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著名环境新闻学教授、环境记者Michael Frome认为环境新闻的报道"不仅仅是报道和写作的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方式。"由此可见,环境新闻,提供的已不是一般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2年以来,环保科学园接待国际环保组织、各政府部门、高校团体等社会各界人士300余次,与沈阳市40余所中小学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免费之旅。3月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陈吉宁部长在谈到环境教育问题时说:教育是一个养成的过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议题,它所面临的挑战更多源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任务繁重与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之间的矛盾。仅仅依靠单个政府部门或某一政策,或者仅仅依靠单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倡议与行动,均不足以应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跨国环境风险,这将倒逼国内与国际社会提升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构建新型环境治理体系。"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地政府不仅要发挥生态环保的示范作用,还要建立横向若干部门和纵向各级政府的协同治理机制,完善环境保护跨国合作制度,鼓励企业、NGO组织与民间力量、智库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4.
<正>治霾是今年北京"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在丰台团全团审议中提出,北京已经弄清楚了空气污染究竟来源于哪几个因素,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该再进一步,在每次污染出现时,详细告诉市民这次污染产生的原因,这样人们才能知道自己应在减排方面承担什么责任。郭继孚代表提及北京弄清楚了空气污染的来源,是指根据去年完成的《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现状及成因的研究》。北京市全年的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占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报道中,数据是表达新闻事实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但大部分数据是抽象的概念,缺乏语言的生动和直观。特别是在环境报道中,数据的运用占有重要位置,如果大量堆砌数据或使用不当,将会使报道枯燥、乏味,影响新闻可读性,削弱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6.
WTO处理环保议题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制定协议、创制协调机构以及解决争端等方式,上述路径从整体上构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环境保护实践。"借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环保议题,成为有效协调环境保护与促进贸易自由的现实选择。WTO争端解决机制履行世贸组织环境保护方面的职权,解决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其法律解释和裁决报告等不断塑造着世贸组织的环保体系。在缺少完善的环境领域争端解决机制的情况下,"借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环保议题的模式将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08,(6):24-24
重庆市环保局自2008年起建立《环境舆情信息》月报制度,每期《环境舆情信息》详细总结当月新闻采访情况,包括组织会议报道、媒体采访及召开新闻通报会情况。《环境舆情信息》还对新闻通稿发布数量作出统讹并对媒体报道的总体情况、媒体关注并集中报道的情况以及市环保重点宣传工作等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此外,报送的舆情信息还包括重庆市环保局新闻管理情况,并针对新闻管理、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6斩污新闻行动”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型环保调查采访活动。本活动以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做出的“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决不允许违法排污的行为长期进行下去,决不允许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环境违法者逍遥法外”重要指示为指针,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在2006年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所作的重要部署,开展深入的调查采访工作。本活动组建数个调查组,重点采访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二是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三是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同时,新闻行动还将重点采访国家环保总局领导批示环境记协调查的环境案件,以及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并进行深度报道与广泛披露。采访调查结果,将通过互联网、电视、平面等媒体曝光,同时通过简报、内参等形式报送给有关政府部门、有关领导以及企业。  相似文献   

9.
刘茂震 《环境教育》2022,(11):28-31
<正>强化组织领导,推进新闻发布常态化;加强议题设置,提高发布内容科学化;提升工作能力,力促发布管理规范化;创新手段形式,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新闻发布工作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畅通政府与公众、媒体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社会各界享有更多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政府公信力。同时,新闻发布工作也日渐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联系,通过新闻发布解读公共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素质要求"及其量化为基本框架,比较分析了山东省的4个代表性学术类环境非政府组织,并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其学术与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政策建议。"学术类环境非政府组织"是指围绕生态环境议题展开学术研讨、信息交流与技术研发应用等非营利性活动的公益社团组织。除具有其他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生态环境议题关切、非营利公益性和自我维持性管理等基本特征,学术性社团机构是学术类环境非政府组织最主要的形象特点。而要真正实现其学术性定位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12,(7):26-26
在突发性事件和环境应急事件中,他始终能站在政府部门的立场和角度,第一时间编写发布新闻通稿,持续跟踪报道事态进展,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有效地引导了舆论导向。吴殿峰是黑龙江省环保宣教中心新闻宣传科科长,兼《中国环境报》驻黑龙江记者站站长。他能够长期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15年来,他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潜心钻研业务,恪守职业道德,从事新闻通联和《中国环境报》记者站工作后,能够充分整合媒体力量形成强势宣传效应,不仅成功组织策划了大量宣教活动和项  相似文献   

12.
全县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实施独具特色的环境教学规划。政府部门组织有力、学校认识到位。环境保护局、教育局、文体广电局、共青团四部门联合发文,创建"绿色小记者站"。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构成了该县生态县创建不可或缺、流光溢彩的绿色篇章。  相似文献   

13.
维权动态     
毛涛 《环境教育》2010,(5):57-57
<正>法学专家关注环境公益诉讼据《贵州新闻》报道,2009年9月29日至30日,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主办,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承办的环境司法实务研讨会在红枫湖举行,国际国内专家和环保法官齐聚贵阳,共同把脉环保法庭和环境公益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议程设定、议题综合度、参与度及机构设置等方面对三次联合国全球环境大会的绩效进行考察,认为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绩效最高,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次之,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最低.这也折射出"后约翰内斯堡时代"环境治理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国际条约执行难、某些国家政治意愿的缺失及国际社会的"绿色疲惫"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2011年4月12日向媒体通报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自10月1日起,四川全面启动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工作。四川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杨雪鸿指出,目前,四川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法规管理体系,以环保标志发放管理为核心的监督管理体系也正在建立。在此基础性上,四川将分阶段淘汰高排放车辆,促进城市交通从高耗能、高污染向绿色、环保、低碳转变。杨雪鸿强调,"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分阶段淘汰黄标车。合理限制"黄标车"通行,科学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方式和时段;严格控制"黄标车"流转。  相似文献   

17.
环境资讯     
【环境新闻】2010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2、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1300多处生态地区严禁各类开发活动;3、"十一五"环保规划任务基本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实现;4、《重金属污  相似文献   

18.
郇庆治 《绿叶》2007,(11):51-51
6月29日至7月1日,笔者出席了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首届环境社会学国际研讨会"。其中一个大会发言小组的主题是"环境公民社会、环境非政府组织成长和环境保护"。有意思的是,原定的关于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成长环境及其功能发挥的讨论,自觉不自觉地转向了其民主制度保障及其政治参与机制议题。但问题是,环境挑战的民主回应的一般状况,或者说环境与民主的一般性关系应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19.
维权动态     
毛涛 《环境教育》2010,(8):49-49
<正>1.环境公益诉讼研讨会举行据《检察日报》2010年7月4日报道,山东省即墨市检察院与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近日联手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公益诉讼"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20.
美国曾经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如今环境议题成为撕裂美国的重要议题。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环境议题上互相牵制,难以达成共识。最近,美国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就是这种分歧的表现。但当美国1970年代开始环境立法治理污染的时候,美国社会上下和两大党之间高度一致。在此后,因为环境思想上的差异和代际转变,政党斗争、选举体制、利益集团等多方面原因,美国不同政治势力在环境议题上越发分裂。美国在环境议题上的分歧对中国如今解决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现在我国社会上下一致应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共识很宝贵,应该抓住难得的机遇期,为未来环境治理积极立法,留下宝贵法治遗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在环境议题上的利益变得多元,中国应该在环境治理上整合各方面利益,防止中国未来的环保事业被利益集团绑架。最后,中国应该明确环境议题的概念远远大于治理污染,为未来环境事业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