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很多监测人员对量值溯源只停留在仪器设备检定的认识上,对量值溯源概念、体系、途径和方法不明,特别是对校准和检定的关系理解模糊,由此造成一方面一些监测项目、领域的量值统一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检定费用不堪重负;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量值溯源的概念、政策、体系以及溯源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重点对校准和检定的关系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β射线法悬浮颗粒物分析仪内部校准是一项重要的质控措施,但很多仪器使用者对这种校准方法了解或认识不够,本文在此对该校准进行探讨,希望对仪器质控维护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在用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以实例说明了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的必要性,指出了核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方法的检出限、空白试验、校准曲线、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质量控制图、方法标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要求方面总结了环境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常用质量控制、结果计算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素质、运行和管理机制、标准传递、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的性能审核等。在实际工作中,监测人员可根据仪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标准物质的传递比对实验验证等用以检查仪器的零度漂移和标准漂移等情况,以确保上报数据的准备性精密性和可比性。本文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定义及组成出发,分析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控制措施,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管理保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采样点使用仪器以前,必须检验所有的监测仪器的运行可靠性,并校准所有的监测仪器,还要试验所有监测仪器的空气和试剂流量,看各种试剂的流动系统是否有泄漏,各种机械系统的动作是否正常。不能不强调这种予先的细致的检验工作,通过这种检验工作可以发现许多运行中的问题。每台监测仪投入运行后,必须进行定期的和日常的校准检验,以确保仪器可以提供连续可靠的数据。建议使用静校准和动校准。使用静校准检验受感器的反应。这需要使用含已知量的污染物的标准溶液,  相似文献   

7.
文中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从仪器设备的购入、检定,校准、日常使用维护管理、报废等环节,结合本单位仪器设备实际管理经验,论述了如何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按规定和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可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结合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实例说明期间核查是维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Hydrolab DS5水质多功能监测仪和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滇池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过数理统计检验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Hydrolab DS5量程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可使用仪器直接测定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Hydrolab DS5在测定叶绿素a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线性响应性;仪器在不同水域使用时,均需在使用水域进行校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气候环境实验室超大空间温度性能的校准问题。方法通过对实验室结构及气流组织进行分析,确定实验室有效空间内温度不均匀性及波动度概率较大位置,设计实验室温度校准方案。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实验室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并对温度校准的不确定来源进行分析,评定气候环境实验室温度性能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以低温工况-50℃及高温工况50℃数据分析为例,气候环境实验室在低温-50℃时,室内温度平均值处于-48.67^-50.27℃范围内的可信度是95%;在50℃时,室内温度平均值处于48.57~50.77℃范围内的可信度是95%。结论气候环境实验室温度性能校准方法可实现对超大空间实验室温度性能的校准,并验证了气候环境实验室温度的均匀性及波动度等技术指标满足其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湛江特呈岛红树林区底泥TOC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湛江特呈岛红树林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底泥TOC向上覆海水释放的模拟对比实验,研究了红树林区底泥中TOC的释放规律和泥水比、温度、pH值三个环境因子对TOC释放的影响,同时对静态和动态体系底泥TOC的释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静态下,不同条件释放规律一致,上覆海水TOC的变化呈近似"W"的趋势;泥水比增大会使底泥向上覆海水的TOC释放量增加;温度对底泥TOC释放的影响较为复杂,上覆海水温度较高或较低都有利于底泥TOC的释放;碱性条件有利于沉积物中TOC的释放;海水的运动对沉积物TOC的释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丁草胺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衡吸附法,以我国12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为介质,对丁草胺在土-水界面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在24h内可基本达到表观平衡,但有机碳(TOC)含量低(<5g/kg)的土壤需较长时间(60h);丁草胺平衡吸附量与TOC和无定型氧化铁含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0.692;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受复杂的多反应机制控制,可分为快速和慢速吸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TOC控制着丁草胺的吸附速率.黏粒和CEC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3个因素可以解释77.8%吸附速率的变化.结合运用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总磷的去除效果。"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的TOC和总P去除率分别为76.7%和68.9%;TOC饱和吸附量为5.27mg/(g·L),总P饱和吸附量为0.486mg/(g·L);"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最佳处理量为35mL/g,最佳吸附流速为5mL/min,在此条件下对TOC和总P的去除效果分别为68.7%和20.3%。综上所述,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整体吸附效果与活性炭相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苯酚为模型底物,研究了中性低温常压条件下无机阴离子对CuO-H2O2氧化苯酚废水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CuO-H2O2能高效彻底氧化苯酚,10 min氧化率达94.7%,氧化遵循羟基自由基机制.无机阴离子对氧化效果有不同影响,浓度越高影响越显著.HCO-3加速H2O2的无效分解,当浓度从0增加到20 mmol·L-1 时,H2O2分解速率常数由0.3738 min-1提高到0.5347 min-1,TOC去除速率常数由0.267 min-1下降到0.0194 min-1.HPO2-4通过抑制H2O2分解实现对苯酚的氧化抑制,H2O2分解速率常数及TOC去除速率常数分别由0.3738 min-1、0.267 min-1降低到0.0338 min-1、 0.0338 min-1.Cl-能够促进H2O2有效分解,对苯酚氧化有利,H2O2分解速率常数及TOC去除速率常数分别由0.3738 min-1、0.267 min-1提高到0.6040 min-1、0.3879 min-1.NO-3、SO2-4对H2O2的分解及苯酚的氧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实验中向生活污水及其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加入葡萄糖、蛋白胨、腐殖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代表性有机物,对不同种类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与TOC相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除葡萄糖以外,其它种类有机物在紫外光波长240 ̄300nm范围内均有明显的吸收。以生活污水及其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研究对象,将240 ̄3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光值积分UVai和波长为254nm下的紫外吸光值UV254与常规有机污染指标相关联,结果表明,UVai与TOC,COD有更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东南郊污灌区土壤有机氯农药的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GC-ECD分析了北京东南郊污灌区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地下水样.结果表明,表土是OCPs的主要累积层位,OCPs总量残留量的最大值为30.93μg·kg-1,其中的主要污染物为DDTs和HCHs.但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检出浓度相比,DDTs属于轻度污染,HCHs属于中度污染.表层以下,OCPs含量整体随采样深度加深而明显下降,土壤剖面中的主要污染物为4,4′-DDE、七氯和艾氏剂,但是检出浓度均不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的TOC含量和含水量是影响OCPs垂向分布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样中除DDTs无检出外,其余检出物与土壤剖面中一致,说明在长期污灌条件下,可能会导致浅层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总有机碳(TOC)相对于化学需氧量(COD)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而且TOC测定仪操作简单,数据准确,用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有利于实现监测仪器化、自动化。通过对地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COD与TOC监测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理论值范围方程,为地表水的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鲜渗滤液与长填埋龄渗滤液的Fenton处理过程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唐琼瑶  何品晶  徐苏云  郑仲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08,29(11):3258-3264
以新鲜渗滤液和长填埋龄渗滤液为对象,采用Fenton法对其进行处理,通过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COD、总有机碳(TOC)、COD/TOC等表征手段,比较分析渗滤液性质对Fenton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填埋龄渗滤液的有机物平均Mr高于新鲜渗滤液,其Mr>105的组分占到了总量的64%,但在Fenton法作用下其更易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有机质(Mr<103);新鲜渗滤液的COD去除率(61%~84%)高于长填埋龄渗滤液(31%~60%),而长填埋龄渗滤液的TOC去除率(85%~91%)高于新鲜渗滤液(52%~80%);无论是处理新鲜渗滤液还是难降解的长填埋龄渗滤液,Fenton法的氧化作用对COD去除的贡献均大于絮凝作用.絮凝作用的COD(CODcoag)去除率受氧化作用的COD(CODoxid)去除率影响,CODoxid去除率越大,CODcoag去除率越低;物料平衡结果显示,长填埋龄渗滤液的TOCoxid去除量大于CODoxid去除量,而新鲜渗滤液的的TOCoxid去除量小于CODoxid去除量;长填埋龄渗滤液和新鲜渗滤液的初始COD/TOC分别为1.17和1.58,在Fenton处理的氧化作用下,COD/TOC分别变为1.96和0.68,表明长填埋龄渗滤液发生的是完全氧化,而新鲜渗滤液同时发生了部分氧化和完全氧化;2种渗滤液的CODcoag和TOCcoag变化说明,长填埋龄渗滤液中受絮凝作用去除的有机物的氧化态明显低于新鲜渗滤液.  相似文献   

19.
总有机碳(TOC)相对于化学需氧量(CODCr)而言,更能全面的反映水体中的有机物的污染程度.TOC测定仪操作简单,数据准确.在此通过对杭州市区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厂进水中TOC和CODCr监测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这使TOC在污水监测中成为一个可操作的控制指标,对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湖泊水浊度及TOC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烧杯混凝试验和动态连续混凝试验,就混凝剂种类、投药量、pH值、水温等因素,研究强化混凝对水中浊度和TOC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C最佳投量为30mg/L,浊度去除率为90.19%,TOC去除率为38.2%,水温高于20℃时,聚合氯化铝对浊度和TOC去除率分别高达84.95%、33.18%以上。虽然pH值是影响有机物去除的主要参数,动态连续混凝试验表明,不改变pH值,强化混凝工艺依然能极大地改善出水水质,滤后水质浊度为0.1NTU,TOC为6.23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