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2011年毕业后就投入到公益环境保护的行业中,目前已有近5年的时间。在这个叫芜湖生态中心的机构里关注着安徽南部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关注着垃圾管理体系的环境工作。我们每一个全职工作人员都是安徽人,都热爱着自然,爱着春夏秋冬,爱着身边的河流、植物、飞鸟……我们期待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于是投入全身心的精力为环境保护而努力,有大量的志愿者和我们并肩工作,我相信这是个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工作,需要每一个公众与市民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陈伟 《绿叶》2014,(7):26-29
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的根本方法不是依靠科技进步,而是依靠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工业文明转变到生态文明。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各种制度的建立、经济的转型、生产方式乃至意识层面的转变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应加大对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与投入。对《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条文修订的历史分析可以清楚地揭示立法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时事     
《环境教育》2023,(Z1):10-11
<正>微博@生态环境部:【“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举行】为繁荣生态文学创作,推动生态文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生态文学第一场绿色之约——“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1月31日线上举行。会议以“生态文学:碰撞·融合·突破”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山西省内的60多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等,就生态文学的时代使命、思想内涵、创作手法等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2023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4.
元月4日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苏森同志就全省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西宁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其它环境保护热点问题专题听取省环境保护局局长康维新同志的工作汇报,对搞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三项要求:1各地要切实落实工业污染防治措施;2要把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全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来抓;3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以优质的服务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元月5日 为有效实施《青海省主要工业污染源2000年达标排放计划》,省环境保护局印发《青海省2000年工业污…  相似文献   

5.
时事     
《环境教育》2023,(4):10-11
<正>微博@生态环境部:【“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举行】为繁荣生态文学创作,推动生态文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生态文学第一场绿色之约——“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1月31日线上举行。会议以“生态文学:碰撞·融合·突破”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山西省内的60多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等,就生态文学的时代使命、思想内涵、创作手法等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2023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生态文学从无到有,是社会发展进步使然。生态文学其实就是生存文学,如果丧失了生存条件,一切其它的什么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将会丧失并毫无意义。有着中国"环保之父"之誉、国家首任环境保护局局长的曲格平这样评价哲夫:哲夫是一名我看着成长起来的、有责任心的、有才华的中国环境文学战线的领军人,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任诗桐 《绿叶》2022,(12):62-66
<正>在她的视野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灵性,都值得被尊重。自然是一个整体,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与其他动植物同处在一个系统中。而人类不仅仅要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界万物,甚至更需要向大自然取经和学习。“生态”一词,原本指的是在自然环境范畴内,生物生存的状态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今,这一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扩展到了各个层面,如政治生态、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8.
绿色企业家     
环境保护在美国如同在全世界一样,一直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愈来愈严格,并且处理工业废料的成本也日益高涨,这就为富有事业心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风险投资的资本家创遍了逆流而上的发展机会。美国环保行业迅速发展,从1885年开始,每年增长率都超过20%,199O年营业额高达75O亿美元,还涌现了一批“绿色企业家”。  相似文献   

9.
贾卫列 《绿叶》2013,(9):52-57
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等五个层面,但当前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还比较肤浅,还是停留在环境建设即环境保护这个层面。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最亟需的是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反Px事件.就暴露出我们在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的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0.
节能减排是是中国政府和国家环境意志的体现;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污染减排本质上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同步、并重、综合)的具体措施;是环境优化经济的具体体现;是环境保护在宏观和战略层面参与国家决策的具体渠道;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2008年,环境保护部成立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本刊邀请总量控制司司长赵华林就污染减排工作的背景意义、重点、疑点等环保工作者和读者最关心的问题谈谈他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态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蔡正邦  张莉 《四川环境》1994,13(2):5-11
本文首次提出生态文化概念。从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生态工程学、生态文学、生态艺术角度出发,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污染治理,提高到生态文化高度;从历史上论述我国生态文化的源流、发展,以新的理论贡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环境教育需求的产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环境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在国家层面奠定了追求绿色发  相似文献   

13.
<正>到2015年,如果算上大学时光,我在长沙市已经居住了13年。我对这个城市的污染有了亲身的认识和体验。其中,我最为痛心的是湘江的水污染。大学、医院、交通、厂矿企业、科研机构、全体居民的所有生活污水,滚滚滔滔,全都流入了湘江。在长沙读大学的时候,湘江的水是多么的清澈啊!每当坐轮渡时,我总喜欢站在船边,看水中一条条的游鱼。现在是一片浑浊,什么都看不清。那时一到冬天,我就往湘江捡贝壳,那里是一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明显提高,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到法律层面和现代先进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并给予了极端关注和重视,已形成一种国际大气候,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觉悟和自觉性明显增强。但是,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值得注意并应加以解决的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和自然规律的一些现实问题。在农业生态环境方面,最为突出的是缺乏一盘棋的思想。各行各业和部门之间没有大生态、大环境、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想。虽然都在呼吁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但存在互不协调、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从中央和自治区一级早已树立大生态、大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并将生态环境提高到文明的高度给予了极端关注和重视,但在县级以下基层的决策和执行层次上还没有完全按照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始终;宣传力度不够大、执法不够严,群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还没有把关注生态、爱护生态、保护环境作为一个文明的标志和社会行为规范来对待,更没有把它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对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严谨的科学决策与执行机制。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了10个方面的看法和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疆农业持续发展及有关人员研究,为决策、执行等各方提供参考并多层面讨论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他把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上升到教育层面,把治沙故事演变成“种树植心”生态课堂,把热心公益的微光汇成了星河,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沙漠化治理中来。“欢迎加入‘种树植心’志愿者行动!种树植心就是经由自然,回到自身,唤醒和滋养本心的知行合一!种树植心指向我们的精神家园,让人得以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16.
正书籍承载着人类伟大的思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世界环境史上,有许多绿色著作以其对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影响和推动了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一种思想理论的产生,绝非偶发和突然。生态文明的理念从萌芽到诞生,从幽若微光、星星之火,到渐成燎原之势,直至今天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05,(5):80-80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共同努力。作为工业企业来说,面临的压力及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尤为重要,如何做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每一个工业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刊记目前来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南阳汉冶钢铁有限公司就工业污染治理这一话题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8.
贺震 《绿叶》2022,(Z1):76-79
<正>当下,环保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多,优秀的作品更少。这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广受社会高度关注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与生态文学的关注者,笔者对此有着强烈感受。在这种情况下,环保题材长篇小说《底线》,显得尤为令人关注和振奋。作者万加华先生是《中国环境报》特约评论员,我与他在那年报社召开的评论员年会上相识后,彼此引为知己。是故,《底线》甫一出版,加华先生便惠寄一册。捧读之后,不禁为之称好。可以说,《底线》是以文学的方式宣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功尝试,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难得的艺术佳品。  相似文献   

19.
李义天 《绿叶》2008,(6):29-43
生态破坏的症结在于人类社会政治结构本身——阶层制。谁为当代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付费,而又是谁从中受益,这是环境正义运动的核心问题。地区共同体——让民众和社群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态命运和社会命运,也让民众有权探寻一种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这一生态政治学的典型处方,难以克服生态系统连贯性与人类政治结构分割性的矛盾。生态社会主义倡导消除资本主义,消除由逐利而来的排他性紧张关系,提供了一种全球主义的生态拯救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宣传:讲好内蒙古生态环保故事,不断提高传播感染力、影响力;社会宣传:多方联动,共同构建环境宣传大格局;环境教育:以点带面夯实基础,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讲好内蒙古生态环保故事,打造生态环境宣传"尖兵"队伍,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成为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的生态环境保护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