Cr,Cd溶出浓度的关系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湿地浸溶条件下,煤矸石中Pb,Cd,Cr溶出浓度均超出或接近Ⅲ类水体水质标准,对水环境存在污染风险;煤矸石粒径对Pb,Cd,Cr溶出浓度存在影响,粒径越小则Pb、Cr、Cd溶出浓度越大,粒径小于8.0 cm的煤矸石浸溶贡献较大。建立了表征Pb,Cr,Cd溶出浓度与浸溶时间对数(以10为底)关系的一元三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检验均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赵春丽  乔皎 《化工环保》2019,39(3):321-325
综述了我国焦化行业的产能、产量、布局、装备水平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剖析了我国焦化行业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废气污染源超标排放、兰炭企业管理薄弱、独立焦化企业大量存在以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难以满足要求等环境困境,从构建煤焦钢产业链、做好排放标准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加强对焦化企业的科学监管、实施科学合理的停限产方案、强化VOCs治理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