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及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宋卫国  于彦飞  陈涛 《火灾科学》2003,12(2):100-104
采用社会力模型对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现象进行了模拟,重现了实际疏散中出现的典型现象,着重研究了出口宽度、出口厚度等建筑结构特征以及期望速度等人群特征与疏散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建筑结构特征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存在一个渐近关系;随着人群期望速度的变化,疏散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这些结果可望指导建筑物的疏散设计和建筑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评估复杂建筑人员密集区域发生突发事件时的人员疏散能力,结合人员疏散的移动速度、疏散时间、人群密度等3个方面的动力学控制方程,构建复杂建筑人员密集区域的人群疏散数学模型;以某商场突发事件为例,分别用该模型和Pathfinder软件模拟的方法,计算该商场人员疏散时间。结果表明:移动速度、疏散时间、人员密度等三者相互影响、控制,最终影响疏散效率;人群疏散数学模型与Pathfinder软件仿真模拟的疏散时间相符,并且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反映出疏散时间主要与建筑物的楼层数目、人群移动速度、人群密度以及楼梯的物理参数等有关;该模型预判出疏散人员在楼梯口易发生堵塞且最占用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3.
人员密度是建筑疏散设计的基础,而商业综合体人员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运用黑箱理论模型及统计学相关知识,建立了商业综合体人员密度计算模型。结合两个典型商业综合体实例的调查数据,获得了商业综合体人员密度、每天不同时段的人员密度分布规律以及工作日、休息日和节假日的平均人员密度比值;提出了相应的消防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密度小于现行规范推荐值,可为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网络人员疏散模型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已有安全疏散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模型思想,提出了以功能单元为基础的精细网格区域疏散模型(区域网格疏散模型).区域网格疏散模型根据建筑单元的功能设置各单元的人员密度,而疏散过程中人员运动速度受人员密度的影响.以MATLAB为开发平台,完成了界面窗口建立、各控件内部计算处理函数语句编程等工作,开发了区域网格疏散仿真程序(Zone Grid Evacuation Simulation Software,ZGESS).该程序可显示各楼层不同时刻的人员分布情况及整个建筑物人数随时间的变化.对建筑人员疏散的实例分析表明,区域网格疏散仿真程序能够模拟人员疏散的运动过程,并可将各单元及整个区域内的疏散全过程动态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杂建筑物中人群安全疏散问题,在原有的元胞自动机行人流模型基础上,利用不同人员行进速度、不同方向行进速度的差异以及疏散连续性等特征优化该模型,使其在模拟逃生规律和疏散时间方面更加合理、可靠。通过多组人群行进速度测定试验,利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取不同属性人群向不同高度的台阶行进的速度,并制定台阶等级划分规则,优化人员速度计算方法,结合累积位移量,构建复杂建筑元胞自动机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原有疏散模型及复杂建筑元胞自动机模型,分别模拟某海豚表演馆疏散情况。结果表明,复杂建筑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演习数据相比,在疏散总时间方面存在5%~8%相对偏差,相比原有疏散模型,在模拟复杂建筑疏散问题中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房间结构下人员疏散的CA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艺  杨立中  李健 《火灾科学》2007,16(3):175-179
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分别对不同房间结构中的人员疏散进行了模拟,重点研究了人员密度和出口条件对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散时间随着人员密度线形增加;根据建筑结构的不同,采用多出口对疏散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该模拟结果对于出口的设计和人员的安全疏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建筑内随机分布的障碍物可能对突发事件下密集人群疏散过程中人员速度、路径选择行为产生影响.考虑较为密集人群疏散过程与宏观流体流动过程的相似性,用连续性方程描述人群密度变化过程,结合障碍物对人员运动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障碍物影响的人员疏散宏观模型.采用该模型计算重现了疏散出口附近的高密度人群拱形和椭圆形分布,定量分析了障碍物以不同概率分布于建筑内不同位置时对疏散过程中人员密度演化以及完成疏散所需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人员聚集的大型建筑物中,一旦发生火灾,受困人员能否在安全疏散时间内撤离火区,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人员伤亡,一直是建筑火灾应急救援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以地下商业街为例,应用群集疏散行为模型,对人员疏散时间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通过火灾时期人员密度变化对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影响分析研究,合理确定了地下商业街火灾风险控制人员密度临界值为0.7人/m2,其研究成果对大型建筑物中的人员疏散设计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复杂建筑结构下人员疏散特征,依据元胞自动机理论建立了多障碍物多出口条件下的疏散模型。该模型结合"静态场+动态场"理论能反映真实场景中的人员疏散过程。利用该模型分别对教室内不同人员密度和不同人员初始分布的疏散过程进行模拟,并重点分析走廊宽度、出口宽度和出口间距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员疏散时间随着人员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合理的人员分布可提高出口的利用率及疏散效率。此外,人员疏散时间随走廊宽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房间的出口间距较出口宽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位于某广场建筑商业综合体裙房中央的下沉式广场作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的可行性,运用烟气模拟软件FDS得到了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并通过疏散模拟软件Building-Exo-dus和水力模型计算方法得出了所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研究表明,人员安全疏散条件ASET相似文献   

11.
地下大型商场火灾时期人员疏散计算机模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王志刚 《火灾科学》2001,10(1):57-62
地下商场的火灾危险性决定了地下商场的防火设计应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为此,开发了火灾时期人员疏散计算机模型FEgress,该模型可以计算在建筑物内不同位置处发生火灾时,从火灾发生到人员疏散结束所需的时间,与火灾模拟软件相结合,可以评价火灾时期人员生命的安全性。本文详细阐述了模型的有关概念及计算原理,并简单介绍FEgress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火灾时人员的有效避难评估是火灾风险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员疏散时间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疏散准备时间服从概率分布,而通常计算中往往将其简单取为常数.将人员疏散准备时间简单取为常数时,有可能产生模拟计算结果比实际偏差大、疏散情形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情况.以一座办公建筑为例进行了计算,将人员疏散准备时间简单取为常数时与人员疏散时间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对火灾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型商业建筑中的性能化设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大型商业建筑的建筑特点、火灾特点及火灾危害性,并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念,针对某大型商场的建筑特点和性能化问题,提出了通过设置防烟走廊阻止火灾高温烟气进入作为疏散临时安全区的中庭的设计方法。在合理估算建筑内火灾和人员荷载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模型,通过对火灾情况下的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验证了防烟走廊的设置可有效提高中庭的防火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表征建筑物火灾环境下人员疏散预动作时间随机性,提出累积分布函数表征法,并给出根据已知累积分布曲线产生随机预动作时间的方法和步骤。对199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2幢世贸中心双子大楼(WT1和WT2)的火灾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人提出的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等概率分布表征人员疏散预动作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WT1的数据比较适用,对于WT2数据完全失效。而应用累积分布函数法分别对WT1和WT2的数据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拟生成随机预动作时间的累积分布与原始数据的累积分布曲线完全吻合。同时,随机预动作时间的均值和标准差几乎与样本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presents a framework of decision analysis on fire safety design alternatives based on evaluating building fire risk to life. A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occupant life is present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some uncertainties of evacuation process and fire development at first. For occupant evacuation time assessment, occupant pre-movement time is characterized by normal distribution. For onset time to untenable conditions assessment, its uncertainty is considered a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range of design fires. Based on event tree technique, probable fire scenarios are analyz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 of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employees extinguishing, etc.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precise assessment on probability and consequence of every fire scenario, but their lower bound and upper bound can be achieved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Therefore, Supersoft Decision Theory [Malmnäs, P.E., 1995. Methods of Evaluation in Supersoft Decision Theor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Stockholm University, 365 Stockholm; Johansson, H., Malmnäs, P.E., 2000. Application of supersoft decision theory in fire risk assessment. Journal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14, 55–84] that allows decision maker to utilize vague statement is utilized to integrate with risk assessment to make decision on different fire safety design alternatives. To express how to make decision on different fire safety design alternatives based on evaluating building fire risk to life, two hypothetical fire safety design alternatives for a commercial building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校宿舍楼火灾应急疏散效率,以某高校宿舍楼为例,建立可用疏散时间(ASET)概率密度函数的三角分布模型,并利用FDS软件进行火灾模拟,得到函数中各参数值;运用Pathfinder软件对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得到火灾未疏散人数与时间的函数;通过对上述2个函数的乘积进行积分,得到不同火灾场景下的伤亡人数.结果 表明: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铁换乘枢纽车站结构复杂、客流密度高,火灾情况下的应急疏散难度大,为研究地铁大型换乘枢纽火灾事故时的客流疏散模式,以四线换乘枢纽CGM站为例,使用building EXODUS软件,分别研究楼梯组、电梯、出入口和闸机组这4类设施无法使用时对乘客疏散时间的影响,以及各场景下乘客的疏散策略。考虑仅站厅乘客参与疏散、1辆列车上的乘客参与疏散、2辆不同线路列车上的乘客参与疏散这3种情况,共设置155个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出入口对于疏散时间的影响较大;楼梯组次之;电梯和闸机组的影响明显小于前2者;同类设施中,由于设施位置及几何特征存在差异,各设施对于疏散时间的影响不同;随着疏散人数的增加,同一设施对于疏散时间的影响随之增加;所有出入口可以使用时,各线路独立疏散时效率较高;发生出入口火灾时,打开线路间换乘通道的防火卷帘门可降低所需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8.
The construction of metro in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passengers are in high density within the metro during the operation time, the problem of occupant safety in emergencie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During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stages, modeling of the metro station evacuation capacity by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models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guaranteeing the metro evacuation safety in the future. In this article, the safety strategy of evacuation in metro stations is first investigated and established, which involves the occupants needed to be evacuated, the evacuation route, and the safety zone. Then, an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metro station evacuation time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simulation of evacuation process in different fire cases is conducted by using an agent-based model, so as to study the features of occupant evacuation behavior, the evacuation time, the passage flow rate, and the strategy of using the escalator as evacuation passage. These conclusions will be helpful for guiding the safe evacuation design of metro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