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报纸等平面媒体,网络新闻媒体能够更加及时地报道资源环境动态,但同时也使一些原来隐形矛盾和问题公开化。认知网络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并合理运用,能够为资源环境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作为未来信息和资讯的主要传导者,网络新闻媒体将成资源环境宣传工作重要互动交流的平台,在提高公众的环境参与度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使用好网络媒体平台,有效应对其对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该文分别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环境专业课程、增加研究与教学互动三方面探索我国环境传播人才的专业改革,并指出整合环境专业优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1986年,随着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1]出版,"风险"一词首次走进了环境传播的视野,而风险性则成为环境传播领域的核心议题。首先,媒体是环境风险的社会建构场域,环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往往通过大众媒体的文字和影像书写而得以重构;其次,媒体是环境风险的批评监督场域,实时监控政府机构和相关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资源,但是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往往又忽视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普遍被各国人们所接爱今天,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来分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本文从环境资源有无价值出发,进而分析、比较了商品与环境资源的价值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提出了环境资源的正价值和负价值,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环境资源正价值和负价值社会经济的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环境资源价值与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之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人越来越多地生活在公共领域里。公民美德是现代公共社会自证其善、自证其政治进步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公民美德的培育需要民主的制度环境、政治原则和精神支撑。同时,政府的意识形态引导和媒体的责任担当,传统道德资源的汲取和学者的良知呼唤,都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方式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日益成为公众表达对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关注的工具。本研究以微博为例,探讨了社交媒体反映的环境关注对城市PM2.5浓度水平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微博上环境关注的空间分布显示出向高等级和高污染城市聚集的倾向,PM2.5浓度水平高的地区集中在煤炭资源或重工业集聚的地区。空间回归模型的结果证实了社交媒体的环境关注能显著降低PM2.5浓度水平,层级较高的城市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能够更好地回应社交媒体的环境关注,并有效降低城市的PM2.5浓度水平。本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环境关注已经成为环境治理中的一种重要力量,在分析环境问题时应该充分考虑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小平 《绿叶》2013,(10):13-20
网络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为中国环境公民的生态表达提供了言说路径.也为中国的环保运动提供了新的社会动员渠道。但处于底层的弱势群体,在缺少媒体能见度的条件下,为了引起媒体、社会的关注并维护自身的环境公民权,常常会借助未经证实的谣言进行网络传播,争取舆论支持并表达某些抗争诉求。组织化、领导型力量的缺失.使得中国式环保运动存在街头政治或暴力政治的风险。政府、企业、公众与媒体应规范自身角色,在”协商民主”框架下促进环境风险治理.维护环境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12,(7):26-26
在突发性事件和环境应急事件中,他始终能站在政府部门的立场和角度,第一时间编写发布新闻通稿,持续跟踪报道事态进展,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有效地引导了舆论导向。吴殿峰是黑龙江省环保宣教中心新闻宣传科科长,兼《中国环境报》驻黑龙江记者站站长。他能够长期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15年来,他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潜心钻研业务,恪守职业道德,从事新闻通联和《中国环境报》记者站工作后,能够充分整合媒体力量形成强势宣传效应,不仅成功组织策划了大量宣教活动和项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以173个城市为案例,结合制度基础观与资源基础观理论,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和必要条件分析法(NCA)探究了制度环境和资源投入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协调联动关系,剖析了驱动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多重并发因果机制和多元路径。结果发现:(1)单一的制度环境或资源投入均无法有效激励城市绿色技术创新,需要二者联动匹配才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2)产生高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路径包括5种:媒体关注—外资—人才投入驱动型、环境规制—资源投入驱动型、公众—媒体关注—内资投入驱动型、公众关注—内资—人才投入驱动型和多要素复合驱动型。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进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体制机制全面转型期。建立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模型,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测度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态势。评价结果显示:①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渐提升;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态势上升显著,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但波动较大,资源环境并未得到根本好转。因此,从制度建设、区域协作、循环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所谓“可持续发展”,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让每一代人能够自觉地为下一代人考虑,这在本质上不是科学,而是信仰。因此潘岳系统地谈环境文化,把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意义的。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是互相交叉的。中国目前的重化工业化需要大量能源和资源,除依靠节约和科技进步以外,还需要全面调节社会关系。在国内,要防止少数强势集团占有和浪费大量资源;在国际上,需要保持大规模与国际社会的资源交换。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站得住脚,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国家力量,包括国防力量、社…  相似文献   

11.
基于群决策的ANP分析法,构建了中国"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两型社会"水平在2000—2013年存在多次波动,整体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持续增长的资源和环境总量造成中国"两型社会"总体评价水平下降,资源和环境潜力指标在2005年后的快速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的效率指标增长较慢,导致中国"两型社会"水平相对下降。研究发现,由于资源环境的效率指标增长远低于潜力指标,中国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资源和环境投入转化效率存在滞后和低效率。此外,环境指标在2011年后的变化显示,环境问题已成为限制中国未来"两型社会"建设的阻碍。  相似文献   

12.
滇中城市经济圈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城市经济圈作为云南省优先开发区,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评价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基础,是制定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为了克服传统资源环境单要素评价方法的不足,从资源环境多要素视角出发对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资源环境系统的优劣势,从而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极低频电磁场的评估结论发表10年之后,我国的环境状况公报中电磁环境相关信息仍存在多处不够严谨的地方,同时各种媒体面向公众传递的信息中,也经常出现错误或者误导公众的说法。自2009年以来,达尔问环境研究所通过实地检测、网站专题、媒体合作、公众交流等方式开展电磁环境科普工作。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达尔问建议相关部门在环境科普工作中,应重视实地检测的实证效果,鼓励建立第三方科普平台,在媒体传播中注重信息的科学性,鼓励环保组织充分发挥在环境科普及化解环境社会风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资源和环境公平分配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视野》2010,(1):29-32
<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当今中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下,资源和环境更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15.
张敏 《青海环境》2001,11(4):169-171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环境与资源。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入研究,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提出正确运用环境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杨建忠 《环境教育》2013,(Z1):87-88
历史学科具有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提高国民环境意识不可缺失的环节。学校的环境教育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方面内容,这  相似文献   

17.
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当今对企业中环境与可靠性科技资源的规划利用更加科学化,从而能够使企业中的环境与可靠性部门更好的科学分配利用资源。在环境与可靠性多元化项目投资战略的指导方针下,也能够更好的为客户提供环境与可靠性技术产品开发和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环境与可靠性事业部的长足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 《环境教育》2000,(4):8-8,10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加强环境教育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校的环境教育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的研究领域 ,不仅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主要方面 ,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要素。历史学科的这种特殊地位 ,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历史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内容的挖掘目前的各种历史教材只是史实的罗列 ,还缺少对…  相似文献   

19.
环境资源立法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与特定时期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世界背景下,深刻认识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历史,同时结合国情和文化传统,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对城市中长期环境管理的综合安排,是环境保护基础性的规划,其核心问题在于规模、结构和布局,即从城市环境、资源与生态约束角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提出限制(环境、资源与生态红线),从环境承载力与发展生态适宜性分区角度为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结构与布局。在城市"多规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作为政府综合决策的重要支撑之一,可以为其他的规划编制提供约束条件以及土地供给能力测算值,使得各规划间能够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此有必要先行。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环境总体规划为例,从布局角度出发,基于区域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对丰台区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并得到土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图,从而提出丰台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先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