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注健康住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防灾博览》2004,(5):33-34
“健康”作为居住环境的一种理念,应当保证居住者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人文的等多层次的健康,也应涵盖“环保”、“绿色”、“生态”、“节能”等概念性的内容,使社区环境的理念达到比较完整的程度。“健康住宅”是社区环境理念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2.
金磊 《防灾博览》2010,(5):30-39
在2010年6月7日召开的中科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就当前重点推进的科技发展工作提出八点意见,共涉及“安全持续”,“安全农业”,“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等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曾穗平  赵茜雅  田健 《灾害学》2022,(1):120-128
大气污染防控是保障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重要的研究课题,智能算法是大气污染防控及预测预警的重要工具手段。通过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8—2021年智能算法在大气污染防控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智能算法在大气污染防控应用历经“数理统计-遥感监测-数字模拟-神经网络算法”四个阶段;(2)研究主题集聚为“神经网络模型”“智慧健康检测系统”和“城市空间的大气污染”三个核心聚类演变路径;(3)应用方式包括“大气污染时空分布”“大气污染因素相关性”“大气污染事件预测”“空气质量优劣评估”与“健康韧性城市应用”五个方面。未来智能算法在大气污染防控中的应用趋势,将体现“高精度预测-全周期评估-健康化理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世界首次环境会议,这是人类第一次共同研究和讨论人类生存环境的盛会。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议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这个提议获得确认。  相似文献   

5.
刊叙 《防灾博览》2002,(1):36-36
现代都市人生活工作节奏紧张、压力大,常常感到身心疲备、全身不舒服。抽时间上医院做检查,几乎所有指标都是正常的。这时医生会告诉你,身体上的种种不适都是疲劳引起的,你患上了疲劳综合症,也是常说的“亚健康”,这可是眼下都市里最流行的“时髦病”。 其实,说是病,也不是真病了。“亚健康”是指人体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人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醒你应该注意健康了。二者的区别是健康的人是指从精神、身体和社会适应上  相似文献   

6.
近10余年来,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新旧三大件已不在话下。富裕的新标志之一是买私家车。走在街上,最大的感受是从你身边飞驰而过的、漂亮的、数不清的小汽车,如不跟着绿灯走,你就别想安全过马路。 据统计,北京市现有机动车195万辆,私家车保守数字是80多万辆,每百个家庭拥有车超过10辆,居全国10大城市之首。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31日14时52分(北京时间),在我国台湾以东海中(北纬24.4度,东经122.1度)发生了里氏7.5级地震,震中距台北约90公里,距花莲约70公里。我国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及沿海地区均有震感。 据报道,此次地震造成的破坏以台北市较为严重,花莲、宜兰次之,伤亡人员和房屋倒塌也在少数,一些因地震导致的交通停顿,经抢修后也很快恢复通车。总的来讲,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比1999年的“9·21”大地震要轻。据地震专家分析,其原因是今年的“3·31”地震震中在海中,震源深度约10公里;而  相似文献   

8.
人类与瘟疫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斗争更显得主动、壮烈、理智,因而也更显得成就辉煌。 在我国4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疾年”、“雨疾”、“降疾”等的记载,还有“牛棚”、“猪圈”的字样,表示人畜已经分处,并记有关于室内外洒水、清扫和除虫的资料。我们的先人这肘已“以石治病”,使用了砭石、骨针,在采集食物中认  相似文献   

9.
《民防苑》2003,(3)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火灾事故的元凶也是千变万化,在一些神奇的火灾案例中,这些鲜为人知的“纵火犯”在火灾中或是直接“肇事者”,或是“帮凶”,它们有的已被“辑拿归案”,有的正在“审理之中”,有的还在“逍遥法外”。海水着火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建平的团队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发表了题为《工业重镇氧气观测揭示“城市呼吸”》的文章,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城市呼吸”研究,从观测的角度提供了城市氧气浓度下降的有力证据,开拓了氧循环城市健康效应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生命在于运动”,生活中经常运动以保健康长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观点,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然而,在当今人类健康学界有人提出了一种针锋相对的新观点——“生命在于懒惰”,生活中懒散拖沓、磨磨蹭蹭反而能健康长寿,这是德国法兰克的富尔达大学从事人类健康科学研究的彼得·阿克斯特博士和他的女儿全科医生米夏埃拉·阿克斯特博士共同提出的新观点。按照阿克斯特父女的新理论——生命能量学说,应该为人们一向鄙视的懒惰正名,因为懒惰其实有益于健康长寿。为了阐述这一新观点,阿克斯特父女合作撰写了  相似文献   

12.
日前,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上海将启动建设健康城市的“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我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特大型城市。 建设健康城市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上海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将着重加强城市生态和环境建  相似文献   

13.
有些老年病,貌似健康,极易使人失去警觉,以致造成不良后果。非吉兆的“返老还童”人都企盼长命百岁,一旦发现某位老人有了“返老还童”现象,莫不欣喜万  相似文献   

14.
元元 《防灾博览》2012,(1):85-85
健康身体来自科学的养生习惯,而所谓“科学养生”,即“顺时养生”,惟此,才能“和谐共生”。春季常发流感、流脯等各种传染病,也是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病和肝脏病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5.
当“非典”突然袭来时,同在一个城市生活的人,为什么有的被感染,有的却安然无恙?患了“非典”的人,为什么有的病重不治,有的却化险为夷?人的自身免疫力在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非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瘟疫吗?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非典”?本刊特邀著名免疫学专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凤连教授,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雍爱琳,就这些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撰文,希望能给您带来祥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3,(4)
在我国,夏季来临时大部分地区气候的特点是气温高、降雨多。炎夏酷暑时节注意防暑降温自不待言,可是较高的湿度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弊端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防止湿热损害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一般读者全面了解的不多,往往只知防暑不知防湿。其实.夏季较高的湿度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祖国医学将导致人体疾患的过高湿度称之为“湿邪”,列入“六淫”即(六种外来致病因素)之  相似文献   

17.
像哨兵一样,日日夜夜,风雨无阻,密切监视着地球“脉搏”的地震台站,多数位于高山、丘陵和地质状况复杂的区域。其地理环境特征是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地下土壤电阻较高,是雷电频繁活动区域。而雷电的频频光顾,扰乱了地震台站的正常监测工作。随着“九五”成果在全国地震台站的普遍应用,“十五”项目的不断实施推进,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已基本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程延 《防灾博览》2005,(4):27-28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话显然有失偏颇,应该说“土地是人类的命根子”。没有了土地,不光是农民,工人、商人、学生谁又能生活?恐怕世界万物生灵都无立足之地,难以生存。但是,一个严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已危及到生态、食物和人体健康。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物向土地系统转移,并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汇集、残留于土壤环境中,造成土壤污染。据估计,我国受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达上千万公顷。土地污染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食物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土地污染问题及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李平  李璐 《防灾博览》2004,(6):21-22
水是生命之源,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不仅哺育了生命,而且孕育了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然而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世界银行副行长萨拉丁在20世纪末指出:“下世纪的战争将是由水而不是由石油或政治引起的。”“向海洋要淡水”,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亮色。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14,(4):86-87
度过了暑热难挨的盛夏,时下已进入秋天。从初秋到深秋,人们应该如何度过?衣食起居等方面有哪些需要多加关照和防范的地方?医生的忠告不能当作耳旁风,尤其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