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简要介绍俄罗斯生态文学家普里什文的生活背景、主要作品和写作特色,分析了普里什文的和谐生态理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普里什文把超前的和谐生态理念融入文学作品,留给我们深深的思索和启迪,让我们理性的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导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单力 《环境》2005,(4):36-36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种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2005年的春天里慢慢发酵。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开采过度的状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矿区的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利用和发展,从构建生态产业链、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几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实现和谐矿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沅陵县把生态创建的理念紧紧的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依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通过"抓基础、兴产业、促和谐"三步骤循序渐进,在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达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地球、敬畏地球、规范人类行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7,(8B):15-17
北京自申奥成功以来,认真贯彻“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理念,在“生态治河、人水和谐”的治水思想指导下,走出了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生态治水之路,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为建设首都宜居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水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与自然关系特征的历史回顾,进而对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发展观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文明要求人们克服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实现物质生产生态化、生活方式生态化、社会制度生态化,构建以生态产业为标志,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为特征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是现代化的人与自然共生。我们可以从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与基本途径、重要意义出发,深入探究生态文明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党和国家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深入认识后提出的现代化国家建设新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准确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以连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自然要素的生态产品为切入点,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降低发展的环境负荷,构建“两山”转化机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是现代化背景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贵阳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不断在践行中寻求新的和超越发展的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不仅要依靠党和政府,重要的是依靠公众积极、主动、有序的参与。通过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繁荣。一、要培育公众参与的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践告知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创新公众参与形式,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11.
程鹏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1-14
可持续发展是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其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良性循环.结合实际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绿色科技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不断升级.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21世纪,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小其负面效应.绿色科技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双赢的科学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绿色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努力减少或减轻科技对环境和生态的消极影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在阐述绿色科技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科技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在中国发展绿色科技及绿色科技产业.  相似文献   

13.
绿色消费模式与循环经济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具体形式,它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绿色消费模式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逐步深化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环境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本文旨在论述和谐社会构建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途径,以便逐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要求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系。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保证当代人和未来人能否享有真正福利的基础,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把握可持续发展观中的和谐环境伦理意蕴入手,就找到了解读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持续发展观内涵中具有丰富的和谐环境伦理思想。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趋同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类世代永续长存”与和谐环境伦理是相符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全球性问题”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
李树华 《交通环保》2004,25(6):33-36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包含了生态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与发展的,人类生态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法天”、“胜天”、“通天”三个阶段。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生态思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7个自然保护区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基础工作薄弱、经费不足和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等问题。应加强立法、建立条块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保护区经济补偿机制,加强规划,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当前世界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新思想、新观点,结合国际自然资源保护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通过①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特点;②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影响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主要问题;③促进中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几点认识等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较为实际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