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合适的代表生物反映污染物的毒害效应是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酿酒酵母作为测试生物,通过测定酿酒酵母细胞在含偶氮染料的YPD培养基中的存活率、复制寿命和细胞终结类型的数量,评价了4只偶氮染料的毒性大小。结果表明:4只偶氮染料都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且生物毒性随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一般毒性大小为直接耐晒黄RS>直接湖蓝5B>直接红棕RN>直接紫N;致畸、致癌作用大小为直接红棕RN>直接紫N>直接湖蓝5B>直接耐晒黄RS;一般毒性与致畸、致癌作用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与传统的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相比,此方法不仅能够反映染料的一般生物毒性,而且能够体现出染料的致畸、致癌两种特殊毒性,为偶氮染料的生物毒性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来源,识别其历史排放趋势是科学制定管控策略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省级尺度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排放趋势的研究.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收集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数据和排放因子,建立了2006—2017年广东省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采用情景分析法量化了能源结构变化对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6—2017年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均呈下降趋势,CO、PM2.5、BC、OC、CH4、CO2和N2O排放量分别下降70%、59%、59%、66%、77%、30%和73%;②城乡贡献上,乡村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是大气 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排放分担率分别在70%和60%以上;③空间分布上,2017年广东省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传统燃料消费量较高的地区,以及广州、东莞和深圳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地区;④能源结构清洁化所致的2006—2017年广东省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比例为38%~88%;⑤以2025年为目标年,居民生活能源结构持续清洁化发展能够进一步降低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尤其对CO、PM2.5、BC、CH4和N2O的减排比例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减物质化趋势及循环经济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1811-1822
物质流分析通过测量经济活动物质投入的数量、强度及其变化即物质化或减物质化趋势,能够反映可耗竭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的总体情况,也是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对物质消耗影响的一个有效工具。论文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2000-2013年直接物质投入及其与特定经济特征的关系,确定了资源利用强度变化趋势,评价了中国循环经济实践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效。发现2000-2013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单位GDP直接物质投入先上升后下降,说明中国已进入了相对的减物质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是直接物质投入强度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中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总量增加但综合利用率仍很低,未对直接物质投入强度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未来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和人均值在很长时间内还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4.
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的精细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太阳直接辐射是太阳总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的分布式模型。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1960~2000年贵州高原及周边102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10个气象站的太阳辐射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各月及年太阳直接辐射精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对太阳直接辐射的影响较大,由于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纬向分布不明显,局地地形对太阳直接辐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②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年总量、1月、7月大部分地区分别介于1 046~1 700、31~90、156~205MJ/m2;③季节不同,局地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同,冬半年大于夏半年;随坡度的增大,局地地形因子的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5.
<正>直接作业环节是石化企业人员在生产装置区或工程现场内的一类作业或与作业相关的活动,具体包括用火、受限空间、高处、起重、临时用电等作业,是相对于生产装置、电气仪表等操作环节而言的。企业在装置检修期以及新、改、扩建工程中,甚至日常检查、维护、操作过程中,都会涉及大量直接作业活动。近几年石化企业的事故统计显示,直接作业环节事故所占的比例很大。从相关事故案例和违章行为的分析结果来看,安全培训的缺失或缺陷几乎是所有事故和违章的成因之一。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更好地预防安全事故,有必要研发符合国家要求、满足企业需求的直接作业环节安全培训产品。  相似文献   

6.
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的加剧,具有可持续意义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受到人类的重视。论文采用产量-价格法、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主要研究方法,核算了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碳库、木材和生物多样性存量价值为44543.5×108元,其中生态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2.24倍;在流量中,年流量价值1738.3×108元,其中年生态价值为1565.9×108元,是直接经济价值172.4×108元的9倍,社会价值只有9.5×108元。论文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为西藏的生态补偿、绿色GDP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依据贵州省2000-2014年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测算贵州省居民直接生活用能碳排放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继而采用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居民消费水平、人口规模4个因素对贵州省居民直接生活用能碳排放增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城镇和农村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水平是拉动贵州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生活能源强度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和人口规模的变动也对碳排放增长具有负向影响,但作用强度相对较小。从城乡来看,居民消费水平效应显著增加了城镇居民直接碳排放,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对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前环保执法过程中,环保法律法规给环境执法人员的是一种"软"执法权力,并没有赋予环境执法人员直接要求环境违法者当场停止环境违法行为的权力,笔者暂且称之为"直接喊停权"。环境执法者只能到  相似文献   

9.
颗粒物污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颗粒物以固态、液态及固-液态形式大量地存在于大气环境中。以前,大气污染问题一直被称为“烟尘”问题,因为很多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都与颗粒物污染有直接关系,例如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的“烟雾”事件就是由颗粒物和多种气体污染物协同作用所造成的。按照颗粒物产生机理可分为一次性颗粒物及二次性颗粒物。前者是从发生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粒子;后者是存在于大气中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力探讨环境责任保险受害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权利主体以及保险人对受害第三人行使直接请求权的抗辩事由等问题。笔者认为"权利转移说"和"原始取得说"应当分别作为附抗辩事由的直接请求权和不附抗辩事由的直接请求权的权利基础;环境责任保险受害第三人的范围应当严格限定,强调受害第三人的定义以及明确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责任范围是准确限定环境责任保险受害第三人范围的关键之关键;对环境责任保险受害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抗辩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分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和非强制性责任保险两类做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以各省份为节点,省份间的碳排放关系为边缘,碳排放转移量为权重构建区域间农业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探究各省在农业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中角色对各省份农业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2007~2017年期间我国农业直接碳排放量整体较大,且大部分省份农业直接碳排放处于上升趋势.根据三大功能区农业贸易碳排放流入和流出分析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更多的是区域内部自产自消,其次是供给粮食主销区,最后是供给粮食产销平衡区.而粮食主销区更多的是消耗粮食主产区,供给相对较少.粮食产销平衡区更多的是消耗粮食主产区,供给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我国碳排放流向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等中部地区以及东北三省,西部地区的新疆、内蒙古等省份主要是由东部等发达地区流入.农业贸易碳排放流入强度、城镇化水平、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以及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产量对农业直接碳排放有促进作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直接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贸易碳排放流出强度、传输介质能力以及影响力对农业直接碳排放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如何促进环境监察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环境监察是环境管理的一种手段,指的是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在环境管理现场,通过对环境监察执法对象的直接观察和客观分析,对其环境行为加以审核、判断,并依法进行处置、处理的行为和活动。这是我国环  相似文献   

13.
<正> 进行恶臭污染调查和研究,首先应该掌握恶臭物质的分析测试技术。恶臭物质大多属于有机物不完全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具有嗅觉阈值低、容易变化等特点,所以在分析测试技术上存在一定困难。有机酸是环境中恶臭污染物质种类之一。我们采用碱玻璃珠采样管直接采集大气中的低级脂肪酸,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实现了快速、方便的测试目的。本报告着重对采样管的制作、技术指标、色谱分析条件及波形处理解析等内容进行介绍。一、测定原理用碱玻璃微珠的采样管直接富集大气中的低级脂肪酸,采样后的采样管直接与气相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 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的《循环经济法(草案)》规定: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所谓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所谓资源化,是指直接将废物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神户制钢厂开发成功高强度厚钢板直接淬火技术。在轧制线上 ,对钢板的直接淬火比离线淬火具有以下优点 :能简化工序 ,降低成本 ;由于提高了淬透性 ,可减少合金元素的含量 ,而钢板强度不下降 ;可降低含碳量 ,对焊接大有好处。该技术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在淬火初期的高温范围 ,使用缝隙喷射冷却 ,以后采用管道层流冷却 ,直接淬火设备放在终轧机架与热矫直机架之间 ,这样可缩短从轧制终了到开始冷却的时候 ,并且保持开始冷却的温度。高强度厚钢板直接淬火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们对沉积岩研究得越多就越清楚地知道,要把成因分类和岩石学分类结合在同一个分类模式中是不可能的。沉积岩是多成因的,而且其成因与物质成分无直接关系。凭观察不能直接了解成因,而只能根据间接标志来恢复它的成因机制,这样做是不完全的,常常会犯不同程度的错误。因此,在分类过程中以划分成  相似文献   

17.
选用粉砂、粘土和土壤为材料,通过3个系列的静态实验研究了三种岩性的垃圾渗滤液污染场地中6种重金属污染再释放能力的时间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在模拟三种岩性的垃圾渗滤液污染场地中Cr、Cu、Mn、Ni、Zn的直接污染能力和污染再释放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Pb则不明显。其中,Cu和Mn在粉砂、粘土、土壤中的直接污染能力分别比背景值增大了4.8倍、2.3倍、3.1倍和24.8倍、22.9倍和2.5倍。Ni在粉砂中的直接污染能力比背景值增大了11倍。Zn在粉砂和粘土中的直接污染能力和污染再释放能力分别比背景值增大了1.4倍、1.7倍和1.4倍、1.5倍;Cu在三种介质中的污染再释放能力:土壤>>粉砂和粘土。Cu、Mn和Ni在三种介质中的直接污染能力:粉砂>>粘土和土壤。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般原子吸收测定粮食、土壤中镉,均采用萃取—石墨炉法或萃取—火焰法进行测定,以萃取来消除背景的影响。而萃取—石墨炉法测样速度慢、操作繁琐、污染环境,测量精度也比火焰法差。特别在测定镉含量较高的粮食样品时,需稀释几倍~几十倍进行测定,从而引入了较大的稀释误差。为此我们试图用火焰 ZeemanAAS 直接测定稻米、土壤中镉。并对直接火焰法与萃取火焰法;石墨炉法与萃取—石墨炉法及直接火焰法与石墨炉法均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火焰法直接测定稻米、土壤中镉较为理想,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速度快。稻米最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对环保信息化投入的逐年增加,其模式也逐渐成熟。目前信息化项目常见的管控模式有以下三种。直管模式由甲方直接管理多个乙方。该模式直接成本较低,沟通快捷;但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模式对甲方项目组的咨询、设计、协调、项目管理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种模式适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镓的原子吸收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试样中的镓,已有报道。通常采用干法或湿法进行前处理时,其手续繁杂、费时;在消解过程中,易损失。近年来,固体直接进样已成为原子吸收分析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用琼脂胶体将土壤制成悬浮液,直接以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标准工作曲线法,测定镓含量。对琼脂浓度、样品粒度、仪器参数,进行了选择;对共存元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镓含量。实验证明,琼脂不仅是土样的悬浮剂,且是良好的抗氯离子干扰剂。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及试剂 2.1.1 仪器 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 镓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厂生产; 热解涂层石墨炉上海碳素厂生产;自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