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鞠鑫 《环境教育》2022,(8):54-57
<正>生态文明教育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素养提升、学校的特色发展、家庭社企的生态持续耦合共进,已经培育生成了靖江地区区域绿色环保生态的主导力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对于关注环保、具有环保意识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绿色理念,深入开展青少年环保特色志愿服务,创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动员组织更多的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并进而影响社会公众为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孙嘉悦 《环境教育》2022,(Z1):42-44
<正>青年是建设国家的中流砥柱,承载着祖国的希望与寄托,帮助青年学生掌握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创造并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全球性生态问题日益加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3.
乐益矣  曾铮 《四川环境》2023,(1):293-299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改革,多元化局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复杂,生态环境监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当前生态环境监管的背景、“互联网+监管”的背景及系统介绍,重点从环境执法监管、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决策3个方面研究“互联网+监管”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刘莺 《环境教育》2023,(3):38-39
<正>谋划生态环境教育“大思路”,搭建生态环境教育“大平台”,开设生态环境教育“大课堂”,重庆市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力度,加快构建环境教育体系“四梁八柱”。近年来,重庆市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力度,加快构建环境教育体系“四梁八柱”,环境教育“走深走实”,取得积极成效。谋划生态环境教育“大思路”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争取支持。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向市人大专题汇报生态文明教育立法工作,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规定》纳入了全市立法计划,努力通过立法健全生态文明教育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以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为根本,城市饮水"双源双线"工程建成使用,百万市民喝上放心水。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7%。市区、县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审视人类文明演进历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例子比比皆是,给人以深刻启示。对待生态文明的基本态度和理念决  相似文献   

6.
魏馨 《环境教育》2022,(4):61-63
<正>通过深耕课堂教学,推动环境教育与美术课程的融合,为环境教育进校园提供有力“抓手”,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是解决现有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发挥其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实现全民共治、共赢、共享。而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在整个生态环境教育体系中占据了关键地位,加强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将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8.
低碳宣言     
《环境教育》2023,(4):1-4
<正>低碳宣言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与形式,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从我做起,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将生态文明理念变成行为习惯,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学校简介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成立于1996年,学校坚持“让每个生命开出自己的花”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成“充满活力、多元共生、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真语文示范学校”“全国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等称号。学校先后六次荣获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基于差异的个性化课堂实践体系”课题荣获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环境是永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在绿色永州背景下,高校应突出课程育人,完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体系;突出文化育人,营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文化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杨蓉 《环境教育》2022,(4):44-45
<正>在高中学校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们形成崇尚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的理念,是建设绿色校园的核心要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云南省教育厅于2021年12月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资源开发与市场》杂志是由四川省科技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家综合性学术期刊,1985年创刊,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RCCSE中国核心期刊、万方数据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来源期刊等,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生态建设,是我国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在遵循因地制宜、渐进性、本土化、朴实性以及综合性原则的前提下.需要重点开展优化开发格局、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系统、扩大生态修复范围、优化体制机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并从“责任”、“保障”、“机制”三方面构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围绕教育成果,在“五有”上见成效;围绕发展提升,在“五力”上下功夫。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时代受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树立起生态环境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推动全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在“五有”“五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和实践中,一方面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指数构建方法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刻意追求统一的指标体系而忽视了不同行政层级间的差异性,对层级间指标衔接等问题缺乏考虑。依照生态文明内涵以及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生态文明考核指标要求,提出各行政层级构建“橄榄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框架体系。该指标体系强调国家的顶层宏观引导作用,并以市县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为基础,向上构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向下构建乡镇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体现“国家—省—市县—乡镇”之间的整体性、衔接性、协调性,真正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是“自上而下引导力”和“自下而上推动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服务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开展和长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是陕西省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实施全民生态环境教育、提升全社会生态环保能力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近日联合印发《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获得省级绿色文明示范  相似文献   

16.
读者评刊     
<正>@哲夫:"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很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离不开环境生态经典图书,传播和构建生态文明先进理念,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提高读者生态保护意识。当下书籍市场芜杂喧嚣,泛娱乐化倾向严重,选出几本生态环境的好书推荐给人们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试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应当包括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等内容。立足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需求,本文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解构为四大板块:绿色高效决策制度、生态有价评估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与生态优先考核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了各项制度构建工作的具体内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将为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提供系统保障。  相似文献   

18.
韩潇  张利涛 《青海环境》2023,(4):157-164
人民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特质,其实践要旨是在生态治理过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以及依靠人民力量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旨在践行生态文明过程中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在生态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利以及在共建共治共享过程中体现人民性价值理念。青海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新征程中,要对准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生态价值理念相对滞后以及制度体系构建不够健全等问题,聚焦党的领导、价值引领、制度供给和群众参与四方面,构建筑牢坚强核心、实施民生工程、构建制度体系和激发内生动力为主的优化路径,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在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利用社会工作视角介入环境教育,整合社会资源,激励全民环境保护行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是由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和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所导致的问题,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失调。近年来,社会工作学界开始将生态环境领域纳入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及实务的范围,实践中已经有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环境保护、社区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  相似文献   

20.
十堰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但十堰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巨大挑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系统脆弱,因此需要从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体系、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体系、集约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循环低碳的城乡一体化体系、系统规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节约适度的生态文化体系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