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变暖的负效应将导致北极上空臭氧层的损耗比科学家原先估计的快3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像毯子一样,把热量束缚在地球大气层较低的位置。为使之达到平衡,位于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同温层就变冷了。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随着北极上空同温层持续变冷,此处臭氧层的消耗也将大大加速。在过去10年里,科学家对冬季北极上方的气候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极地上方同温层的云量严重影响着臭氧层的损耗。冬季,同温层在距离地面2 0km处形成云层,…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2000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运用高温日数、平均高温度数以及日最高气温这3个指标刻画1961~2015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夏季高温时空演变,并在对上述指标进行突变检测的基础上,比较其转折前后的夏季高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夏季高温指标在2000年左右存在气候突变,2000年以后夏季高温日数和强度出现显著上升;(2)较之2000年前,2000年后的高温度日数的分布型更为集中,前三个EOF模态解释方差均有所上升,EOF1分布较为相似,EOF2不再呈现带状分布,EOF3局地性特征减弱;(3)2000年后的长三角夏季高温日数增长明显,年平均高温日数达到20 d以上的区域向北扩展至32°N附近,向东扩展至往浙江东部沿海;年平均高温日数达到30 d以上的区域更扩展至31°N以南、121°E以西所有地区,高温日数最多可达近50 d;(4)2000年后高温度日数呈明显增加,从2000年前的10~20℃·d增加到20~50℃·d,以30~31°N一带增长最为显著。浙江中部和南部地区在2000年后高温日数增长明显,但高温强度增长较弱;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地区高温日数和强度均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热议的"全球变暖",目前已成为无需争辩的事实.虽然有些科学家认为,它将给亚非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但对当前的全球变暖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我们的研究认为,当前的全球变暖并非由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所造成,而是由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表层重新分配所造成:有更多的地面热辐射被近地层大气截留,于是近地层大气增暖了,而其更上层大气则必定降温了.于是,将在增暖与变冷的大气层之间产生比过去更强烈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将造成越来越多地出现极端气象记录,其地理环境效应是增多"灾害性事件".对于长江流域来说,主要表现为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的强度与进退时间的不稳定性,与此同时将在降水方面出现更大的不稳定性,会增多地方性的过去极为少见的暴雨或少雨,有的地方将出现大洪水,有的地方又将出现干旱与高温.如在长江上游可能会有如1870、1981和1998年大洪水的发生,或如2006年高温大旱的发生;长江下游河口地区可能会有如1991年大洪水发生;鄱阳湖流域可能会有近年经常发生的在2007年又出现的局部大洪水或干旱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引入气候因素的种植业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0-2009年山东省40个县市种植业生产及气象面板数据,运用产出增长分解法,实证分析气候因素和非气候因素对山东省种植业产出的影响并对产出增长的各要素贡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山东省种植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1990-2009年间气候因素对山东省40个县市的总体产出增长的影响为-11.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温度每升高1℃,总体种植业总产值减少2.2%,总体产值增长下降1.48%;温度升高对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种植业产出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降水对种植业产出影响显著,降水因素使得山东省种植业产出增长减少16.86%;物质投入中化肥和农药对种植业产出增长贡献最大,但农业劳动力减少,特别是种植业劳动力的减少,开始显著地影响种植业产出,使得种植业产出增长减少5.90%;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5.
应用1980~2012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铜陵市与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主要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铜陵市近33a来生物生长季指数、人体舒适日数呈上升趋势。HDD(热度日)指数呈现下降趋势,CDD(冷度日)指数呈现上升趋势,HDD的下降速率明显高于CDD的上升速率。铜陵市霾日数的年际差异明显,近33a来霾日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减少10.7d。年平均气温与生长季指数、CDD及热不舒适日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HDD、冷不舒适日数及霾日数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从总体上看,区域气候变暖有利于铜陵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但其负面影响仍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全球系统科学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系统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圈同地球圈层关系的学问。本文主要讨论(1)全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2)全球系统的进化规律;(3)地球的最新圈层,(4)地球演化的新突变期;(5)全球问题的实质和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和保护环境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认识和要求。本文阐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重大问题上的合作与分岐,以及我国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约+20"启动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关系到未来全球发展规则的制定。在对SDGs的提出背景进行全面回顾基础上,就其制定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①SDGs应重点关注四大问题,即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公平性、人口快速增长以及老龄化和城市化加速、人类活动持续超过全球承载能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的不完善;②在SDGs制定中,两大阵营的斗争将持续,但其利益共同点也在增加,最终可能是重点面向2030年设定一系列具有政治意义的目标;③SDGs将为我国加快绿色转型创造机遇,与此同时,实现SDGs过程中我国也将承受更多的国际压力;④我国参与SDGs进程应坚持4点原则,即在总体目标设置方面强调三大支柱的协调性,在目标的约束性方面强调指导性和参考性,在实现目标的时间方面强调预留充足转型期的重要性,在执行手段方面强调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导下强化国际合作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及其经济影响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不确定性就成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成本收益方法都假定气候敏感性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设定效用函数和损失函数。斯特恩对这些方法提出了批评,指出气候变化问题不适用于边际分析。继《斯特恩报告》之后,以哈佛大学的魏茨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气候变化经济学中的结构性不确定性展开研究。魏茨曼指出气候敏感性应服从厚尾分布,这一观点既具有气候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也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认可。而传统的成本收益方法由于假定气候敏感性服从瘦尾分布,因此对气候敏感性、效用函数和损失函数的设定都存在偏误,从而低估了未来气候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害的程度。围绕厚尾分布的观点,魏茨曼提出并证明了"悲观定理",这一定理表明人们为了避免未来的气候灾难,愿意牺牲当前部分甚至全部的消费,从而在理论上揭示了不确定条件下气候变化公共决策的理论依据。他指出当前的减缓投资相当于是为了避免未来气候灾难的"保险",而当前减排行动所依据的正是预防原则。预防原则的来源,则是气候灾难这种小概率、大影响事件所导致的恐惧因素或者模糊厌恶。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依据厚尾分布改变气候敏感性和损失函数,未来气候灾难可能带来的损失要远大于传统模型的结果。基于以上理由,魏茨曼批判了以诺德豪斯为代表的"缓行战略"和"气候政策斜坡"的政策建议,从而间接支持了《斯特恩报告》立即大幅减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环境评价管理模式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环境评价是目前环境评价领域中令人关注的前沿课题,但是不确定性却客观地、广泛地存在于战略环境评价中,这给战略环评的有效性实施带来很多的障碍。在介绍不确定性概念及其在战略环评中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战略环境评价的特点,基于应对不确定性,建立了战略环境评价的管理模式,包括“早期介入、工作程序互动、战略制定与战略环评的融合、跟踪评价”的4个方面。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运用,来顺应战略环评的不确定性,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能更好地满足战略环评的需要,并提高其有效性。以江苏省金坛市城南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进行了该管理模式的初步运用。研究表明:通过早期介入、战略环境评价与规划编制过程的互动及融合,能确保在规划编制阶段较早地、及时地、系统地考虑不确定的规划要素及环境因素,有利于通过战略环境评价为规划的编制与未来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并易于规划编制机构接受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REDD+)项目旨在通过采取各种政策方法和积极的激励措施,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砍伐和森林退化,同时还包括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增加森林碳信用。在REDD+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碳减排量的准确监测与度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而不确定性问题的普遍存在将可能对碳减排量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REDD+项目开发商和代理人两个博弈者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动态博弈模型的仿真研究,分析了不确定性对利益相关者收益以及森林碳减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会使得森林碳减排量增加,以弥补因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低估量。同时,不确定性的增加也会导致碳排放量的补偿支付价格增长。由于不确定性只会对代理人补贴产生影响,而不会影响开发商补贴,因而向开发商提高补贴更能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利润增加。并且不确定性越大效果越明显,因此在未来向开发商而非代理人提供补贴才是政策制定者的最佳选择。由于REDD+项目中除了能给开发商和代理人带来收益之外,还以可以增进全社会环境和生态福利水平,而这种外部收益在"森林碳信用"的市场价格中并未得到完全体现,因此需要政策制定者为REDD+项目提供经济激励以弥补这种外部收益。政策制定者选用补贴模式时应优先考虑基于开发商补贴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为保证资金被完全用于REDD+的项目之中,并被负责任地按照预期目标使用,因此需要建立能满足国际标准的良好财政治理机制以预防腐败和欺诈,促进REDD+项目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2.
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是评价和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有效工具,但单一模型模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多模型模拟成为必然趋势.选取HSPF、SWAT和GWLF 3个结构不同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单个模型最优模拟序列的基础上,采用最大期望值方法对模型权重计算,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对流域氨氮月负荷和硝态氮月负荷进行多模型模拟并对其90%的不确定性区间进行分析.以伊逊河流域的实测数据为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BMA多模型模拟方法的模型效率均高于单一模型,单个模型的效率越高,其在BMA多模型模拟中的权重越大,同时BMA的90%置信区间对实测值具有较高覆盖率.这表明,BMA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均值模拟得到更好的模拟效果,而且还可以不确定性区间评价多模型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为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提供了更多丰富的信息,可以为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环境生态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加以解决。作者认为:国际合作应在国际性河流流域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国际组织应重视科学研究,协调各国政府在能源税收、补贴和开发再生能源方面取得进展。此外,在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国际组织可调试债务与自然环境互换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认知程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全球增温以及各种异常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越加关注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并一直努力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案。然而自《京都议定书》这份唯一的国际范围签署的旨在减缓温室气体的协议制定以来的10年时间。气候变化问题有增无减。没有得到实质改善。这不仅是科技水平和政策手段上的局限所至,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现有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仍存在缺陷。全球气候变化长期被默认为“公地悲剧”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冥王星现象”。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导致了当前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法难以行之有效。要找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完善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论述了“土壤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圈通过其内部一系列的理化、生化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产生CO_2、CH_4、N_2O等“温室效应”气体特别是CH_4和N_2O向大气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全球气候变暖又会引起土壤沙漠化、酸化、盐渍化等退化过程的进一步加剧,严重改变人类生存的环境。加强科学宣传,提高全球民众环境意识,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提出相应措施,是适应或改变上述全球变化的重要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气候变化将显著地改变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对森林和以林为生的人口都会造成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而适应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社会经济及对策研究相对滞后,因此,笔者从气候变化对历史上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着手,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森林分布、森林演替、森林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火灾、森林水文调节和水质、森林生态系统的未来、森林生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现有气候变化对森林影响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忽略了其它环境因子的作用;忽略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机制;缺乏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考虑;缺乏森林自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反馈;缺乏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应机制更深入的认识;研究模型及数据的不完善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可将气候变化对森林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识别和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概述不确定性概念及其产生、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深刻地揭示由于在我国土地和用规划中长期以来忽视开展不确定性研究,导致规划指标偏离现实需求,频繁修改规划方案和违法用地现象不断发生,在此基础上,引入不确定性规划理念,重新审视不确定性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地阐述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类型及其特性,具体表现及其识别和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们的知识所限,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孕育着规划的产生,规划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缓解和抵消.土地利用规划中长期以来忽视业已存在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土地利用规划中最基本的不确定性是预测未来和为了适应未来而对现在进行调整的失误.对未来的无知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只能求助于不确定性科学,增强对未来的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使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19.
全球变化对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其多方面内容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持性、可行性和接受性产生影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全球变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利的方面 :( 1)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地面积减少及土壤性质恶化 ;( 2 )自然灾害增多导致土地利用安全性降低 ;( 3)酸雨危害加重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 4 )地表植被减少及湿润指数降低导致土地退化加剧。针对以上问题 ,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 :( 1)加强全球变化监测与预警 ;( 2 )制定适应于全球变化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 ;( 3)增强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的应变能力 ;( 4 )加强全球合作 ,减缓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全球变化速度。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全球变化对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其多方面内容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持性,可行性和接受性产生影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全球变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利的方面:(1)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地面积减少及土壤性质恶化;(2)自然灾害增多导致土地利用安全性降低;(3)酸雨危害加重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4)地表植被减少及湿润指数降低导致土地退化加剧,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1)加强全球变化监测与预警;(2)制定适应于全球变化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3)增强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的应变能力;(4)加强全球合作,减缓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全球变化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