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陕南化龙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龙山是大巴山系在川陕境内的最高山峰,海拔2917.2m,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977种,隶属186科815属。化龙山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科30属33种,其中属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属濒危2种,稀有14各,渐危17种,珍稀濒危植物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第三纪孑遗成分为主单少型属和中国特有属分别是16属和10属。这些珍稀濒危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详细的植物群落调查资料,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岸带维管束种类在科级水平上占神农架的65.8%,在属级水平上占47.3%,在种级水平上占26.7%。河岸带植物区系的性质为温带特性,与神农架地区种子植物属的性质相一致。河岸带这一独特自然景观的植物区系在整个区域自然景观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在香溪河流域河岸带中,维管束植物种类较丰富,分布着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表明河岸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植物资源类型和构成特点,探讨人工引种对植物资源成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和查阅资料,统计该景区现有维管植物142科453属819种。其中,蕨类17科、27属、33种,裸子植物7科、16属、32种,被子植物118科、410属、754种。按性质和用途,划分为观赏植物、古大树木、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药用植物、材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饲用植物、纤维植物9大类。对各种类型的资源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植物种类。记录了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分析了人工引种对景区植物的生活型及各类型植物资源比例的影响,以及该景区植物资源在武汉地区所占地位。结果表明,该景区植物资源丰富,面积仅占武汉市的0.96%,植物种类却达到全市48.75%。木本植物比例相对较低,草本及藤本高于武汉全市的平均水平。在自然分布植物中药用植物所占比重最大,而在人工引种植物中,观赏植物所占比重最大。针对园林观赏植物的引种,古树名木和珍稀植物的保护,以及入侵植物风险控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2~2018年对神农架林区39个样点进行蜻蜒资源调查,考察期间共获得蜻蜓目昆虫2亚目15科55属88种.蜻蜓物种组成中,差翅亚目Anisoptera占绝对优势,共有34属61种,属、种比例分别为61.82%和69.32%,蜻科Libellulidae种类最多,共25种,占总种数的28.41%;神农架的束翅亚目Zygoptera共有21属27种,属、种比例分别为38.18%和30.68%,以色蟌科Calopterygidae、扇蟌科Platycnemididae和蟌科Coena-gnonidae占优势,各有5种,各占总种数的5.68%.神农架林区蜻蜓区系的主要特点是东洋种占优势,共有49种,占总种数的55.68%,包括4种分布类型;古北界-东洋界分布型有39种,占总种数的44.32%,包括9种分布类型.研究结果显示,神农架是重要的蜻蜒栖息地,蜻蜓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为进一步保护蜻蜓多样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韩国南汉河的浮游植物及营养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韩国南汉河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河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为主,占总种类数的51.4%,其次为硅藻和蓝藻,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6.7%和12.4%,其它4门藻类共计仅发现10种,占9.5%。细胞密度以蓝藻的贡献最大,占总细胞密度的36% ̄70.7%,绿藻次之,硅藻居第三位。相反,蓝藻的生物量却远不及硅藻和绿藻,硅藻对总生物量的贡献最高时可达93.7%。各站平均,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  相似文献   

6.
2021年3~11月对长江中游低山丘陵区(宜都市)乡村聚落植物进行深入调查,共鉴定出植物171种69科147属,采用植物区系和频度指数分析该地区植物群落组成特征;针对乡村聚落不同生境类型分别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出12种配置模式。结果表明:科级区系分布以热带分布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共35科,占总科数20.7%;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分别为29属和28属,占该地区总属数的19.7%和19%;科、属的区系组成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出现频度较高的乡土树种依次为复羽叶栾树、构树、枫香树等。在此基础上,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乡村聚落植物树种选择与群落构建,从物种保护、生境维护、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长江中游低山丘陵区乡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渔业特点及资源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鄱阳湖对南矶山自然保护区鱼类的采样和调查,记录鱼类58种,分别隶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鲤科鱼类37种,占总数的63.79%,其余各科共21种,占总数的36.21%。与以往记录相比,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以及鱼类个体均小型化。此外,统计了主要鱼类的平均体重、生物量和K值,并探讨了鱼类资源衰竭和个体小型化的原因和保护对策。 较准确地反映了现阶段鄱阳湖西南水域渔业资源的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南岳自然保护区内藤本植物资源现状,对该区内藤本植物进行了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藤本植物共计59科129属282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有3科5属6种,双子叶植物有50科112属250种,单子叶植物有6科12属26种,裸子植物缺乏。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级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属级地理成分有12个分布型,种级地理成分有11个分布型,均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说明该区热带成分向温带渗透和过度的性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以木质藤本占优势,为6064%,草质藤本占39.36%,一年生藤本占1441%。藤本植物的攀援类型分为4型9亚型,以缠绕类为主,占37〖JP2〗94%;其次为吸固类,占2305%,又可分为不定根类、吸盘类和寄生类3亚型;卷曲类占2093%,又可分为须卷类、柄卷类和枝卷类3亚型;刺蔓类最少占1809%,又可分为枝蔓类和钩刺类2亚型。该区藤本植物资源丰富,在垂直绿化与经济开发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神农架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表明神农架共有国家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21科26属28种(包括变种)。保护植物之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花期主要集中于4~5月,果期主要集中于9~11月。本文还从就地保护和迁地保存两方面阐述了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的调查和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19科405属708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117科403属706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99科312属548种,单子叶植物18科91属158种。其生活型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河岸带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2.01%,而木本植物中落叶成分占到71.67%,体现了河岸带特殊的生境特点。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中,世界广布科、属具有优势,分别占总科、属的39.50%、15.31%,使河岸带植被具有隐域性的特点,属的分布区类型复杂,Temp值为1.02,体现了其植物区系地带性过渡特征。运用聚类分析、公式拟合和主成分分析几种方法研究赣江河岸带与几个区系的关系,结果表明,赣江河岸带处于典型湿地与典型山地之间,区系组成具有水陆交汇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珍稀濒危保护水禽物种多样性及种群数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直接计数法和专项调查法于1996年5月~2003年7月对湖北省珍稀濒危保护水禽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珍稀濒危保护水禽有45种,隶属于6目9科24属;记录到34种,其中有黄嘴白鹭和小苇鳽2个新记录种。按区系型分,古北界种类占优势,有35种,东洋种8种,广布种2种;按季节型分,冬候鸟为主体,有30种,夏候鸟8种,旅鸟5种,留鸟2种;按生活型分,涉禽23种,游禽22种,种类几乎相等。种群数量为41.1796万只。在45种珍稀水禽中,IUC红皮书水禽23种,8 247只;中国红皮书水禽22种,3 615只;CITES濒危水禽23种,40.631 6万只;国家重点保护水禽24种,3 838只。角等11种水禽未发现,可能已绝迹或极度濒危。按水禽1 %地理种群数量的标准,洪湖、沉湖、龙感湖、梁子湖、网湖等湿地可以确定为国际重要湿地。  相似文献   

12.
贵州喀斯特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73%的土地为碳酸盐岩覆盖,生态环境脆弱,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是我国一个相对独特的地域环境单元,也是一个植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仅需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342种,分属84科193属。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特征,并从植物本身的生理生态习性,喀斯特生境本底的严酷性(如土壤瘠薄、方便利用的地表水匮乏等),人类干扰活动(如盗伐,毁林垦荒,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等)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珍稀濒危物种的濒危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了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应采取的七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1月1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第一期工程结束、进入第二期工程实施阶段。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是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建设,不仅对我国能源秘至整个经济布局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对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峡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重点在珍稀濒危植物,但对建群种和有实用价值的种也进行收集保存。7年来试验站保存三峡库区植物200余种,迁移成活率93%,有8种未成功。(1)到2002年已有30余种植物正常开花结实(其中木本植物24种),可以选择繁殖试验,以达到保存的目的;(2)选择了8种植物,进行生长观测,在人为控制下,生长速度满意;(3)进行了部份种类的扦插繁殖和孢子繁殖,获得了相关结果;(4)少数种类收集遇到极大困难,需要继续努力。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如漏项问题、库区物种问题、外来种问题、隔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问题等需要进一步研讨,从而使库区物种得以保存,环境得以优化,生物资源得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占全流域面积的5.74%,比我国自然保护区 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低1.9个百分点。保护区数量在80年代增幅最大,面积在90年代增幅最大,这种不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护区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建立较多的大保护区,保护较大的生态系统。本流域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与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和珍稀特种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生态系统类的自然保护区多分布在长江一线以南,形成4个明显的集中分布地带。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在川西高原、川黔湘接壤带和鄱阳湖附近比较集中。川西南滇西北、川西高山峡谷区、川鄂湘黔接壤区、南岭山地北部等6个区域成为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关键区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注意资源植物的持续利用、防护林的质量和生态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的机构、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域管理在国家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外在流域管理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和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外流域管理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结合三峡 区管理的现状以及建库后可能因管理而出现的问题,就如何在三峡库区更加有效的实行资源与环境的综合管理,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合三峡库区实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等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湖北段川明参的生境特征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明参为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现仅知分布于我国四川和湖北二省内的局部地区,在三峡库区也有其分布。根据在三峡库区湖北段内的实地调查情况,描述了川明参的分布、生境特点和群落学特征。分析表明,三峡工程的兴建对川明参的影响主要来自工程建设和移民开发的间接影响。针对川明参的生长状况、分布特点和工程影响的程度,提出几点保护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人们合理利用川明参;(2)建立川明参保护点;(3)开展川明参的生物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小江回水区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三峡库区与小江交汇的回水区的典型段面测量了该区域水体表层水和水体内部两部分水体中的有关物理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水化学特征值通过水化学平衡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水体CO2的分压。得出该区域水体中的CO2分压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区域有关水质参数与CO2的分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其相关系数。指出了水体CO2分压与水体碳循环的关系。通过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这一典型回水区域水体的CO2分压的分析研究,可望为三峡库区及其它同类型区域水体的二氧化碳分压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案例,也为今后进一步从事水库温室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在空间上发展不均匀,无明显垂直分带,且分布分散,人为干扰严重。目前,在70多个植被类型中,森林类型占25个,江岸两侧海拔800 m以下地区森林已经很少。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柏木林的分布面积最大,并在许多疏林中成为主要树种,主要是飞播或人工种植。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7.5%。库区薪炭林仅能满足农村用能总需求量的10.78%。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导致脆弱的土壤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库区土壤年侵蚀量达到2.9亿t。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对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将是长期的。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库区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在5 032种以上,而且乡土树种多。分析认为,只要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契机,紧密结合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良好的生物学基础,科学地封山育林,分带逐步恢复,同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发展森林能源,建设多目标复合和多种模式并存的林业经营体系,发展经济,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经营环境,实现森林恢复,形成合理布局的水库森林防护系统,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