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编者按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形势要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按照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适应我国入世进程尽快完成部门规章的立改废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对原《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并于2001年12月23日发出“关于公布《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发犤2001犦203号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分析了入世给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作者认为,入世在短期内将给中国的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带来沉重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入世将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并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特点,提出了认真落实“十五”环境保护工作所要做好的三项主要工作。总结了2001年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提出了2002年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关于区域环境保护政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缺陷出发,阐述了区域环境政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建立“区域环境保护政策”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秦皇岛市海洋环境保护统一协调管理机制的探讨,提出了解决目前涉海地区普遍存在的“多头管海”,又“无人管海”这一制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发展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1983年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郑重地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贯彻执行,“三个效益”统一的思想已经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并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不过,直到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直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同志,对“三个效益”统一的论点缺乏  相似文献   

7.
从70年代初,我国就开展了环境保护工作,并逐步制定了环保“三十二”字方针;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谁开发准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还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或制度,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法规(本文须称为环境保护政策)。这些环境政策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初期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可是环境保护政策却没有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8.
所谓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是指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已具雏形,已远不是单项制度的“构件”的简单堆砌,而是一座由新老制度构成的结构初具规模的有机整体的“大厦”.其中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排污收费等“老三项”制度产生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初创时期,于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确立.“老三项”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的开创阶段,对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被称为  相似文献   

9.
导读     
预防为主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政策,自 1982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以来,在近 20年中预防为主政策在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十五”计划,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新形势下,重申“预防为主”的政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耀棋、刘航两位作者在《要把预防为主始终放在环境保护工作的首位》一文中,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应从“加强和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行项目预审制;贯彻以新带老的原则;加强县、乡镇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王心芳会长在2006年7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工作会议上,就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环保产业“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及“十一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的工作思路做了讲话(本文为讲话摘录)。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我国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制订工作已经有三十五年的历史。1973年当时的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筹备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第一个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并于197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标准正式启航。从1973年至2008年3月份,我国已公布1000多项标准,涉及到20多类,基本建立了我国环境保护标准完整体系,为我国环保事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全国环保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从保护人体健康出发,全面升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升级标准就会使一些落后技术“挡在门外”,使一些企业“淘汰出局”,但同时也会促进相关技术创新、企业改革,最终实现科技兴环保战略。新颁布的《废家用电器处理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就是本着这样一个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他强调,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主持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部署“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 朱镕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从事和参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曲晴 《环境教育》2007,(1):23-25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开元之年。“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没有完成。在2006年4月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减少10%。  相似文献   

14.
经贸委副主任王万宾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心芳在全国环保产业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了关于做好“十五”环保产业发展工作的几点意见和正在制订的我国“十五”环境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5.
西南铝加工厂把环境保护工作当作基本国策来抓,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管理,收到较好效果,既促进环境管理工作又促进环境治理工作,全厂“三废”排放均符合规定排放标准,较好地保护了环境。西南铅加工厂是我国较大的铅、镁、钛综合加工企业,每天要排出一千三百吨  相似文献   

16.
1月31日,国家环保局印发了《19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要点全文如下:1997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将隆重召开,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国家“九五”计划实施进入关键时期。切实做好1四7年的环保工作,对完成“九五”环保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做好1997年的环保工作有利条件很多。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下简称“四次大会”)上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奠定了我国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为跨…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推进全国环保工作,国家环保局解振华局长最近提出,要把握重要环节,坚持“法制、投入、宣教、科技”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作要求。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对于做好1997年的环保工作,乃至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必要性1996年是我国环保工作不寻常的一年。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下简称“四次会议”),批准了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了跨世纪的环保工作。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勺。全国正…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14日常务理事会听取了秘书处对2003年工作及有关职能转移情况汇报;审议和原则通过了“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评审与推广实施办法”、“国家重点环境保护技术示范工程评审与推广实施办法”、“中国优秀环境保护装置表彰办法”和“关于成立协会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委员会的决议”。并研究了2004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换届改选的有关事宜。各地方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认真交流了工作,并对协会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会上,对124家荣获“2003年度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称号的企业进行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召开第三次…  相似文献   

19.
论欧盟关于纺织品环保要求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外贸出口的影响,指出了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和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条件,在加强纺织业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打破和克服“绿色贸易壁垒”对纺织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报告还提出了“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等十项任务。从而进一步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国策地位,对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么,环境保护工作如何引进市场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这是当前各级环保部门亟待探索研究的新课题。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