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7月31日,哈尔滨市外环北路12街区2号楼工地,在拆卸TQ80塔式起重机时,发生了塔机上部(包括塔顶、上支座、下支座、司机室、平衡臂总成、起重臂总成、爬开架等)突然坠落的重大事故。正在上面进行拆卸作业的8名工人中有3人从工作平台上坠落,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其余5人在塔机上也全部受伤。 事故发生前,起重臂位于引入塔身标准节的方向(即与轨道同向,称为前方),起重臂上的起重小车停在离臂架根部铰点约L/3处(L为起重臂长度),顶开油缸活塞杆伸出约1.4米,平衡梁销轴位于D踏步糟内,爬爪位于E踏步上(见图1)。操作者准备先拆除下支座与塔…  相似文献   

2.
1事故案例 1.1事故概况 2013年3月30日下午16:10左右,在某市污水处理项目施工工地使用的1台QYl2型汽车起重机,在吊装1个预制钢筋笼的时候,起重机整机连同吊钩上拴挂的钢筋笼一起向臂架作业方向(当时臂架在汽车起重机正后方作业)倾倒,  相似文献   

3.
1 事故概况 2010年2月28日嘉兴市某沙石场一台正在吊运石子的门座起重机臂架突然断裂,起晕机大臂倒塌,驾驶室被钢丝绳勒挤发生严莺变形,起重机司机被挤压在司机室受重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4.
流动式起重机的起升操作有以下具体要求:(1)起重机司机在进行起升作业时,应严格做到"十不吊"。即:指挥信号不明或违章指挥不吊;吊物超载不吊;工件捆绑的不牢不吊;吊物上面有人不吊;设备的安全装置不灵不吊;工件埋在地下不吊;作业场所光线阴暗视线不清不吊;有棱角的物件无防护措施不吊;斜拉工件不吊;作业时有6级以上强风不吊。(2)检查起重机滑轮倍率是否合适,配重状态与制动器的功能。倍率改变后的滑轮组须保持吊钩旋转轴与地面垂直。  相似文献   

5.
1事故概况 2013年6月9日下午13:30左右,上海市内一家混凝土有限公司内河码头上,一台电动轮胎起重机在抓取黄沙作业的过程中,起重机臂架突然下坠,砸中正经过臂架下方的一名相关人员,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6.
起重机械检验人员对一起塔式起重机在拆卸过程中,由于违章指挥和作业导致的事故进行了技术分析,找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FZQ2000Z型动臂塔式起重机臂架各结构杆件的承载均匀性问题,分析了该型塔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考虑FZQ2000Z型动臂塔式起重机臂架的自重和风载作用对臂架进行受力分析;通过替换臂架弦杆的材料并结合ABAQUS软件,分析臂架结构的模态。结果表明:替换材料后整个臂架系统的振动频率在前几阶相差不大,结构整体刚性较均匀,承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建设系统高处作业很广泛,从事高处作业的工种和人数也比较多,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伤亡事故。 多年以来,为减少高处坠落事故,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采取了不少安全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这类伤亡事故仍居高不下,一直属建筑业四大伤害之首。所以,需要认真分析原因,掌握其发生规律,采取有力措施。 一、事故原因多在违章 分析一些高处坠落事故,多数并不是因技术难度大,不能满足施工安全要求所致,而主要是安全管理不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与违章指挥造成的。 某建筑公司第九工程队抹灰工人在啤酒厂麦牙库房内钢管脚手架…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生产中属于违章作业而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其中违章指挥约占10%左右)。因此,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是减少事故发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流动式超重机倾翻折臂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辽河石油勘探局杨联和流动式起重机是指能在带载或空载情况下,沿无轨道路行驶,依靠自身重力保持稳定的臂架类型起重机。它按底盘区分,有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三类。流动式起重机在设计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1991年9月12日下午6时左右,湖北黄冈供电局线路工区在浠水110kV变电站组装特高频通讯塔平台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导致3人从高处坠落的特大人身死亡事故。该通讯塔工程(塔高83.7m)是省电力局下达的技改项目,由黄冈供电局下属线路工区(以下简称工区)负责施工。9月初,铁塔主体工程完成后,留人从事收尾工作。由于人手少,上下材料不方便,就地作了一个吊篮,经试吊、调整后,用于作业人员用吊篮送至塔顶,收工时作业人员又乘吊篮下塔,当降至离地8~10m时,司机停机打开绞磨活动支承扣架,将滚筒上的钢丝绳由四圈改为三圈,松动尾绳,将吊篮降至地面。  相似文献   

12.
臂架结构作为履带起重机的重要部件,其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决定了整个起重机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为了预测履带起重机臂架结构的可靠度,采用区间非概率研究履带起重机的可靠性,只需知道不确定参量的界限而不需知道其分布情况,就能求出各功能函数的可靠性指标;将履带起重机臂架的额定起重量、起升载荷偏摆角度、起升冲击系数等不确定参量看成区间变量,建立了以臂架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为失效模式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将区间变量标准化,在标准化区间变量的扩展空间中,按无穷范数度量从坐标原点到失效面的最短距离,以此来判断结构的非概率可靠度。最后,用该模型对现有某型号履带起重机臂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的履带起重机区间非概率可靠度η1,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某特大桥施工工地,2#墩0#预制梁进行起吊作业,需将预压在0#预制梁支架上的钢绞线吊至地面,所用设备为塔式起重机,塔吊提升高度30 m、起重力矩4万 kg·m、起重质量4t,塔吊司机张晨(化名)负责吊装.2#墩0#预制梁支架上两人负责挂钩及打信号,地面两人负责摘钩及打信号.当起吊第十一盘钢绞线时,张晨在看到起吊信号后,将钢绞线从支架上吊起,此时吊距为10m,然后开动小车使其沿着塔臂向前滑行.这时限位器失控,小车滑行至距塔身中心水平距离15 m的塔臂处,塔臂突然从小车处折断,小车与钢绞线坠落至地面.经测量,小车坠落点中心与塔身中心水平距离15 m,钢绞线坠落点中心与塔身中心距离为16.8 m.所幸该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4.
<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是造成企业生产安全伤亡事故频发的主要"人祸"因素,其中尤其是违章指挥危害更大。虽然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关于拒绝、抵制、批评、检举、控告、纠正违章指挥已有明确规定,但为什么违章指挥现象屡禁不绝呢?问题在于法治尚不完善。例如,目前,强令违章冒险作业虽已被纳入刑法调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以前我厂通过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百次操作无差错(简称双百)”“标准化班组建设”“危险点控制管理”“差错管理”等活动,事故频率有明显的下降,但人为因素(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所造成的事故却总是降不下来(见表1)。这说明有些措施对个人的触动并不大,而“三不伤害”活动正好是突出了一个“我”字。开展“三不伤害”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要动员广大群众自已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相似文献   

16.
某企业发生一起固定回转起重机吊臂坠落致货船船主死亡事故。该设备产品型号为GQ5,生产日期为2003年5月,起重机的正常工作角度为40°-75°。采用钢丝绳变幅.主臂架长12m。变幅钢丝绳断下的绳长40.2m。人字架顶端滑轮中心至转台的高度1.92m。起重臂下铰点至转台的高度为0.34m,变幅拉筋长度为6m,人字架滑轮直径310mm,变幅卷筒直径230mm。卷筒内档尺寸267mm,断口至卷筒尾部的钢丝绳长25.8m。第1层卷绕17圈,  相似文献   

17.
塔式起重机的稳定性是指塔式起重机在自重和外载荷的作用下抵抗翻倒的能力。塔式起重机大体包括上回转式、下回转式和自升附着式3种形式。这些塔式起重机都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翻倒。一、超载1.起重力矩限制器失灵片面追求生产进度,人为超载使用或违章作业,引起超载,造成整机倾覆。起重力矩限制器是塔式起重机最关键的安全装置。每班作业前都应检查、试验,确认可靠后再开始作业。2.作业超过设计规定的工作级别循环次数超过利用等级,由于交变载荷的作用,导致钢结构早期疲劳破坏(如焊缝和母材开裂)。在实际使用中,常发现把建筑施工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特别是 2 0 0 0年以来重大、特大事故屡屡发生。据分析统计 ,大多数事故属于责任事故 ,主要原因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疏于管理、监督不力造成的。因此 ,把反违章工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违章的概念按照违章的性质划分 ,大致可分为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从违章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要 ,可分为一般性违章和严重性违章。从违章者的思想、心理、习惯等角度 ,可分为偶然性违章和习惯性违章。违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比较普遍并且危害较大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19.
为预防大型工程中起重机安全事故,通过建立模型来衡量起重机臂架结构非概率可靠性。首先利用凸模型非概率可靠性相关理论,构建有代表性的凸模型——广义无穷范数模型,并用该模型来定义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其次分析影响臂架结构非概率可靠性的不确定性参数;最后在凸模型的基础上,将非概率功能函数代入非概率可靠性指标中,求出臂架结构非概率可靠性。以某企业履带式起重机臂架结构为例予以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利用该模型分析臂架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3方面,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在企业安全管理上,我们一方面要做"硬",形成权威与震慑力,让管理人员不敢违规,让操作人员不敢违章;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做"软",从心底里上触动员工,让他们了解违规、违章的严重后果,让员工达到不想违章作业,管理人员不想违章指挥。而做好"软"的一面,显然要做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