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童年的"百宝箱",尘封着儿时记忆。但不管忘记得多么彻底,只要有一个场景、一句乡音,便能开启你心中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每一段记忆,都有一组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等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物那景,都将在各种要素的排列中重新开启。从1993年离开家乡,很多事情已经相当模糊,无从记起。但只要遇到熟悉的人,熟悉的场景,那些记忆又如泛黄的老电影,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2.
正缺少野生动物的山野,还是让人敬畏的山野吗?听不到野生动物叫声的故乡,还是充满希望的故乡吗?——题记尽管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大都源于野生动物或与之相关,不过那也是人之错,而非野生动物之过。是人在接触野生动物的过程中,让从动物身上以自然进化方式产生(存在)的病毒,有机会跨越物种界限,选择人类作为新的宿主,继而引发瘟疫。这不能不使人警醒与反思。由此也促使我们追忆那些印象深刻的故乡山野动物,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表达回望故土的不安。 相似文献
3.
<正>天刚亮,外面下着雨,湿气扑面。看着校外不远处被白雾缭绕的绿山,我不禁想起了儿时在家乡常去的那个小山丘。那个山丘很矮小,我常与表哥骑着自行车到山边玩耍。它的四周都是新开垦出来的田地。那条通往小山丘的路也算得上是乡间最淳朴的小路了。在那条路上时常可见农民拉着牛慢悠悠地走过,倘若运气好的话还可能遇见鹅群喧嚷着走过。相对于牛的沉默老实,鹅可真是傲慢凶狠,总是展翅追人, 相似文献
4.
正那年我给内蒙古的家里打电话,母亲说风大听不清我的声音。当时风暴中心正从内蒙古地区向南移动,北京地区的天色开始浑浊。母亲说,这里的天是黄颜色的。家里和外边都是黄颜色,天上下黄土呢。我说,你小时候见过这种风没有?她说,印象里,小时候刮风,没这些年刮得厉害。那时候冬季刮干风,实际温度比现在低,冷气重,沙子没有这么多,放眼望出去,看不见 相似文献
5.
江南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眼里,有着写不尽的美。无论是在怎样的天气里,感觉都有些像年轻女子水汪汪的大眼睛——能滴出水来。墙壁还是斑驳的那种最有味道,有流年画出的印痕,曲曲折折的,如同干涸的河床。青石板路的砖缝里,间或长着些野草或是湿滑的青苔,踩过去的鞋底便也沾上了青色。屋脊上长着暗绿或灰蓝色的瓦楞草, 相似文献
6.
记忆中,这里是一座秀丽的小城。森林、竹溪、泉流、沙滩;街坊、民居、石桥、庙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相依,建构得体。我在这里住过一些日子,环境清幽安静,民风古雅淳朴,使我充分享受了自然和人情的厚爱。我曾自问自答:这是上帝的造化,还是人类的设置?二者交融,都有吧!再回来,已是20年之后了。我有点惊讶,熟悉的小城竟然变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举国关注的重大课题。在“十一五”序幕拉开之际,《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颁布,提出:“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这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环境问题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无数双眼睛期待着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一场疲惫的汽车旅行之后,终于站在了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上。但是静静地仰望天空,瞬间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八年前,年仅10岁的我曾经在这里玩耍,遥想当年:茂密的树林,清凌凌的河水,无忧无虑的嬉闹声,树荫下遍布了我幼时的足迹。而如今呢,一片灰蒙蒙的厂房取代了茂密的树林,据说是蒜片加工厂,墙边依稀伴着几棵近乎枯萎的小树,倔犟地昂着头踮起脚尖,好像在向沉默的大地发出质疑。蒜片厂的围墙外是原先环绕 相似文献
9.
运用一些比较适合中国的成人记忆英语词汇的有效方法,试图从英语词汇记忆的规律和成年人学习特点,即机械记忆力逐渐衰退,而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和推理猜测的能力却逐渐加强,开拓出成人英语词汇学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割一捆麦子和牧草.喂天空跑过的星辰与马.割一片远山的雾蔼.种在家门前.等着它次第地开…… 相似文献
11.
“哥,怎么不去坡地玩了?”妹妹问我。
“没了。”我生硬的回答好像刺痛了妹妹的心,与其说刺痛了她的心,还不如说用刀狠狠地捅了我的心一下。 相似文献
12.
展读新版法布尔的十卷本《昆虫记》,心绪仿佛一下回到那几乎是与虫为伍、以虫为乐的孩提时代。在工业化不太发达、农药化肥不太普及的30年前,我还是个小学生,记得那时生活环境中的昆虫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什么屎壳郎、磕头虫、花珠珠、花手绢、臭大姐、喇喇姑、知了、刀螂、天牛、马蜂、扑棱蛾子……不胜枚举,仅晴蜒就分老子儿、膏药、灰儿、黄二、黑锅底、红辣椒、小日本儿等,养点儿蛐蛐儿、油葫芦什么的,更是男孩子的拿手戏。那时,我是将昆虫当成玩意儿、当成伙伴儿,甚至有一回还因把一只大豆虫塞进女同学的铅笔盒、吓得她上课… 相似文献
13.
丈人骚客对于水是情有独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的也是水。 相似文献
14.
文人骚客对于水是情有独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的也是水。水,化成河,积成湖,汇入江,融入海,成为人类诗意栖居中的风景。水是构成世界的重要物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引发人们的想象和思考。立于高山,想那奔腾不息的流水,山中之水叫瀑布,如同怒吼的雄狮,威风凛凛;平原之水叫河川,如同 相似文献
15.
儿时总是在重复着同一个梦,梦里吃着各种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味,总是在吃得最带劲的时候醒来,醒来后还要意犹未尽地回味半天。童年的记忆里,永远充满着对吃的渴望与诱惑。到了吃杨梅的季节.每天四点多钟,我们就早早地守在了家门口。尽管没有钟表,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正确估判。 相似文献
16.
保龄球、搪瓷厂、银河大厦、冬菇虾饺……老合肥人对这些词汇深有感情,这些围绕着吃住行用的地方或物品,有些正在消失,有些早已存在于记忆中,有些以另一种方式获得重生。在那个年代,这些被称为时髦的事物,今下看来不足为奇,但这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经历。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茶也有记忆的话,那一定是普洱茶了。普洱茶呈现给我们太多的遐想,观汤色就能感受历史沧桑,论年陈就能体味悲欢离合。2006年10月的一天,我们来到易武。易武是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个古镇,镇上的人多以茶为业。种茶,采茶,做茶,售茶——自古名气就很大。易武也是古时贩茶的必经之路,往滇南各大茶山的马帮都要在易武歇脚。我们来到易武古镇时,正是深秋季节,稻谷已经收割,一垛一垛的稻草堆在发亮的田里,老水牛甩着尾巴悠闲地吃着青草。越野车在易武林业站的门口停下时,已经有人在那里等候了。肚子早饿了,先吃饭吧。林业站的斜对面是一家餐馆,… 相似文献
18.
正我12岁的时候见到了汪曾祺先生。当时,我还在故乡呼伦贝尔,时间大概是1974年夏天,汪老,还有剧作家杨毓敏先生以及广和剧场的周先生,他们是来呼伦贝尔草原深入生活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接到上面的任务,准备将蒙古族作家乌兰巴干的长篇小说《草原烽火》改编成京剧。我父亲负责接待他们。当时汪老还没有写出《受戒》和《大淖记事》,只知道他与杨先生一起参与了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本的创作。当晚,我父亲请他们吃饭。那个年代,海拉尔(当时呼伦贝尔盟的政府所在地)几乎没有什么饭店、餐馆,只记得有一家国营饭店叫胜利饭店。父亲没有钱在饭店请客人吃饭,只能在家里设宴,由我母亲炒菜,喝的酒也是本地的散装白酒。那一晚大家都喝得很尽兴,汪老还特别夸赞我母亲做的韭菜炒鸡蛋好吃。 相似文献
19.
爱花之心,由来已久。每有遇见高高低低的繁花缀枝,开到极致的绚烂,错落着,散乱而不失韵致,素心微漾,泛着欢喜的小涟漪;每去一处,最先绊住目光的,必是葳蕤的花花草草。与蔷薇,便是这般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在家里每天早上都喝牛奶,习惯好几十年了。曾经有一阵子三聚氰胺正闹得欢。我记得,我当时是好说歹说,把剩下的一箱蒙牛给退了。不过,也看见不少人还在买。大概人家的逻辑是这样的: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危险反而已经过去了。牛奶暂时不喝了,换成了鲜豆浆。又过了几天,电视上说:豆浆也有三聚氰胺。大白兔也有三聚氰胺。有问题的奶粉、液态奶很快就撤柜。没过几天,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