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来源于生产实践与社会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间,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需要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因而逐渐产生了自然资源数量耗减、质量退化和环境生态失调等种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讨论。资源经济学就是人们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经济课题。资源经济的考察研究是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资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建设和发展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大,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亦大,生物资源不断减少,已经危及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其中矿产自然资源又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与此也日益破坏者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何种措施来以最小的环境代价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而有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刘思源 《环境》1995,(10):17-17
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及信息。按资源的属性特征,可将其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种。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环境资源属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信息、管理方式、劳动力、人才、资金等则属于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属硬资源,它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资源属软资源,通过其作用于硬资源对经济起增值作用。由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也有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也是指导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基础。它的提出具有科学和历史的必然性。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有助于人们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全面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并指导人们更深一步地进行我国的经济改革。最终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有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持续发展自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再也不能走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从现在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达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近年来人们更多的使用了“持续发展”一词,“持续发展”一词的确切定义,最早见于世界自然保护战略(IUCN,1980),其定义为:“为使发展得以持续,必须考虑社会和生态因素以及经济因素;考虑生物及非生物资源基础;以考虑替代行动的长期与短期优缺点.”在80年代,持续发展的概念,也已经从狭义概念向广义的概念变化,狭义的概念大体涉及“环境上持续发展”,即在整个时期内有最佳的资源和环境管理,例如:“环境上的持续经济发展是在整个时期内,在保持自然资源的机能和质量的条件下,寻求最大的经济发展的净效益”.现在变化到:  相似文献   

7.
环境价值与经济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自然资源是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本身也是自然资源.所以,环境和自然资源可以统称为环境资源.环境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从脱节到结合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总是处于分离、脱节的关态.主要表现是:在思想上,缺乏和谐和协调发展意识,缺乏资源意识、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理论上,认为没有劳动参与或不能进行市场交易的资源、生态、环境没有价值,可以任意取用和浪费,不必对其进行什么核算,从而引导人们单纯追求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终使经济发展走入岐途;在政策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衰减,淡水资源减少等,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进行反思。作者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发展高新技术和建设绿色文明提出了建议。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产技术体系的特点有关人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追求更幸福、更完美的生活,不断开发、研制新的技术,来增强自己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曾经因获得胜利而陶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与社会因素、人口增加和人们的消费意识有关外,与人们对科学技术体系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农业文明时期,农业技术的特点是大量开发土地资源。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难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于是便引发了大规模的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使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流失和沙漠化,滚滚流沙吞没了一个又一个富绕丰美的伊甸园,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中美玛雅文明、西亚的巴比伦文明、中国的西域文明,就是这样先后被湮灭的。在工业文明时期,工业技术具有极强的同化和吸收自然资源的能力,它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的增强,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成为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随着节能减排概念的提出,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推动意义。本文就主要针对节能减排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生态悖论     
《环境》1997,(6)
悖,违反,违背之意。悖论是指一切与人们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结论。生态悖论就是生态学中出现的悖论,其概念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自然界所固有的规律性,将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致使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灾难,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严  相似文献   

11.
“绿色经济”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应对金融风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的重要对策,这一点已经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我国政府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方面的具体部署。目前,人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论述,这对于我们建立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起到了很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以控制温室气体为主要内容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但是,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争议。我们不是自然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的判断缺乏专业知识,但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程度日益加剧,人类过度依赖和消耗矿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人类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如污染)和气候问题(如臭氧层破坏、酸雨、雾霾等)也不少见。人类如果不改变这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好多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高效的经济利益,导致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等严重后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能够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人工技术系统,它凭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有效发挥了作用,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增多。因此,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关注的重点已经转向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已经不足以支撑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排放的污染物过多,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由此,威胁到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顺忠  杨贵珍 《环境》1999,(11):16-17
伴随着生产手段的根本变化,人类经济文明经过劳力经济时代、自然资源经济时代,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走出自身发展和生态发展两难选择的困境,为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曙光。发展方式的创新在自然资源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偏重开发自然资源,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结果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全球气候变暖,土地退化沙化,物种灭绝加剧,环境不断恶化……相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于车辆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车速与车流量都到达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有效采取措施减少相应的交通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了相关政府,环保工作者以及公路规划者的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17.
水是分布最广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类生活需要水,工农业生产需要水,万物生长也离不开水。水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发挥着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但是,水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很少引起重视。随着世界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水污染也在扩大,使人类与水量、水质之间出现了尖锐的矛盾。这是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它不仅涉及技术经济问题,还涉及社会问题。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是如何提高钢铁企业循环用水率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告艺术论     
本文分析、论述广告艺术化现象的社会和历史动因,认为广告"艺术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最根本的动因是经济基础及由之决定的经济与市场环境。在广告的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这一争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达到高峰。此后,随着西方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广告"两性"之争渐趋平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广告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在笔者看来,这恐怕也只是在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当代语境下广告的一种自我粉饰罢了。  相似文献   

19.
卢正全 《环境科技》1989,2(4):20-23
城郊农村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但农业比较发达。它毗邻城市,具有交通方便、市场广阔,信息灵通等特点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利用这些特点条件和优势。如何根据市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优势,建立一个稳定而持续发展的城郊型农业生态系统,以解决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与发展的需要、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农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与人们生活需求之间等的矛盾。体城郊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启动建设生态省,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可以说,建设生态省,是立足省情,把握形势,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战略意义,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抓好生态省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目标,总的要求就是努力建设“六大体系”:到2020年,在全省初步形成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体系;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从而全面增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摘自山东省省委书记张高丽在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把山东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