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盐田、养殖围堤、港口堤坝建设等开发活动使莱州湾西南部岸线变迁尤为显著,从而引起了海湾水动力环境的改变。为探究近50年莱州湾水动力环境对海湾西南部岸线变迁的响应,本文建立二维数值模型,研究莱州湾西南部3个时段岸线变迁对海湾潮流、纳潮量和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1968-2020年莱州湾西南部流速变化以减小为主,流速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盐田或养殖围垦区和新建港口附近海域。近50年,莱州湾纳潮量呈逐年减小趋势,大潮、中潮、小潮和全潮平均纳潮量分别减少5.85%、7.28%、8.85%和6.47%,围填海是导致纳潮量减小的主要原因。1968-2010年莱州湾整体的水交换能力有所提高,2010-2020年则相差很小;从局部看,1990-2020年港口附近海域的水交换能力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MIKE21 FM建立了钦州湾海域二维潮流模型,通过验证,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选取企沙镇-乌雷村连线和21.75°N作为钦州湾和茅尾海的湾口断面,计算了钦州湾和茅尾海的纳潮量;在潮流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保守物质的对流扩散模型,分别对有无径流条件下钦州湾和茅尾海的水交换能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纳潮量最大为17.1×108m3,最小为1.89×108m3,平均9.20×108m3;茅尾海纳潮量最大为5.5×108m3,最小为0.62×108m3,平均2.96×108m3;有径流时钦州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7.5 d,茅尾海半交换时间为9.3 d;无径流时钦州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为60.8 d,茅尾海半交换时间为45.4 d。  相似文献   

3.
2005年以来,钦州湾口外围填海规模近3000 hm2,岸线变化十分显著,对其上游茅尾海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建立钦州湾-茅尾海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从潮流特征、纳潮量、水体交换周期等方面探讨了2005~2015年间钦州湾岸线变化对茅尾海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的影响,其中,水体交换周期以总负荷的半交换时间表征,避免了单点浓度半交换时间表达中采样点位置不同导致的偏差,以及平均浓度表达中不同时刻水体体积差异带来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口外岸线变化使钦州湾湾口进一步缩窄,纳潮容积减小,茅尾海潮流流速和潮差减小,潮量减小1.30%~1.53%,半交换周期增加51 h,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能力均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4.
2002年1月到2005年12月通过多种方式对罗源湾海水中的FCB(粪大肠菌群)数量、来源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湾内主要水域FCB的数量在<0.02~≥24 /mL之间,入海河流、沿岸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以及海上网箱养殖是罗源湾海水中FCB的主要来源,其中湾内主要的入海河流FCB超标严重,入海河流是罗源湾内FCB污染的最主要来源.罗源湾内 FCB空间分布与盐度呈负相关(R2=0.84),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内腹海区高于湾口,近岸海区高于湾中央海区,表层高于底层,网箱养殖区高于非网箱养殖区,松山垦区由于受到河流入海的影响成为罗源湾内污染最严重的海区.  相似文献   

5.
为净化靠近海湾的厦门筼筜湖受污染的湖水,进行了纳潮排污的试验。经过分析计算,发现海水难于进入内湖,从而得出应采用渠道将海水引至内湖顶端,再通过外湖最终排人海的净化措施的结论。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水质模型,并应用于纳潮引水量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6.
罗源湾的潮流, 余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罗泊湾(包括可门水道)的实测涨流资料,分析得出罗源湾湖流、余流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罗源湾为强潮流作用的港湾,可门水道冈屿附近海域潮流流速较大,而湾的南部海域潮流较弱。(2)而罗源湾潮流的垂直分布来看,潮流流速中层最大、有层次之、底层最小,但潮流流速的这一垂直分布特征一般只出现在高潮前,后2-4太阴时的时段内。(3)在高、低潮前后,湾顶(特别是西北湾顶)以及可门水道附近海域上、  相似文献   

7.
小窑湾海水交换与环境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年8月大潮汛期对小窑湾海水交换与环境预测进行了海上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小窑湾降潮时流 中初次流入湾内的外海水所占比率为22%,落潮时流出量中初次流了湾内的湾水所占比率为41%,湾内外海水的交换率为16.7%。小窑湾目前的水域环境为国家一类标准,著假设D=0,小窑湾的湾内水质达到湾外水质标准需200个潮周期,约100d左右。  相似文献   

8.
核电站运行前后大亚湾海洋生物,海水和沉积物^137Cs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γ谱方法测定了核电站运行前后大亚湾海域一些海洋生物,海水,沉积物的^137Cs含量为计算了海洋生物对^137Cs的浓集因子与^137Cs在沉积物和海水之间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与发电前相比,该电运行一年后三种样品中的^137Cs含量没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海水烟气脱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金山卫,定海,北仑港和台州等地的海水成份,测定了它们的缓冲能力,在鼓泡反应器中进行了海水吸收SO2的静态试验和使吸收液中SO3^2-转变为SO4^2-的氧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具有用作烟气脱硫吸收液的可能性和吸收液经曝气后直接排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沙头角湾海水质量改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沙头角湾海水的监测,了解沙头角湾海水质量状况,找出造成沙头角湾污染的因素,同时对沙头角湾海水质量的改善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长兴岛沿岸海域海冰融化水水质状况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长兴岛北岸,采集平整冰、堆积冰和搁浅冰。作了26项水质分析,采用三种行业标准评价,结果表明全盐量、氯化物和硫酸盐指标不合格,平整冰全盐量按非盐碱地区标准评价超标7.7倍,按盐碱地区标准评价超标3.8倍。氯化物超标16.6倍,硫酸盐超标2.3芦。堆积冰全盐量按非盐碱地区标准评价超标6.7倍,按盐碱地区标准评价超标2.3倍。氯化物超标15.6倍,硫酸盐超标1.5倍。搁浅冰全盐量按非盐碱地区标准评价超标3.7倍,按盐碱地区标准评价超标1.8倍。氯化物超标10.4倍,硫酸盐超标1.4倍。其余23项合格。  相似文献   

12.
海上核电站     
《环境》2006,(1):55-55
提到海上核电站,你会不会感到惊奇呢,也可能在脑海里出现不少小问号:核电站建在海上不污染海水吗?发出来的电又怎么送出去?建造海上核电站的投资比陆地上的高吗?  相似文献   

13.
厦门海域海上污染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98年,对厦门海域港口码头、船舶以及海水养殖等主要海上污染源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港口、船舶排放入海的石油类达148.8t,远远超过工业污水中油的排放量;海水养殖排放的无机氮和地磷分别达538.4t和200.4t;P的排放量已超过生活污水,几乎与城市污水排放P的总量相当。海上污染源污染负荷比占12.3%,大于工业污水,已是污染物的主要入海途径之一,是影响厦门海域环境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污染强源。  相似文献   

14.
15.
全球及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当前海平面变化研究的成果,总结了全球1993~2003年间海平面及比容海平面变化趋势分别在2.8 mm/a、1.2 mm/a左右,在北半球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海水比容变化对海平面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1950~2003年间全球比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0.3 mm/a.东中国海近10 a的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的趋势变化分别为4.93 mm/a、3.18 mm/a,其中盐比容对总比容的贡献远远大于全球尺度上盐比容的贡献,在季节尺度上,比容效应是海平面面变化的主导因素,在年际尺度上,具有准2 a的周期,主要受黑潮和长江径流的影响.南海的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分别为4.7 mm/a、 4.2 mm/a,比容海平面的位相比T/P海平面大约提前2个月,年际变化和ENSO高度相关.并提出气候变化的模拟以及区域性海平面的研究是未来海平面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从海面风矢量与不同极化状态下海表面亮温参数的关系入手,利用2014年5月1日西北太平洋区域Windsat卫星L2风场数据和SMO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卫星L1C数据,定量分析了风速和风向对亮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表面亮温的变化,风速大于风向的影响;V极化状态下垂直亮温对风速、风向的敏感性最强,Stokes2亮温参数对风速的敏感性最低,20°风向变化对Stokes1亮温参数敏感性最低;海面亮温在3级风速内和0°~150°风向区间受风场影响变化较小,亮温波动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6级风速以上和300°~360°风向区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大型核电工程已逐渐向有冰海域分布。海冰是有冰海域海洋活动的首要灾害性环境要素,冰区核电站正常运行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障冷源取水不受海冰灾害影响而失效。本文根据冰区海水直接利用工程的监测需求,分析了光学视频在特定小区域海面浮冰监测中的优势,并基于海冰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和信息处理流程,初步设计了冰区核电海面浮冰监测与分析系统。系统建成后,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数据库,可以快速提供冷源取水堵塞风险和预警信息,为企业和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的采取防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测区34个沉积物样品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与CaCO3、Si、S、P、Cd、Fe、Ti、Pb、Hg等地球化学要素作了相关分析.同时分析了SRB与其所在沉积物粒度与底层水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RB与Si、砂及底层水温为正相关;SRB与CaCO3、Fe、Ti、P、Pb、Hg、粉砂、粘土为负相关;而SRB与Cd、S的相关性因海区不同而不同.既有负相关.也有正相关.分析了这些相关状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