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制与雾霾     
范必 《绿叶》2014,(11)
改革开放以来,能源的市场化改革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但并未全面完成,总体上处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重体制下。如果说能源的粗放利用是雾霾的成因,那么不合理的体制也是雾霾的成因。体制雾霾不除,大气雾霾难消。为此我们在较多地从技术角度研究治霾措施时,也要深化能源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将能源领域的不完全市场产业链改革为完全市场产业链;将国企改革和行业改革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同步推进政府审批和监督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正>重霾压境胜京都提起雾霾,人们对2013年年初我国大范围的雾霾,特别是北京等大城市弥漫着的铺天盖地的雾霾还记忆犹新。当时的北京雾霾被调侃为"十面霾伏",并在网上流传《沁园春·霾》:"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  相似文献   

3.
治霾在路上     
今年秋冬季节,雾霾再次登场。"十一"黄金周刚结束,京津冀地区便遭遇到了新一波雾霾,北京等地连续5日重度霾。10月8日,北京市发布今秋首个雾霾黄色预警,隔日升级为橙色预警。专家们对比发现,今年的雾霾比去年提前报到了。雾霾飘在天空,根子却在地上。在经历了多年的迷茫挣扎之后,人们彻底醒悟,去年9月,国家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雾霾应急、区域联防联控、治霾法制化纷纷登场亮相。  相似文献   

4.
<正>口罩防雾霾、食疗防雾霾,关于雾霾的流言有很多,本刊也多次进行辟谣。这次防雾霾流言又有了新成员,市场上出现了防雾霾纱窗。小编不卖关子,直接告诉读者,这是无稽之谈。记者在一家大型建材城发现,售卖这种防雾霾纱窗的商家有好几家。价格着实吓了记者一跳,基本是千元每平米起步。其宣传口号基本都是能够有效防止  相似文献   

5.
正要绿色不要灰色,要阳光不要雾霾。然而,2016年11月初的这些日子,我国北方雾霾笼罩,重污染最大影响面积达到63万平方公里;11月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霾橙色预警,首都机场因雾霾取消近500个航班。"雾霾中,去遛狗,只见狗绳不见狗。"这是网友的夸张。而比这种夸张更夸张、比这种搞笑更搞笑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月10日,随着《合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正式出炉,压在合肥市环保局法规宣教处处长夏云起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总算落了地。此前的一段时间,他自己以及合肥市环保局都遭遇到了有史以来最为猛烈的炮轰。而这一切都与合肥雾霾应急预案姗姗来迟有关。合肥被"霾没"去年入秋以来,雾霾如幽灵一样长期在合肥上空徘徊,不断创纪  相似文献   

7.
一部《穹顶之下》纪录片,不仅把公众的注意力再次聚集在“雾霾锁国”的现象上,更把讨论的焦点延展到中国对煤炭的高度依赖、环保部门在执法中的无能为力以及能源利益集团为阻碍变革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上,并进而引发了在新常态下,中国治霾路径的思考。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强调,“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选择法治,这正是新常态下的中国治霾之路。  相似文献   

8.
《绿色视野》2014,(11):26-27
总结人类治理雾霾的经验,治霾法制化是一大“法宝”。1952年,英国伦敦因雾霾导致4天死亡4000余人,这起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英国人用法制的力量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可以说,伦敦是用重典治霾的活教材。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于1987年,“内容粗线条,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  相似文献   

9.
冲出霾伏圈     
正同样的剧情,同样的约会,这个冬季,雾霾又再次如约而至,多省份集体性进入霾伏圈,有网友调侃:今后冬季除了大雪,雾霾将成为另一种对应天气。类似的境遇在一年年地重复,人们在不安中等待,在雾霾中与"十二五"挥手告别,面对崭新的"十三五",人们也有了更多的期许,期待早日冲出霾伏圈。新的一年新希望,2016,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的元年,我们期待,这一年,呼吸不再沉重。  相似文献   

10.
<正>6省市深陷“霾”笼、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3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7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机动车单双号限行……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遭遇长达5天的“十面霾伏”。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去冬来袭雾霾之最。频繁来袭的雾霾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环境保护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不久前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  相似文献   

11.
王红 《环境教育》2014,(11):82-82
正花非花,雾非雾。面对如今的雾,试问,琼瑶阿姨是否还能道出一句"雾里看花最美"的柔情细语?而一代诗人柳永如今估计也只能吟出"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霾沉沉楚天暗"的悲壮诗篇了吧?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活在被雾霾笼罩的时代。回想去年冬天的那一段雾霾的时光,记得那时候身陷霾局的我们只能在"厚雾浓霾"下"愁永昼",在一旁哭诉"雾失楼台"的痛苦。而今,我要用我手中的笔勇敢地剥开那层遮掩事实的薄纱,直视那对人性的赤裸裸的指责!  相似文献   

12.
正新年伊始,一份新鲜出炉的"2013年十大热词"榜单在网上引发了网友强烈共鸣,毫无悬念的是"雾霾"与"中国梦""土豪"等一起入选。告别2013,走进2014,人们用盘点这种方式,记忆着雾霾之痛。资料表明,2013年我国平均雾霾日数为52年来最多,特别是入冬以来,举国上下出现"扫霾"  相似文献   

13.
正气候变化加剧了北京冬天的雾霾天气《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近年来北京冬天雾霾天气频发,持续时间长,给人民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雾霾天气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天气条件,比如冬天的弱北风、大气的高热稳定性等,那么气候变化是否会通过影响这些天气条件,对雾霾天气产生影响呢?围绕这个问题,蔡文炬等人构造了霾天气指数(Haze Weather Index,HWI),用于表示天气条件是否有利于形成雾  相似文献   

14.
《绿色视野》2014,(11):24-25
2014年秋天的第一场“霾伏战”挨着黄金周的尾巴打响了。然而,就在京津冀等北方城市受困于严重雾霾天气时,河北省邢台市却上演了一场闹剧。10月10日,微博网友@河北李春雨爆料称,邢台市环保局的篮球场上悬挂着一条迎“霾”飘扬的横幅。横幅上写着:为我市退出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而喝彩!据统计,今年1~6月,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排名,邢台六次倒数第一,7月倒数第一是唐山,8月是济南。此微博一出,随即引起  相似文献   

15.
王红 《环境教育》2014,(6):85-85
正花非花,雾非雾。面对如今的"雾",琼瑶阿姨是否还能道出一句"雾里看花最美"的柔情细语?诗人柳永是否会吟出"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霾沉沉楚天阔"的悲壮诗篇?21世纪的我们,活在被雾霾笼罩的时代。记忆回到了去年冬天的那一身陷在雾霾的时光。那时候我们只能在"厚雾浓霾"下"愁永昼",在一旁哭诉  相似文献   

16.
陈主编 《环境教育》2016,(Z1):76-77
正@陈主编我算明白了,在中国,雾霾一时半会儿是没法解决的,作为老百姓,既没有什么特殊护理的资格,又无法移居海外,也只能想点其他办法以求自保。中国人常以食物保健,那么,我们吃点什么才能清除雾霾的危害呢?听说木耳、银耳还有猪血都有清肺的功能,具体吃哪个好?读者:李先生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环境教育》2013,(Z1):10
"雾本身是干净的,它是由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的,气象观测上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称为雾。真正造成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并非雾本身,而是霾。空气污染物囤积形成霾,并借着雾大唱主角儿。"——针对近几日备受关注的雾霾天气,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从环境污染的角度,介绍了PM2.5对形成雾霾天气的"贡献"。"南方无暖气是历史遗留问题,随着百姓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实际需要,为南方居民提供冬季供暖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现在已经不是讨论是否应该供暖的问题,而是该如何供暖。  相似文献   

18.
《绿色视野》2015,(4):7-8
2014,“大气十条”实施的开局之年。一年来,虽说各地治霾多是“蛮拼”的,但从总体成效来看,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治霾缺乏诚意,做的远没有说的好。穹顶下的雾霾2015年2月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74个城市中,海口、拉萨、舟  相似文献   

19.
蓝天在哪     
正森林里的广播员猫头鹰沉着脸给大家报天气预报:"今天阴天,是雾霾天气,大家最好不要外出。"一只小麻雀飞过来:"猫头鹰大哥,俺打小不识几个字,俺想问一下,那个霾是啥意思呀?""霾呢,其实就是漂浮在天空中的颗粒物。其中,PM2.5是构成霾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猫头鹰回答道。"那PM2.5又是什么东西呢?"小麻雀摸着毛绒绒的脑袋,一脸疑惑地接着问。猫头鹰想了想,说:"PM2.5就是大气中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  相似文献   

20.
《绿色视野》2015,(4):17-18
近年来,雾霾持续发难,公众一次次产生了对“油品致霾”的疑虑:雾霾天气,油品影响几何?尾气排放,谁是污染元凶?今年“两会”前夕,消失了一年的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通过一部《穹顶之下》纪录片,又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在演讲视频中,柴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机动车和油品质量对于大气污染的影响,剖析了机动车污染失控的症结所在。问题一:北京大气污染31.1%来自机动车排放据统计,10年间,中国汽车总量增加了一个亿,北京仅2010年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