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绿叶》2015,(3):106-109
1999年的一天,他去参加第二次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天突降大雨,山路变得光滑,返程途中连人带车滑倒,幸好摩托车被挂在路边的一棵大树蔸上,他趁机抓住了树蔸上的枝条,捡回了一条性命,但身体多处擦伤,双手鲜血淋漓……类似的情况,对他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他就是被称为草根的福建省政协委员,尤溪县森防检疫站站长詹祖仁。  相似文献   

2.
闾野 《绿叶》2012,(5):82-86
森防文化将"尊重生态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融入森防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中。啄木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很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林业工作中的地位,都有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和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啄木鸟是生态平衡的标志和符号,以"除害、敬业、厚德、求是"为主要内容的"啄木鸟精神"将引领激励森防行业更好地履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这一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3.
赵双勇  姚文生  秦绪兵 《绿叶》2014,(4):96-102
正他是一名"森防虫痴",参加工作20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和研究,发现并发表林业昆虫1个新属8个新种和1个世界新记录;系统观察了16种新昆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和寄生控制作用;最早发现美国白蛾传入济南市并提出防治建议;深入研究美国白蛾在鲁西北平原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控技术措施;全身心做好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工作,提出系统做好春尺蠖、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预报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视尊荣犹敝屣,视富贵为浮云者,自古至今大有人在。在森玉笏我就见到了这样的一群人。森玉笏,香山一景。要去登最好是秋天,晚秋犹佳。这时,红叶灼然映目,秋风微微拂面,去观赏红叶聆听秋声的人流,络绎不绝。森玉笏之高仅次于香炉峰,石阶陡峭而蜿蜒,林木葱茏而卓然。一路登来,竟是大汗淋漓继而大口大口地喘气。正当我和夫人依石小憩之际,一位长者拾级赶来,一身仙风道骨的他,面色红润体态匀称,要不是那一飘长  相似文献   

5.
《绿叶》2016,(10)
正他是林业专家,也是树木医生;他50余年风雨无阻,将毕生心血抛洒在广袤的森林里;他发扬"除害、敬业、厚德、求是"的"啄木鸟精神",足迹踏遍山间小路,汗水浇洒树林深处,为一个个"不能言语"的"病人"问诊把脉、开方施药,让森林生机盎然,让宜昌绿色常在。他就是湖北省宜昌市森林病  相似文献   

6.
杜勇 《绿叶》2014,(7):107-111
胡忠义,1976年参加国有周家店林场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38个春夏秋冬,38年的森防生涯,留下了一串森防老兵的足迹,那是一串闪光的足迹,顺着这条足迹看过去,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森防人——  相似文献   

7.
昔月 《环境教育》2015,(Z1):98-101
<正>一转眼侨居到德国法兰克福已经十几年了,在这些年间我至少参观过当地的20家博物馆。去年圣诞节前夕,作为环保义工,我和先生每人从市政府获得了一张法兰克福博物馆通票。票面上标有市内34家博物馆的名称和地址,持票人在2天内可以随便参观被标注的所有博物馆。我拿到票后,马上决定:第一站,森肯贝格自然博物馆!这家座落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市中心的自然博物馆,不但是德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也是欧洲和世界上最著名、最具人气的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绿叶》2016,(6)
正他犹如一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鸟,经年累月巡视在百万亩山地林间。他因敬业而踏实,因踏实而不凡。他就是现任奉化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李国平。作为森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李国平30年如一日,以平实、勤奋、进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为奉化市森防事业默默奉献,带领团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先后获国家森防总站"全国最美森林医生"、村级森防员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宁波市"十佳林特技术人员"、宁波市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9.
正李连锁扎根基层30年,掌握了一系列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的第一手资料。他的很多经验和做法,得到中国林业科学院专家和河北省林业厅领导的肯定。在河北省平山县林业局,在山区乡镇,在林区农村,李连锁小有名气。自上世纪80年代初被县林业局聘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测报员"以来,他扎根基层30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学习、摸索、提高,掌握了一系列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的第一手资料。他的很多经验和做法,得到中国林业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16,(11)
正涂新华,湖南省长沙县森林保护植物检疫站副站长,1989年起担任长沙县森林保护植物检疫站技术工作主持人。自1984年7月至今,他已连续从事森保工作30年,获县级以上表彰和奖励15次,2006年获湖南省林业厅"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先进个人,被同行亲切地称为"毛虫博士"。青春就得吃苦和流汗涂新华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时,非常幸运地留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16,(8)
正出身于河南省鲁山县山沟农村的周耀伟,怀着对森防事业的热爱,以"啄木鸟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中,近20年来走过了一条奋力拼搏的艰辛之路,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全国网络森林医院上,解答林农疑难问题1600多条,名列全国2000多名专家第一,去年11月份被国家森防总站聘为"国家级专家",这在县级森防站中是凤毛麟角,成为河南省森防的一面旗帜。近期,周耀伟又被国家森防总站授予"全国最美森防医生"称号。  相似文献   

12.
牛春花 《绿叶》2013,(8):115-119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左旗境内,分布着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因自然环境极端恶劣,被联合国环境署称为"不适宜人群居住的地方"。有限的森林资源,是阿拉善左旗15万人口和牲畜安生立命的所在。在这里,有一支风雨无阻,常年坚守在林业生态建设第一线,恪守职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沙漠戈壁绿色,使阿拉善左旗10几年来无检疫对象和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10余人的队伍——阿拉善左旗森防站。这个森防站,多年来有力地保障了阿拉善左旗的林业生态建设安全,被称为沙漠戈壁的"绿色守护神"。  相似文献   

13.
据一九八五年日本《公宗与对策》杂志第九期报道:由于全球大气污染的加剧,酸雨对森林、水系和建筑物的损害,正在加速发展,日趋严重,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洲。欧洲受害最严重的是西德,其次是挪威,瑞典等国。西德森林受酸雨危害的面积已达全国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迫切。近日,长期致力于研究循环经济的专家、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安徽省科协主席季昆森强调,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先进的经济模式,更是一场深刻的环境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实现形式。季昆森把循环经济概括为四句话:是解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比如经济与环境),收到“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效果;是致力于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和地球上有限资源的矛盾;是将传统的单向的线型经济“资源-产品-废弃排放物”变为闭环流动型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有其特有的运行规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冷季型观赏草坪在秦皇岛地区的主要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冷季型观赏草坪在秦皇岛地区常见的疾病、虫害、杂草及其它危害,对草坪常见的六种病害:褐斑病(Brown spot)、萎蔫病(Bacterial wilt)、腐烂病(Pythium blight)、白粉病(Powdery mildew)、锈病(Rust)、铜斑病(Copper spot);四种大量发生的虫害:粘虫、蛴螬、地老虎、蚂蚁;四种常见的其他危害:日烧、肥料灼伤、苔藓、伞菌和毒菌等,从发病机理、危害症状、识别特征、防治要点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6,(12)
正他中等个儿,敦实身材,黝黑面庞,往竹农中间一站,谁也认不出他就是长年在竹林一线指挥治蝗歼灭战的林业专家练佑明。练佑明现任桃江县林业局森防站站长,他根扎基层31个春秋,默默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管护与黄脊竹蝗防治技术应用推广工作,跋涉茫茫竹海,穿行袅袅毒雾,为实现小范围施药、大面积治蝗,足迹遍及县内15个乡镇的280多个村子,建立起现场示范点200余个,阻止其蔓延成灾,实现了可持  相似文献   

17.
在藏被那曲宁玛派寺庙阿贡寺采访的时候,我们碰见了一位特别的老人,他不是寺庙僧人,而是一位天葬师。他的出现,使我强烈地意识到“高尚”这两个字的含义。他的名字叫普尔古,是自愿从事天葬师职业的。天葬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种丧葬习俗。在藏族人看来,死亡不过是新生的开始,是生命轮回的一个阶段。对于生命而言,肉体是短暂的,灵魂却是永恒的。所以,当一个人死后,遗体如果能迅速消失,将有利于灵魂的转世,生命的新生也将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8.
怎样种栀子     
栀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系茜草料多年生常绿灌木,药用其果实,性凉味苦,有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栀子易种好管,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少虫害,种后可多年受益。人工种植栀子的方法如下: 1、选地:栀子适应性强,各类山地均可种,以向阳肥沃的山坡、路旁、零星土地种植为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青海省森林资源现状和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形势入手,列举和分析了森林病虫害测报、检疫、防治三大体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调整森防工作思路着眼,以育苗、造林、抚育环节为切入点,提出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昆虫勿作......岁取百干”《礼记.郊特性》),反映了去代人们渴望丰收和对作物发生虫害的担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古人创造了大量的生物防治技术,减轻了农林害虫的危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生物防治的历史最少可以上溯到公元304年,比德国人哈提的生物防治思想的提出要早1200年。一、以虫治虫”美国的威尔逊曾说:“在农业史上,黄蚁的利用是生物防治害虫最古老、最蓍名的例子。”这种以虫治虫的例子最早见于晋代嵇含所著《南方草本状》,他记录了一种名叫蚁的捕食性昆虫。”交趾人以席囊贬以鬻于吞,美寞如原絮委,自连枝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