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某石化老企业环境影响后评价为例, 根据该企业环境管理特点,结合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建设项目多,无法按项目逐一对比和验证,环境质量现状趋 势分析可对比的数据较少等困难,确定了该企业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提出对老企业整体进行评价、选择适合的时间节点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建议,以期对其他石化老企业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回顾评价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回顾评价的作用及选择评价内容的原则,并提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措施、环保对策、公众反应等应是回顾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环境管理部门广泛的关注,主要在于其能够对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环境影响进行调查评价、实时监测,并针对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补救方案和解决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舆情隐患.以葫芦岛市某碳素厂环境影响后评价为实例,对后评价过程、作用进行剖析,以期为其他碳素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以建筑物为主体的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建筑物为主体的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受重视,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这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防治措施与环境管理、选址可行性分析及环境经济效益分析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5.
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以生态影响类为主,在环评、竣工环保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阶段相关环保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优化需求。文章以川渝地区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为基础,结合外环境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特点,探讨项目在执行相关环保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就《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中部分条款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信息收集、环境危害评价、环境影响控制、应急恢复、HSE例卷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壳牌公司环境评价的概念和应用领域,总结了壳牌公司环境管理的经验,并据此提出了改进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环境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为指导,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公众参与为行为准则,分析了目前公共战略决策制定过程中较少考虑环境影响的现状,提出了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公共战略决策,探讨了体现环境与发展协调思想的公共战略决策的内涵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妍  尚金城 《四川环境》2002,21(1):54-57
本文以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指导,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公众参与为行为准则,分析了目前公共战略决策制定过程中较少考虑环境影响的现状,提出了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公共战略决策,探讨了体现环境与发展协调思想的公共战略决策的内涵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志峰  胡蓓琳 《四川环境》2004,23(6):35-37,40
ISO14000遵循的是一种持续改进的原则,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需要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并对造成环境影响最大的生产环节进行重点改进。本文将密切值法运用于环境管理体系中,以帮助企业确定环境影响的大小,给出持续改进的优先顺序,并在原有密切值法的基础上提出最优密切值与最劣密切值,使评价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过程中已开展了相应的后评价工作,而在开展这些后评价工作中,也未有相应的技术规程和行业标准作为支撑,评价质量参差不齐。文章分析了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标准化的制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情形、工作程序、评价过程。为进一步落实《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暂行规定》要求,从而为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问题提供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环境管理的质量和效率,2016年国家提出建设项目排污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实现“一证式”管理。介绍了二者在名录、程序、内容、技术体系及信息平台等方面的衔接及融合进展情况,指出了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排污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顺利衔接与融合,初步建立“两证合一”的工作机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保障了有关环境管理制度顺利推进落实。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内容和要求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建设项目存在环保基础管理薄弱、未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监测(控)计划落实不到位、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环境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加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现状管理、强化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保管理、加快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控)计划、强化环境信息常态化公开机制、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加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管理、密切跟踪国家生态红线划定进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采掘行业的特点,分别从法律层面、设计层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层面等三个方向进行分析,结合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要求。从而使采掘行业的环境管理能全面涵盖采掘行业开发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采掘行业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完善采掘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我国采掘行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从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后,随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继实施,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环评也面临着新问题。针对实际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在规划、项目选址、工艺技术环保先进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措施,为更好地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环境管理上的作用服务。  相似文献   

15.
生命周期评价是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服务)整个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环境负荷,进而辨识和评价减少环境影响机会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将生命周期评价应用于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无疑对于我国建立科学化的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主要阶段、应用工具、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生命周期评价如何应用于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将项目后评价的思想引入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发展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目前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文章论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的概念、作用和评价原则及其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影响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北部湾油田开发工程作为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的不同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笔者认为,由于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众多,也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很难找出造成偏差的真正原因,口而在国力有限的现阶段.不富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一、开展环境影响四顾性评价需认识的几个问题提出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的设想应该说是很自然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与最终的实际环境质量结果之间究竟有多大偏差?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偏差?如何克服这种偏差?因此有关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的必要性似乎被人们h厅认同。不过在开展这项工作之…  相似文献   

18.
焦化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其理论和方法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本文针对焦化行业的产业特征,结合当前在焦化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焦化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必要性,并就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采用CNI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生产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室效应、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其环境负荷分别占对应环境影响类型世界总负荷的2.76%,2.34%和1.39%,2006年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约占世界总负荷的1.28%,其中,立窑生产工艺、湿法回转窑生产工艺和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环境负荷分别为0.84%,0.12%和0.32%。通过行业结构调整,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取代其他落后的生产工艺,可使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降至世界总负荷的1%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其环境安全评价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根据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引入信息熵的概念,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近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从土地-环境-经济三方面对其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的整体环境趋于恶化,分区环境质量变化不平衡,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总态势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