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亚洲象在我国仅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但是栖息地破碎化十分严重,面积不断缩小,并在不断退化或消失,对亚洲象的保护管理十分不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造成了大量的天然植被被破坏,一些法律法规的部分条款由于注重了对植被的保护,而忽视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管理,间接导致了栖息地质量的下降或消失。要做好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管理,需要对现有法律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允许采用人为干预的方式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退化的栖息地进行必要的改造,确保有足够的、质量较好的栖息地;同时需要将相互分离的生境斑块有机的连接起来,扩大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范围;对不同野生动物所造成的损失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赔偿。  相似文献   

2.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目前中国野生亚洲象仅存200头左右,分布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思茅南部地区和云南西南部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极度濒危状态。2005年7月,作为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象保护项目”的一名科研人员,我有幸来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一年的亚洲象野外研究工作。一年来,我的收获除了第一手的研究数据以及关于野生亚洲象的珍贵图片外,还有当地“人象冲突”的现状带给我的思考。“人象冲突”愈演愈烈据统计,…  相似文献   

3.
《绿叶》2016,(9)
"跟着大雁去迁徙"是2015年春季由民间保护机构与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一次全国性的爱鸟护鸟公益行动。活动利用最新的GPS环志技术,追踪候鸟迁徙线路,同步调查候鸟迁徙与重要栖息地的状况,同时与沿途的保护管理部门和民间保护机构深入研讨候鸟和栖息地保护的创新模式,推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候鸟保护。活动历时18天,追踪超过25000公里,调查了27个候鸟重要栖息地,开创了我国候鸟与湿地保护行动的先河,对候鸟与栖息地保护、公民科学的发展和公众参与自然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栖息地与周边社区相互交叠,社区居民生计高度依赖于栖息地的自然资源,社区农户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四川省典型县域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农户响应大熊猫保护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区农户多数积极响应对大熊猫的保护,参与保护管理部门的宣传培训,提高生计多样性和收入来源,同时减少薪柴采集、割竹挖笋等对大熊猫栖息地有直接干扰的行为,少数农户参与过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社区的积极响应是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未来保护政策应加大力度鼓励社区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以提高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赠曲河流域开发规划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该流域实施梯级电站建设,存在淹没实物指标较大、破坏保护鱼类栖息地和淹没尾矿库等问题。论文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防护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调整规划河段范围、放弃支沟引水、调整梯级正常蓄水位和枢纽布置以及搬迁尾矿库等优化调整方案,为规划的合理实施和规划环评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老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南京老山森林生物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研究了其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了多项对策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发展,如对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包括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栖息地保护之间的关系、禁伐天然次生林和加强对缓冲区的保护、种群的优先保护模式、廊道的建立、全面整体的保护利用、深入开展科研、扩大宣传教育,以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法规条例,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十大汉语方言区之一,徽州方言是一种极具特点和研究价值的方言;同时徽州方言又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歙县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他们对于徽州方言使用和演变的感知,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徽州方言的存在状态及其未来的某些走向,这是拓展方言演变研究路径的重要尝试。调查结果显示,歙县属于双言现象区,当地居民在使用徽州方言的同时也使用普通话。从年龄差异上看,老年人比年轻人使用徽州方言的频率更高。虽然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喜欢使用当地的徽州方言,并赞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徽州方言,但是从现实需要以及下一代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教育中看,当地的徽州方言面临着萎缩的危机。徽州方言的这种演变趋势主要是受到人口流动、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政策、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徽州方言保护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案情回放坐落在中国西南的大凉山区于2001年春天在雷波县境内成立了麻咪泽自然保护区。那里森林形态复杂,水资源丰富,生长着茂密鲜嫩的竹林,是大熊猫的理想栖息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长期不懈地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大熊猫是国家的珍贵保护野生动物,不能滥捕滥杀。  相似文献   

9.
万雯  韦杰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0):954-956
正确、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世界遗产保护与边缘带旅游发展的关系,管理好世界遗产,确保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信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重要体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遗产保护、边缘带旅游发展及两者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遗产保护(得分0.688)属于中等水平(Ⅲ),旅游发展(得分0.382)等级为差(Ⅴ),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综合协调性(得分0.67)等级为中等水平(Ⅲ),即比较协调但边缘带旅游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0.
缤纷资讯     
全球老虎野外栖息地缩小四成123美国国家鱼类和野生动物基金会近期发表报告称,在过去10年中,全世界的老虎野外栖息地面积减少了40%。当前,野外的老虎栖息地面积只有历史最高时期的7%,在印度南亚次大陆,老虎的野外栖息地面积消失得最多。科学家们呼吁组织跨国界合作项目保护老虎  相似文献   

11.
高效组合人工湿地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中,同时也暴露出其存在湿地结构、湿地稳定性、运行管理可持续性等问题。通过构建螺蚌鱼草菌藻生态系统无缝嫁接植入人工湿地中,解决了传统湿地生态稳定性一般、季节性影响较大、运营维护成本高等难题,在物种多样性保护、当地生态系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库库区及水库下游造成的不利生态影响,针对减水河段鱼类产卵繁殖的有效保护问题,以鱼类产卵期栖息地生境需求作为主要生态约束因子,结合生态水力学法、目标物种栖息地生态水文学特征的数字化处理与水温适宜性,建立了考虑鱼类产卵期栖息地需求的生态调度过程确定方法,以古水电站为例,选取光唇裂腹鱼为主要保护对象,获得了古水电站的生态调度过程,较好地保留了天然径流过程的涨落水变化和流量脉冲过程对光唇裂腹鱼产卵刺激的水文信息,使得光唇裂腹鱼获得更适宜的水力学环境,提升产卵概率,有效保护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界,森林是野生动物特别是陆生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场所。在我国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林区内,或者以林区作为主要的栖息地。因此,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森林的生存和发展。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保护好栖息环境。同时,保护管理好野生动物对于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与野生动物,同属自然资源,但又不同于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森林与野生动物具有再生性,属可再生性资源。但这种再生性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只有通过科学的保护、培育、繁殖和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发…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在短期内造成了极大困难,但也给当地遗留了大量的地震遗存,拥有重要的科学考查、科普教育和纪念价值。后重建时代极重灾区面临的旅游发展问题大同小异,虽然开发了许多新项目,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当地自然环境禀赋各异、少数民族文化开发程度低、旅游商品外来化严重、旅游安全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促进山区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大型湖库水源地是当地政府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对广东省万绿湖、湖南省东江湖和四川省升钟湖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水源以分级控制为主、经济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人口流动以有序迁移为主的发展保护模式.同时,以引导性发展为区域先行,环境保护规划、人口流动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编制、同时实施、同时评估.该模式可为我国受到湖库型饮用水源大面积保护区范围影响下的山区乡镇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曾作为广州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流溪河,因水质问题而被调整为备用水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被大幅调减。流溪生态保护中心从2015年开始对流溪河支流沙坑涌开展多次调研,撰写了研究报告,认为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环保监管人手不足等是沙坑涌污染的重要原因,类似的支流"贡献"了流溪河98%的污染。基于调研,流溪生态保护中心在2016年将工作重心调整至流溪河支流源头的保护上——开展社区工作,从个人健康出发提高当地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引入社会资源,在支流源头社区开展农产品加工作坊、垃圾不落地、环保电影放映等活动,协助当地人们探索将水源保护与社区传统、经济利益相结合的综合收益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20,(Z1)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目前为止,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共有6种。引起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不同于已发现的人类冠状病毒,在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后,鉴定为第七种冠状病毒(2019-nCoV)。这次疫情再次提醒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好野生动物栖息地、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避免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是防止这些传染病发生非常重要的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是纯正的野生亚洲象的天然故乡和永恒乐园。这里的亿万年神奇,因象群的存在而充满传说和梦想;这里的斑斓色迷人,因野象的出没而更加诱惑和煽情。然而,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前,这里是人类捕杀大象的屠宰场;而后,这里却成了大象肆无忌惮、"鱼肉"村民的人象角斗场……据知,一二十年前,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尚不足百头,如今已繁殖到约300头。在西双版纳的40个乡镇中,遭到野象侵扰的就有38个;自1991年到2002年,大象肇事事件共造成75人伤亡,4000多头家畜死亡,其他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达摩克利斯双刃剑又一次高悬在人类头顶:如何化解这因保护野生动物而产生的又一轮生态矛盾?如何处理这自工业革命以来动物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的人畜"二次世界大战"?如何避免陷入保护、发展、破坏的恶性循环?窥一斑而如全豹。欲寻良策,不妨试看---  相似文献   

19.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具有饮用水源、栖息地、水产品供给、人文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邛海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出现了面源污染严重、区域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湿地萎缩、面积减少等环境问题,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重。本文针对流域主要环境问题,探讨并提出了邛海生态环境保护以湖泊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以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障和生态保育为核心,实施生态调控、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并举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1979年天山巴半布鲁克区外贸站从博斯腾湖引进麝鼠1000余只,放养 于巴音布鲁克大小尤勒都期治泽地后10年内的资源消长,本报记者麝鼠不同栖息地的环境状况,外形特征,引进麝射种的利弊及其保护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