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第一台万吨级海水淡化设备,已由天津津南区宝成集团通过引进法国威尔公司(EN TR O PIE)全套技术制造完成,2006年年初正式移交泰达新水源公司,它将为开发区一期海水淡化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该设备已在泰达新水源公司基本安装调试完毕,开发区一期海水淡化能力日产将达1万t,今  相似文献   

2.
中国首台万吨级海水淡化设备在天津泰达新水源公司正式安装, 这标志着总投资1.6亿元的天津开发区海水淡化一期工程进入主体设备安装阶段。该工程预计将于2006 年6月投产,日产淡化海水达到1 万t。据介绍,这套“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引进法国威尔公  相似文献   

3.
莫雯 《环境导报》2003,(1):15-15
中国拥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海水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海水资源,成为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共同思考的问题……海水淡化趋于成熟如今,海水淡化在天津已经形成了产业。目前,天津不少专家正力促这个城市建成万吨级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工程。这项工程可以为沿海城市节约近20%的淡水资源,并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天津大港发电厂生产的淡水不仅满足了全厂生产和部分生活需要,而且还生产出罐装和瓶装水投放市场。这套海水淡化装置将海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引入压力低于与海水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的容…  相似文献   

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1):45-45
列为本市重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的低温多效万吨级海水淡化产业化示范工程已在开发区开工建设,预计2005年底投产。届时可达到日产优质淡水1万吨,最终达到日产淡水2万吨的规模。这一工程不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其技术水平也是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5.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1):37-37
从1996年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筹建,到2006年泰达污水循环再利用顺利开展和海水淡化装置的建成,仅仅10年的时间,就做成了全国领先的污水再生综合利用基地和大规模海水淡化基地。它们也共同组合成泰达“水资源循环链”。2005年6月26日,对污水处理厂的员工来说,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温家宝总  相似文献   

6.
绿色技术     
《环境》2004,(7):56-57
我国首台海水淡化装置问世,环保型汽车刹车片实现产业化,水污染自动监测器问世,日本用新蛋白质分解汽车尾气,生物化学结合治沙。  相似文献   

7.
海水淡化意义重大,有助于促进水源多样化、改善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为指导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当前,海水淡化产业在我国已具备可行性,并且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I0001-I0001
<正>日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的海水淡化进京工程已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准,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如获批,这一工程将在年底动工建设,预计最快2019年投产并开始向北京输水,届时可日均淡化100万吨海水,满足北京约1/3的用水需求。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70亿元。其中,制水工程一期为每天100万吨,投资70亿元;曹妃甸至北京铺设270公里输水管道,投资100亿元。目前,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输水管道运营公司已经完成注册。淡化后的海水直接进入北京的水厂,预计成本为每吨8元。  相似文献   

9.
海水淡化装置一般都庞大笨重,成本高昂。为了解决这些弊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日前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可以手持的海水淡化装置,它可依靠电池供电,为海水淡化装置在沿海干旱地区的普及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4):43-43
为加快建成滨海新区新的湿地,建设泰达生态新区,日前,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从挪威阿能氏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污水处理“生物流化床”技术。经该设备处理生成的日产1.25万t清澈中水,将作为再生水源源源不断流入环绕西区的景观沟渠和人工湖泊,在西区形成新的人工中水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1.
杨伟利 《环境》2007,(11):74-77
在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所有改善水质和扩大水源的方法,均为世人所推崇,其中,海水淡化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经历起步期之后,我国海水淡化领域正向产业化方向迈进,并取得了长足进步.2006年底,我国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15万吨,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这些淡化过的海水在作为工业用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产海水淡化装置铝黄铜换热管腐蚀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产万吨级LT-MED装置铝黄铜换热管的腐蚀情况。方法通过对设备现场调研和腐蚀产物分析,对换热管的腐蚀类型和腐蚀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腐蚀的危害性进行判断。结果铝黄铜换热管在凝结水侧发生全面腐蚀和点蚀,在海水侧主要发生轻微脱锌腐蚀。结论铝黄铜换热管在凝结水中腐蚀率很低,其全面腐蚀可以接受。换热管在凝结水侧的点蚀轻微,可对其进行定期检测。铝黄铜在海水侧的脱锌腐蚀轻微,可以忽略。换热管腐蚀程度轻微,不影响水质和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3.
高峰 《环境》2011,(5):46-49
目前,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00-2009年,全球海水淡化业务的市场规模总额为约300亿欧元,预计2010-2016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将约为290亿欧元。  相似文献   

14.
反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将广博的海水资源转化为紧缺的淡水资源,为解决水资源的紧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该技术有着经济环保的优点,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本文着重探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海水淡化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关注海水淡化技术的成本和水质,缺乏对海水淡化水资源效益的量化评价。根据ISO水足迹理论,划定海水淡化量化边界,进行典型海水淡化工艺生产阶段清单分析,建立了海水淡化水足迹量化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低温多效蒸馏水稀缺足迹比反渗透水稀缺足迹高出3~4倍,2种工艺的海水淡化水稀缺足迹的关键影响因素均为电耗;反渗透工艺的水劣化足迹均低于低温多效蒸馏工艺海水淡化。因此,在样本范围内,反渗透工艺的水资源效益整体优于低温多效蒸馏工艺。水足迹评价研究结果揭示,海水淡化生产阶段的水资源消耗和水质影响,有助于引导海水淡化技术向提高水资源效益和降低能耗、消除水污染的方向发展,以期为海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淡水资源日趋匮乏以及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海水淡化和风力发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江苏大丰的风能海水淡化工程为例,重点从制水生命周期成本、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知识产权市场等角度对风电海水淡化技术的环境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拟算的大丰市风电海水淡化装置的风电成本为0.75元/kW,制水成本为3.65元/m3;(2)考虑到二氧化碳的环境价值(80元/t),风电驱动的反渗透膜海水淡化法(WE-RO法)具有较为突出的环境经济效益;(3)中国的风电海水淡化技术方兴未艾,涌现出一批以风能为唯一驱动力的海水淡化技术专利。可以得出,在沿海缺水地区,风能海水淡化技术将具有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杨伟利 《环境》2006,(12):58-61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开表示:支持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这标志着海水淡化产业拉开了市场化进程的大幕,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5):37-37
从天津市20项重大工业项目现场办公会上获悉.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与新加坡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正式签订购水协议.自2009年初开始向天津100万t乙烯项目供淡化海水.日供水量2万至3万m^2.到2009年6月达到10万m^3/d的全负荷供水。此举标志着中石化天津100万t乙烯项目新增用水将全部采用淡化海水和中水。成为全国乙烯项目中唯一实现新项目增水不增淡水的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领域中钢铁工业是用水大户,临海建厂是未来中国钢铁产业布局的方向。向海洋要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海水直接利用于生产,可减少海水淡化成本、节约能源、降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就钢铁企业的海水直接利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可作为实际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海水淡化装置内舱碳钢防护涂层的耐热老化寿命。方法通过调整设备的温度及压力,模拟低温多效蒸发器半浸区工作环境,进行为期20个月的浸泡加速试验。以涂层的附着力随老化时间的变化情况、涂层颜色变化情况、涂层浸泡前后微观形貌和阻抗值为评判依据,在老化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外推计算,进行涂层热老化寿命预测。结果该涂料在该区域经过20个月的挂片试验,涂层表面均未出现起泡、锈蚀、开裂、脱落等失效现象;表面色差变化趋势相对稳定;干态附着力为10.9 MPa,经过20个月的测试,附着力为8.95 MPa;0.01 Hz低频阻抗(|Z|0.01 Hz)条件下,其电化学交流阻抗值由浸泡前的1.8×10^8Ω·cm^2下降为浸泡后的7.9×10^6Ω·cm^2。涂层阻抗的数量级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具有较高的阻抗值,具有较好的保护性能。经过老化经验公式进行外推计算,预测海水淡化装置内舱碳钢防护涂层的热老化寿命为13.33年。结论海水淡化装置内舱防护涂料具有长寿命热老化重防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