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度假型的转化,中国蓬勃发展起一大批各级旅游度假区,其面积迥异、机制复杂、资源多样、市场结构偏于区域化,设施状况也存在很大不同。为了引导度假区发展,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组织了大规模网上摸底调查,并对收集到的度假区数据从资源类型、市场结构、度假产品、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社区协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经分析发现,中国度假区发展现状存在热情高认识乱、有建设无规划、设施多个性差、节事多常规活动少、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本文进一步预测未来度假市场将向保健康乐型度假、有主题度假及复合型度假发展,同时客源以散客自助为主;度假产品将向本土化智慧型、低设施高活动、人文深度融入型转化;度假区发展则应注重规划、突出主题、精细服务,同时重视社区协调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镇居民生活压力大,大部分利用假期周末等空闲时间到乡村进行度假休闲活动,促使乡村旅游的火热。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是驱动城镇发展的重要形式。北镇市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依托现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北镇市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北镇市经济发展,还可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文明发展。本文通过对北镇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梳理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的分析,针对北镇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格局,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以及健全旅游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北镇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恩施自治州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历年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方法,计算了各站、各主要旅游景点逐日、月舒适度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和旅游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恩施州可划分为低山、中山、高山、迎风坡山地及沿江河谷5类自然气候区,旅游气候资源具有适宜旅游的天气多、特殊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垂直地域差异下局地小气候明显、特殊地貌环境下旅游气象灾害发生几率差异大等特点。根据适游月份,恩施州旅游气候区域可划分为春秋舒适型、夏季避暑型、冬季避寒型3型,根据各地最佳旅游时段出现时间及长度,每型又可分为二个亚型。不同类型气候区域最佳旅游时段差异较大,大部地区春秋温暖舒适,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夏季各地都适宜开展旅游,但不同气候区域,适宜旅游时段长度有所不同,且夏季是灾害天气多发时段,需要避防不利天气危害,有选择的开展旅游活动;冬季是旅游淡季,仅在低山及沿江河谷带等低海拔地区相对适宜。综合上述分析,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具有旅游期长、适宜旅游区广的特点,是开展生态游较佳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资源价值、资源承载力、资源影响力、市场开发条件、市场需求条件等5个方面14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熵分析法,即由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用熵技术进行修正。并建立了综合评价的线性加权函数模型。以浙江省象山县松兰山海滨度假区、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古城和象山民俗文化村4个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处景区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值分别为5.842 4、7.006 5、8.223 2、7.135 6,开发潜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石浦渔港古城、象山民俗文化村、中国渔村、松兰山海滨度假区;所构建的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其它类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及旅游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气候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的分析,选用温度、湿度和风速为主要评价指标,对江苏省1979~1998年气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和GIS技术进行旅游舒适度区划,将江苏省划分为3个旅游区:初春初夏旅游区Ⅰ、夏季旅游区Ⅱ和春秋季旅游区Ⅲ,并参考区位、旅游资源等相关指标,将3大区域又分为6个二级旅游区。通过区划发现,苏北苏中适宜开展初春和夏初旅游,而沿海城市可以开展夏季海滨避暑旅游,在长江沿岸,苏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在春秋季旅游。针对各类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旅游资源,初步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的建议,对于辅助江苏省相关部门制订旅游规划和指导游客确定旅游时间和路线等均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协调好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张家界市是我国著铭旅游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所在地,本文从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引入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张家界市1996-2010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张家界市旅游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评价值存在一定的波动变化;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协调发展类;系统耦合协调类型正在以经济发展超前型逐渐演变为旅游发展超前型。这说明近年来张家界市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但相对于旅游发展的而言,其生态环境的发展与改善还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环境地质背景及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环境地质背景因子选择为岩土结构、断裂发育程度、水质水量;环境地质问题因子选择为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污染源;评价集选择优、良、中、差;利用二级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的环境地质质量评价等级图,不同环境地质等级分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5.2%、53.6%、3.5%、17.5%。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外出休闲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对旅游地点的自然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学者对一些旅游热门地区的气候舒适度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以本溪满族自治县1958-2000年的气候资料为依据,运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确定本溪县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结合本溪县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给出本溪县地区旅游时节选择的合理化建议,为本溪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游客对本溪县地区旅游时节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崇明瀛东村度假别墅区人工草丛土壤动物群落状况,于2011年6月~2012年4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以瀛东村外附近的自然草丛为对照,对度假别墅区内人工草丛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四季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瀛东村度假别墅区内人工草丛土壤动物分属4门10纲15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线虫纲、轮虫纲、涡虫纲,常见类群有寡毛纲、蜱螨目、弹尾目、双翅目幼虫,稀有类群有16类;(2)瀛东村度假别墅区人工草丛中大部分土壤动物集中于表土层(0~5cm),其垂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同时,各季节的表聚性也有所不同;(3)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四季变化中,密度-类群指数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更能表现群落综合指数的变化,并得出瀛东村度假别墅区人工草丛和对照样地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在秋季较高,夏季较低,综合各指标统计分析,可见瀛东村度假别墅区人工草丛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尚处于恢复期阶段。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旅游、城镇化、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交互耦合的作用机理,构建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测算了1999~2013年鄱阳湖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根据测算结果对鄱阳湖地区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及6个城市(南昌、景德镇、九江、鹰潭、抚州、上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鄱阳湖地区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和城镇化相对滞后导致其平均水平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协调水平有待提升,6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且特征各异,城镇化和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制约鄱阳湖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鄱阳湖地区应在坚持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从而实现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1.
旅游活动不仅能够为景区创造经济效益,而且也给生态环境体系形成负面影响,因而对环境约束下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进行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参照网络DEA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法,将环境因素纳入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测度框架,结合以景区碳足迹表征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标,构建了考虑环境因素的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测度模型,规避了传统DEA方法的"黑箱"问题,更为准确地涵盖了环境治理效率。以四川省成都市26家景区为评估对象的研究结果显示,各景区旅游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景区旅游生产率差异受旅游服务产品生产环节效率主导,囊括环境治理效率的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评估更为科学、合理。最后本文在发展理念、旅游服务产品结构、能源结构、碳汇增加等方面针对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日l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上海都市化跨入新的转型阶段,都市旅游成为上海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的新增长点.如何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做到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是上海市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在阐述协调发展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上海市2000-2006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到良好的协调发展类,这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来看.上海市生态环境的建设适度超前予旅游经济的发展.说明上海市近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其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旅游活动不仅能够为景区创造经济效益,而且也给生态环境体系形成负面影响,因而对环境约束下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进行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参照网络DEA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法,将环境因素纳入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测度框架,结合以景区碳足迹表征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标,构建了考虑环境因素的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测度模型,规避了传统DEA方法的"黑箱"问题,更为准确地涵盖了环境治理效率。以四川省成都市26家景区为评估对象的研究结果显示,各景区旅游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景区旅游生产率差异受旅游服务产品生产环节效率主导,囊括环境治理效率的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评估更为科学、合理。最后本文在发展理念、旅游服务产品结构、能源结构、碳汇增加等方面针对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人文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了改善生态环境对提升人文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作用,进而剖析了为改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而消除外部性成本和合理界定自然资源价值的经济政策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质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质旅游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文献。本文从地质旅游的含义、地质旅游活动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建设出发对地质旅游进行归纳和总结。综述表明,地质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地方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是一重要的生态和可持续旅游型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概念的实践和推广,低碳旅游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和实践。低碳旅游由于其新,无国际经验可循,在概念、内涵以及实现途径等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形成了一些认识的误区,实践中可能因为认识的偏误,阻碍旅游业的发展,而忽略了"低碳发展"所特有的协同发展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意义。本文认为,低碳发展是异于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的一种转型发展方式,具有明确的保护气候环境的目的。同时,旅游业是主张消费和体验的行业,低碳旅游不应该以刻意减少或约束消费和体验为手段来实现,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是多样的,不仅仅有节能减排,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选择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实现低碳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期,实践低碳旅游发展必然会面临更多挑战,但尽早实现低碳旅游发展转型,不仅对发展低碳经济、保障气候安全做出贡献,也能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旅游投资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旅游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等要和旅游发展阶段及旅游市场需求相吻合,为避免旅游投资"潮涌现象"的发生,需对旅游投资进行预警研究.本文采用综合模拟法,从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旅游供求平衡、旅游投资内部均衡、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等4个指标类别出发,构建了旅游投资预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河南旅游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旅游投资虽然基本上还处于健康区域内,但河南旅游投资已经初步显现出投资微热、投资增速过快、度假产品投资过热、旅游投资正逐步出现和区域经济不协调的现象.基于河南旅游投资现实,为避免投资泡沫,河南旅游急需制定合理的旅游产业投资引导和控制性政策,规范盲目的投资行为,避免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从而实现河南旅游平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生态环境成本的内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领域.旅游产业生态化的企业运作根本动因在于对成本的约束,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内生化的成本核算处理是旅游企业实施生态化的基本判据.本文首先研究将人类劳动向生态系统延伸而形成的生态经济价值理论.建立旅游生态环境成本与旅游生态经济价值的对应关系,将生态环境成本与经济价值、人类劳动关系结合起来,从而为建立生态环境成本内生化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以外部成本效应理论为研究起点,论证并分析出通过税费手段摊派外部环境成本的缺陷,建立了旅游产业生态化过程中环境成本低代价内生化应用模型;最后,根据产权理论,总结出政府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发展进行必要干预和调控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带动 ,城市旅游资源的富集 ,人口、经济的集聚与扩散 ,旅游供需关系的结合 ,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 ,政策的导向 ,旅游业的发展和交通设施的完善等因素 ,导致了旅游城市化现象的产生。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 ,分析了旅游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发展思路不明 ,破坏旅游景观和生态环境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人口管理比较混乱 ,用地功能分区不明显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旅游城市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探讨了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四川省158个县市1971~2000年30年气候整编资料,计算和分析了30年平均1~12月份和365天的人体舒适指数。确定各地适宜旅游的月份以及时段长度,并以此为依据将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夏季避暑型旅游区(Ⅰ区)、冬季避寒型旅游区(Ⅱ区)、春秋温暖型旅游区(Ⅲ区)三大区域,其中Ⅰ区和Ⅲ区中各划分出3个亚区。通过区划发现,四川盆地适宜开展春秋季旅游,而川西高原大片地区可以开展夏季避暑旅游,在川西南山地适宜旅游期长,特别利于冬季避寒和阳光旅游。首次较详尽地给出了四川各地的最佳旅游时段,为合理开发利用四川旅游气候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