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李菱、张倩、徐志立、施曼姝、周佳奇、汤春锋、施海鸥、张杰、陈昌笋、潘可托、周丹丹……他们是浙江省生态环境铁军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锦绣华章。生态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生态环境改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在生态环保这条艰巨而漫长的道路上,浙江生态环保人默默无闻,艰辛付出,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努力拼搏。  相似文献   

2.
高敬  胡璐  黄垚 《绿叶》2022,(9):9-14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色答卷”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夏日的白洋淀,碧波荡漾,荷红苇绿。辽阔的水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头潜鸭幼鸟跟随“父母”在芦苇丛中穿梭。这意味着,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将白洋淀作为了繁殖地。  相似文献   

3.
时事     
《环境教育》2023,(Z1):10-11
<正>微博@生态环境部:【“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举行】为繁荣生态文学创作,推动生态文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生态文学第一场绿色之约——“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1月31日线上举行。会议以“生态文学:碰撞·融合·突破”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山西省内的60多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等,就生态文学的时代使命、思想内涵、创作手法等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2023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4.
时事     
《环境教育》2023,(4):10-11
<正>微博@生态环境部:【“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举行】为繁荣生态文学创作,推动生态文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生态文学第一场绿色之约——“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1月31日线上举行。会议以“生态文学:碰撞·融合·突破”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山西省内的60多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等,就生态文学的时代使命、思想内涵、创作手法等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2023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保产业》2022,(6):16-23
<正>2022年6月“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2030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节点。生态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环境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增强生态意识,践行环保理念,以绿色引导自己,引导他人,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遇上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就是生态文明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就我自己而言,我有如下几个身份,可以从我做起。一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时间比较短,是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并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而由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之一。《规范》通俗易懂,简单易行。那么,按照《规范》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目前有3万多个乡镇,5万多个村民委员会,4亿多乡村人口,这意味着乡村兴衰影响着国家兴衰。因此建设“美丽中国”,最好的起点在乡村,最好的抓手在乡村,最容易出成效的领域在乡村生态。“美丽中国”和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逻辑“美丽中国”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指引“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具体回应,“美丽中国”提出并构建了一个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视野,也成了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引。“美丽中国”的价值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乡村生态振兴也是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9.
孔炯 《绿叶》2012,(12):83-86
“美丽张家港”,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画卷; “绿色新崛起”,一个生机盎然的科学理念; “生态新家园”,一个令人向往的诗意栖居。 从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再到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从全国首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诞生,到成功搭建生态文明基本框架,再到首届江苏省“生态文明号”评选活动中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近年来,张家港始终秉承“环境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铺开了一幅“美丽张家港”生态文明的新图卷。  相似文献   

10.
<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之路上,天津环保人励精图治、精细打磨,逐渐形成了“我是小小生态环境局长”“天津环境文化节”、六五环境日等环保宣传特色品牌活动,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天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并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本文阐释了我国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转变的新时代水生态环境保护内涵,从国内视角梳理我国水污染防治实践取得的成效,识别美丽中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制约性问题,首次在全国层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障情况进行国际对标分析,提出以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为指引、以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基础、以“三水”统筹系统治理为路径、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阳春三月,桃李争艳。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理事会,也代表全行业,向今天参会的女企业家和全国生态环保产业所有女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希望你们发挥巾帼精神,投身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事业,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种行业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姿。在生态环保行业,我们的女企业家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上拼搏实干,在产业科技创新前沿勇攀高峰,在奉献社会“六稳六保”和家教家风建设中主动担当,在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针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浅绿化”“片段化”和“眼前化”问题,提出绿色育人要从“浅绿化”到“深绿化”、从“片段化”到“过程化”、从“眼前化”到“长远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1]。提出到2035年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  相似文献   

14.
蒋涛 《环境教育》2023,(6):86-87
<正>学校成立“绿色低碳生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节约小达人”“光盘行动”等活动,形成绿色低碳活动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成员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滨州实验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和绿色行为素养,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进校园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近年来学校与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周边社区正式建立结对协作关系,结对协作机制持续深化,协作领域不断拓展,协作内涵进一步丰富,累计落实重点实事20余件,实施重点项目10余个。  相似文献   

15.
杨蓉 《环境教育》2022,(4):44-45
<正>在高中学校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们形成崇尚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的理念,是建设绿色校园的核心要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云南省教育厅于2021年12月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环保网络学院是面向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的远程教育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研究背景绿色大学:背景与研究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爆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自1972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围绕着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突出环境问题的需要,每10年左右实现一次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大跨跃",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与模式。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逐步构建了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包括完备的生态环境规划政策体系、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绿色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新格局,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全产业链思维打造绿色产业体系,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建设美丽白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作为吉林省西部重要生态屏障,白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强市,突出环保优先地位,打生态牌、走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3]。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系列“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环境教育活动,推动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不断“走在前、开新局”。生态保护启新程,环境教育润无声。近年来,滨州市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围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以“美丽滨州·绿行未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开展了系列“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环境教育活动,推动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不断“走在前、开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