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管窥新闻联播2008年冰冻灾害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8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严重的冰冻灾害,《新闻联播》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研究这些报道,发现存在如下三个方面问题:灾害事件的突发性和新闻报道的滞后性;灾害事件的破坏性和新闻报道的趋利性;灾害事件的客观性和新闻报道的主观倾向性。究其原因,《新闻联播》缺乏深入调查的工作作风,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的判定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所以,新闻报道只有平衡“党群关系”,改变“机关作风”,向草根媒体汲取营养才能促进主流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以其时效性强、多媒体呈现、海量信息、互动性好的优势挤压着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有人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应该以"深"取胜,但近几年发展壮大的网络专题报道又对报纸深度报道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冲击,甚至危及其生存。不过,网络专题并没有取代报纸深度报道,其内在的缺陷给予了报纸深度报道变革自身,探索挽救报纸新出路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新闻联播》对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我们通过对这些报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新闻联播》对于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的报道存在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新闻联播》在灾害事件报道的探索中不断发展。本文指出了取得进展的各个方面,并分析了取得这些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重大灾难性事件连续发生,如"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这些事件引发的关注已经不限于局部,而是得到了全国范围的重视。如何应对,怎么应对,这给所有地方卫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本文试图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回顾与总结,以便探寻出地方卫视参与异地重大灾难报道的思路与对策,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有一些不足和教训,以期引起新闻从业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组合式的深度报道(组合,连续,系列)是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这三种报道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在网络新闻时代,三者之间的分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本文试对组合、系列、连续三种组合式的深度报道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三种报道方式在网络时代有逐渐融合的趋势,网络新闻专题即是这种报道方式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2013年夏季,四川、云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暴雨袭击,防汛抗洪救灾作为群众关注的焦点被纳入了各大媒体的视野。本文主要以四川暴雨报道为例,分析国内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机制及其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7.
甲型H1N1流感疫情自墨西哥大范围暴发以来,引起了各国媒体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中国媒体在吸取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初期集体失语的教训后,对这一国际性卫生防疫灾害事件给予了充分关注。纵观国内媒体对甲型H1N1疫情的报道,根据报道频率和报道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暴发期、平缓期和反弹期。国内媒体在这三个阶段的报道中各有特点。暴发期表现出了媒介融合、反应迅速和立体报道的特征;平缓期表现为媒体和受众的新闻脱敏与同质化报道倾向;反弹期则出现了初衷与结果的悖离和被动报道的现象。其中对地震报道最大的启发就是要防止同质化倾向,进行差异性报道,使受众对新闻可读、爱读,才能够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大突发事故往往会成为当时的舆论热点,媒体对事故的报道如果成功,可以很好地引导舆论,疏导民众情绪。如果报道不成功,则不利于对事态的控制,容易激起民怨,甚至引发群体事件。所以,事故类新闻报道是媒体实践中必须要紧抓不放的课题。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区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我国媒体对这起事故高度关注,形成了全国性的舆论态势。本文以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此次事故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对事故发生后一周内的新闻进行三个层级的结构分析,探讨我国媒体在事故类报道中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了重大冰雪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提出了评价体系结构.首先根据全过程管理理论及系统论中的层次分析法,构造了重大冰雪灾害应急管理能力集,在此基础上结合冰雪灾害的特点提出了能力因素集.其次调研湖南省30位政府部门应急管理专家,根据专家意见最后确立重大冰雪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结构,为能力评价研究打下基...  相似文献   

10.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中,京华时报报道的失范致使其公信力受损,被大众认为有滥用舆论监督权的嫌疑。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怎样合理使用自己的舆论监督权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两年来,海淀区地震办公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海淀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为中心,围绕落实《海淀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物质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应急工作.在建设《海淀区地震信息应急指挥中心》、开展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成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开展灾情速报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人肉搜索”事件集中代表了网络媒介灾害信息的非主流传播,成为灾后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汶川地震“人肉搜索”事件入手,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网络媒介灾害信息非主流传播的特点、功能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GPS技术以其连续性、实时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变形监测的应用中越来越发挥着传统测量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GPS在地震、大坝和滑坡等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现状,说明了GPS可广泛用于灾害监测,且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不受气候条件及通视条件的限制等优点,最后探讨GPS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科普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科普宣传形式之外,如何利用大量专业地震监测台站开展科普宣传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成绩和不足,结合几年来北京市地震局地震台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例,提炼归纳出利用地震监测台站开展科普宣传的独特优势,提出应该转变传统科普宣传思维模式,切实发挥专业地震监测台站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作用,并就如何加强地震监测台站的科普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震害和发震原因,根据汶川地震及其他地震灾害的经验,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存在的一些工程地震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加强和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结构防震抗震能力,为灾后重建提供有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防震减灾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防震减灾的科学水平,开拓了防震减灾新途径。目前,GIS技术在地震预报、震害预测、地震区划等防震减灾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当今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空间应用为特征,WebGIS,Open GIS,三维GIS成为今后GIS在防震减灾研究中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防震减灾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防震减灾的科学水平,开拓了防震减灾新途径。目前,GIS技术在地震预报、震害预测、地震区划等防震减灾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当今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空间应用为特征,WebGIS,Open GIS,三维GIS成为今后GIS在防震减灾研究中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将使防震减灾工作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防震减灾领域的作用,根据我国政府组织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在防震减灾管理工作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胜坨联合站立式原油贮罐震害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计算结果、国内外立式油罐的震害经验、设防烈度、地基的处理方式情况给出了胜坨联合站5000m3立式贮罐震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