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已经成功加入WTO,要说我们的最大优势,那就是资源优势。 对四川来说,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旅游,旅游产业是四川唯一能与国外相抗衡的产业。凡是到过四川旅游的人都有一种感概:四川的旅游资源是上天特别恩赐的,品味之高,数量之多,实在令人羡慕!但,四川旅游的开发状  相似文献   

2.
针对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在旅游经济效益方面处于全国甚至西部地区的中下水平,探讨如何开发这一产业,并使之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结合四川省的旅游经济现状、产业优势和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四川省旅游经济产业化发展的3种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资源 资本"模式、中外合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以世界遗产的拥有量来看,四川有4处,而云南只有1处,西部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全部集中在四川.目前我国景区上市公司很少,西部地区仅四川拥有一家(峨眉山).四川的旅游企业大多为新兴的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生命力强,发展后劲大.这一切都为四川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  相似文献   

4.
读图时代     
带你去厦门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旅游产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潜力较大,但要建成旅游经济强省,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四川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分析了四川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1年四川省政府作出“四川十大旅游景区开发经营权转让”的决议,2002年四川宣布从5月1日起提前对外开放旅游市场,这充分表明四川省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标志着四川旅游市场的全面开发战略已经打响,政府将完全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和“教练”。此举对旅游业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稍纵即逝,而挑战却长期存在,旅游业何去何从、如何把握?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四川岷山饭店党委书记曹洪明先生。  相似文献   

7.
安徽绩溪,是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森林覆盖率达73.4%,世称"百里花园"。她地处皖赣通衢,势居"宣徽之脊",有"左接金陵右接杭"之誉,境内崇山峻岭,生  相似文献   

8.
四川旅游业融资“瓶颈”何时打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已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产业。2001年,四川共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40万人次,创汇超过1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53亿人民币。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四川旅游业发展水平同其资源优势相比差距还十分巨大,旅游产业在GDP中的贡献率仅为4%,与先进  相似文献   

9.
克拉克说"交通将成为城市的缔造者和改变者",这一预言在高铁时代得到了印证。高铁的迅速发展,大大降低了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随即发生了变化,旅游产业要素也重新聚集或扩散,这将对旅游者行为决策、旅游目的地空间竞争力等产生巨大影响。河南省地处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全国高铁"四纵四横"中有"一纵一横"经过河南,有较明显的交通优势。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铁的发展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影响,探讨新形势下旅游产业聚集区规划的思路,为河南旅游产业的繁荣提供理论及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刘思敏 《绿叶》2012,(10):96-101
"十一"特长假,拥堵再次成为旅游热点问题之一,解决途径之一是恢复"五一"长假。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需要法律保障,《旅游法(草案)》既为旅行社行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了合法经营的稳定依据,同时也为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及各项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家公园法与旅游法具一定关联性,功能却不同,但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中国民众的旅游福利,两者具有相互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结构调整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需要从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推动两个文明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旅游"和"产业"之间的辨证关系.旅游业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支柱型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蕴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高度开放的国际化产业,是我国率先与国际接轨的先行产业,外商可以通过旅游这一窗口了解投资环境,考察投资趋向,确定投资方向.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其高附加值日益令人瞩目.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催化裂解作用.旅游业是扩大就业、促进稳定的重要支撑产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下岗、失业现象,旅游业以其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有利于大批消化劳动力,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融合在扶贫工作中具有经济带动效应强、辐射范围大、受益面广等优势,对革命老区减贫作用显著,是革命老区可持续旅游扶贫的新途径。在评价革命老区旅游扶贫主要成就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内部融合、旅游产业外部融合和旅游产业引导融合三种类型对革命老区减贫的作用机制,从"旅游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维度总结了革命老区几种常见的旅游产业融合业态,从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当地居民、游客等方面提出了革命老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融合在扶贫工作中具有经济带动效应强、辐射范围大、受益面广等优势,对革命老区减贫作用显著,是革命老区可持续旅游扶贫的新途径。在评价革命老区旅游扶贫主要成就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内部融合、旅游产业外部融合和旅游产业引导融合三种类型对革命老区减贫的作用机制,从"旅游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维度总结了革命老区几种常见的旅游产业融合业态,从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当地居民、游客等方面提出了革命老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增长规律、增长模式、增长效率等一直是我国旅游科学相关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基于2006—2015年我国旅游产业的统计数据,使用熵权法构建旅游产业"供给—产出"核心指数,分析"供给—产出"核心指数和子指数增长演进的基本规律、指数增长贡献的结构性特征和增长演进关键节点对应的关键事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增长仍处于政府主导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增长方式正在逐步发生转变,在控制旅游供给规模的情况下持续保持了旅游产业产出的高增长率,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在逐年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深入分析了西安市国际旅游竞争态势,从其竞争优势和劣势中总结出西安市国际旅游所处的竞争态势.在此基础上,借鉴波特的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提出了西安市国际旅游竞争力"钻石"模型,包括6个影响要素,它们是旅游资源要素、入境旅游需求、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产业集群、政府行为和机遇.结合西安市国际旅游所处的竞争态势和发展实际,针对每一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四川旅游观念落后,缺乏“大旅游“意识,导致了四川旅游步伐比云南慢一步,过后才恍然大悟.近年来,云南连续成功地举办了昆交会、电影百花奖颁奖、民族运动会、民族艺术节、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诗歌节等,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旅游形象,使其声名大振.   ……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对经济拉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四川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并将旅游业定位为四川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旅游企业感触颇深的是:上面决心很大,下面积极性高,期望值也高,但中间层很多部门却停留在“口号”上。旅游业是一个环节颇多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而起到组合这几大要素的旅行社,其作用最为重要。现在,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就是以低碳为方向,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品质,以旅游为核心,以产业为基石,打造旅游新兴增长极。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把"生态立市"放在总体发展思路之首,厚植生态底色,发展低碳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坚持绿色发展、巩固生态立市,提出未来五年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奋斗目标,作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从集群商品的相似性、集群企业的竞合性、集群产业的支柱性等集群特性来看,"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是一个伪命题。重视并发展旅游商品产业是提升旅游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而张家界发展旅游商品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在建设全国旅游商品市场时,张家界需正确处理好园区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工业区与交易区;正确处理好本土商品与外来商品的关系,以集聚全国甚至全球优质的特色旅游商品,打造旅游商品市场的"小义乌"。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明察秋毫的看官们一定注意到了,在原先写有"北京欢迎您"的地方,已经改换成了"北京欢迎您来旅游"。诸位,不可小觑这一细微的变化,在这背后正是欣欣向荣的旅游产业在向全世界的人们挥动着极具诱惑力的双臂。目前西班牙入境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居世界第二,其旅游业的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中国也正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推动其发展。预计到2015年,世界旅游业的收入将增至107000亿美元,从业人数将扩大至2.7亿,而日渐富裕的人们"不是在旅游,就是在去旅游的路上"。与前现代不同,旅游不再仅是个人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对自然界幽美风景的欣赏。在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