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是神农架一只出色的赶山狗,对主人忠心耿耿,跟着打工的主人程大种进了城。因带着它找不到工作,它被主人一次次地抛弃,甚至被卖给专门杀狗的范家一。太平凭其智慧历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一次次地回到主人身边;当一样历尽了苦难的主人在城里冤屈地死去后,太平睁着惟一的一只眼,跋着腿千里迢迢回家了。在城里受到任何折磨从不流泪的太平,回家见到女主人时眼里滚出了滴滴泪珠。小说延续了作家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风格,读来催人泪下,发人深思。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这部中篇小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神农架要求生态补偿的四个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是全国闻名的重要生态区之一,其环保意义和生态价值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迫切希望国家加大实施生态补偿力度,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共建的良性创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神农架以及类似神农架这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归纳有四个理由: 理由一:神农架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为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公共性、公益性生态产品,国家或政府应予补偿。  相似文献   

3.
<正>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有着莽莽苍苍的大山和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有着金丝猴和娃娃鱼这样的珍稀动物,更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野人的传说……20世纪60年代底,在少年时代,我就感受到了神农架的神秘感。我依稀听大人们说,那里有着自古以来就无人踏入的原始森林,腐败的树叶层层堆积,久而久之,森林里就会产生一种瘴气,人们一踏进去,不知不觉就被熏倒了;那里有着千奇百种的怪兽,有粗如水桶、长约数米的大蟒蛇,眨眼工  相似文献   

4.
我漫游在星星之间,我深知即使它们都暗淡了你的双眼仍能亲切地闪烁——蒙塔莱(某年某月,神农架一年轻姑娘徒手打死一只豹予,成为全国闻名的打豹英雄。当人们肢解这头豹子时,发现他已经皮枯毛落,胃囊内无丁点食物。从此,豹子在神农架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5.
正陈宜林连续五年向江苏省、扬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递交六次"江豚文书"。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扬州市政府将"建立江豚保护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高孝河、宗杨、李玉斌、孙小溪、陈文娟……他们中间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年龄最大的已经92岁。他们都是奋斗在齐鲁大地上的美丽中国守护者;吴根红是江苏省"十佳最美基层河长",也是江苏省"治污攻坚勇士提名奖"获得者,还是微电影《绿水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冷杉 《绿叶》2014,(6):81-81
正读优秀的环境文学作品,感觉不到说教的味道,作家们擅长运用巧妙的构思、细致的描述、质朴的语言、客观的评价和纯真的情感撰文,似乎还带有一种极强烈的个人性格特点,极具个性化的书写,为您提供大量的现场直观信息,把作品内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鲜活地呈现在您的面前,让您尽情地去分析、欣赏、选择、体会和享受作品的深刻含义,领会其真谛。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应松先生,沿着天山且  相似文献   

7.
《绿色视野》2012,(6):20-21
对于72岁的老人陈频而言,由于经历颇多,他对节约有着很深的感受。"与这个浮躁的社会风气相比,我觉得自己和当今年轻人的有些观念格格不入。"陈频说,节约的美德需要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必须把根留住。"一米渡三关"的启示陈频,民俗专家、安徽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在战火纷飞的1940年,  相似文献   

8.
神农架,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本身就是古远与神秘的代名词。她的历史,她的传说,她至今无法解开的自然之谜,她葱郁奇丽的森林世界,铸就了她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关于"野人"的传说,更是吸引着无数的探险者和观光客。今天,当我们走近那些日日夜夜战斗在神衣架林区环保一线的工作者时,深深感到: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中,绝不仅仅在于迷人的风景和珍奇的生灵,神农架的环保工作者对待工作的"野人"精神,为这片古老的土地赋予了新时代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正陈宜林连续五年向江苏省、扬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递交六次"江豚文书"。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扬州市政府将"建立江豚保护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高孝河、宗杨、李玉斌、孙小溪、陈文娟……他们中间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年龄最大的已经92岁。他们都是奋斗在齐鲁大地上的美丽中国守护者;吴根红是江苏省"十佳最美基层河长",也是江苏省"治污攻坚勇士提名奖"获得者,还是微电影《绿水之诺》主人公的原型。在"本期关注"的人物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环保志愿者。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持之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神农架,地处湖北西部边陲。“神农架有树不能伐、有矿不能采、有药不能挖、有兽不能猎。”为保护环境,神农架丧失了诸多发展机会。有人大代表建议,神农架应收取“制氧费”,作为一种生态补偿。绿色GDP第一的,往往经济GDP倒数。神农架拥有2618平方公里的森林,这里每年向大气释放300多万吨氧气,消化30多万吨二氧化碳、100多万吨灰尘和近200万吨有毒气体。  相似文献   

11.
神农架云海     
《绿叶》2003,(5)
遭遇神农架的云海不仅是在画片上,还在行程中。有一次过天门垭,明明晴空万里,上了垭子,突然云雾迷蒙,甭说看不见山了,就是眼前的路也不见,只好停下车来,等那云雾散去,人就像一下子失去知觉一样,意识模糊,认知功能丧失,且有一些恐惧与惶惑。可见山上骤起的云雾是能打击人的思维的,并不如人们常说的那么美妙,比如腾云驾雾之感,对于我,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在神农架呆久了,对它的云海,连看带听,遂有以下心得。先讲神农架云海中最神奇的佛光,在天门垭和神农顶皆出现过。我听一个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20,(Z1)
正作为一个写作者,我非常有幸在30多年前就进入了生态环境文学的写作领域。那时,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的治沙工作。我去那里采访,不仅见到了当地众多的治沙人,还有幸采访到了一位叫远山正瑛(1907年-2004年)的日本老人,他带着他的团队正奋斗在库布齐沙漠。和他在一起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3.
"我原来是飞行员,地上做了什么事,天上看得一清二楚。什么都别想瞒着我。每当我看到那一片片天然林被斧锯腰斩,我的心就像在滴血。"刘福堂经常重复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要谈论起自由,总是希望纵其一生,贯其所有事,都是自由的。他的身体是如此的自由,他的心灵是如此的自由,他的思想是如此的自由,他的行动是如此的自由。他能做他想做的一切事,能说他想说的一切话。在这个时候,当一个人看到环境有了危机,社会有了矛盾,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西南石油大学大三学生陈文森观察到,每年毕业生们总会留下很多带不走的日常用品和书籍等。这些物品的清扫处理成了让校园管理人员头疼的难题,校园媒体上还出现了"大学生离校宿舍成垃圾堆"诸类新闻。当时,陈文森就想,能不能把这些物品送给需要的人?这样既满足了别人需要又不会污染环境。经过缜密筹划,2012年6月,陈文森发起了第一届"绿色离校,绿色感恩"活动。该活动倡议毕业生在离校之际,将自己带不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06,(7)
日前,北京市海淀法院一审判决,演员柯蓝针对影片《惊情神农架》所发表的言论并不构成侵权,驳回原告制片方的全部诉讼请求。“拍这部电影我最大的体会是尊重自然,不要去打扰它,不要去猎奇。片子有一个耸人听闻的名字,但我不知道自己在片子里干吗。”2005年6月,柯蓝在上海电影节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向媒体批判《惊情神农架》摄制组在神农架拍摄期间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后,《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刊登了《“剧组造孽,我是帮凶”——柯蓝昨向自己主演的〈惊情神农架〉开炮》等文章。《惊情神农架》的制片方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湖北省…  相似文献   

16.
神农架:这是森林生态系统及珍贵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占地万公顷。保护区内的珍贵动物有金丝猴以及各种白化动物。在湖北省西部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大片古老的原始森林,群山巍峨,峰峦叠嶂,密林蔽日,万木葱茏。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多年来,关于神农架“野人”的传说扑朔迷离,神秘莫测,为世人瞩目。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执行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刘为壮先生率  相似文献   

17.
大约在我游历远山的某一天,年近九旬的考猎人老关,早晨从他的床上爬起来,借着强烈的窗外的光线掐着身上和衣领上的虱子。那些虱子们一个个都饱累累的,肚子里装满了从老关身上抽出的血。老关征服了整个神农架,征服了老虎、豹子、熊和野猪,却无法征服小小的虱子,虱子是惟一敢短兵  相似文献   

18.
<正>@陈主编:您好!我是一名从事环境教育的中学教师。为了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我经常给学生们做与环境相关的演讲。最近,我遇到了一个困惑:因为在演讲中经常会讲到生态文明这个词,就有同学问我,什么是生态文明,它是怎样定义的呢?我一查,发现生态文明这个词在报纸、杂志、网络上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却找不到一个权威解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真的难住我了。无奈之下,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04,(5)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绿色中国"论坛9月4日在湖北省神农架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对此次活动予以高度重视,专门发来贺信。本刊全文刊登俞正声委员的贺信。  相似文献   

20.
王行坤 《绿叶》2014,(10):47-52
生态思想家蒂莫西·莫顿在《生态思想》中认为,人类彻底以人的形式改造了自然,世界已然终结。我们需要"往大处着想"去思考人与人以及人与非人存在的关系,人与非人存在处于同一个共生网络之中,共享着一个世界,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在这个意义上,不存在一个与人对立的大写的自然。莫顿通过对自然的去自然化,想象了一种新的生态学——黑暗生态学。他所做的是对"自然的资本主义人性"进行去自然化,号召一种更关注他者、包容他者的康德式伦理学。然而,为了提出一种真正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的生态观,黑暗生态学或许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在经济与政治制度上进行更为艰难的思考。从这个意义来说,生态思想依然处于来临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