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文山州近年来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出发,研究了其特征及应急机制,认为存在应急监测能力薄弱、无救援处置物资储备、现场指挥和各部门联动工作不足等问题。提出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强化环保监管力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重视防范污染事件的宣传培训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震应急救援后勤保障是一项特殊的后勤保障,因其具有不可预知性的特点;具有后勤保障物资装备的专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具有时间紧迫性和工作高效性的特点.所以,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救援工作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采用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对地震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工作进行项目管理,建立适应地震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特点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在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实践中,项目管理在提高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发挥团队精神、创造最大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政治、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发因素潜在性、时间随机性、危害程度复杂性、处理处置艰巨性以及污染后果潜伏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通过调研分析达州市环境应急管理和应急应对现状,查摆达州市环境应急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应急管理和应急应对方面提出指导性措施建议,进一步提升达州市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应急管理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机构、机制和队伍建设,应急监测方面需提升应急监测能力,要有效辅助指挥决策、加强应急监测信息共享,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组建一个“应有尽有”的应急物资储备库。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系统调研国内外医疗废物处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存在的应急管理体系需完善、医疗废物资源化不足、医疗废物应急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医疗废物应急体系、深入推进医疗废物资源化、提高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机制等相关建议,对建立完善国家生态环境应急体系,保障人居环境、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来,我国医疗废物处置从单一简易焚烧转变为多种形式的统筹应用,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尽管面临更为复杂的医疗废物风险防控形势,但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水泥窑设施、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医疗机构自备处置设施等不同类型处置设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仍然实现了全部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较为被动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响应方式暴露出我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存在顶层设计缺乏、应急储备不足、技术支撑欠缺等突出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议:①充分衔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制度设计;②科学制定并实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应急处置能力配置;③评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形式,总结合理技术路线;④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处置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等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的地震应急救援后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地震应救援急后勤保障服务水平,是规范管理地震应急救援后勤保障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在进行地震应急救援后勤保障质量评价时,调查项目必须根据地震现场后勤工作的需求特点合理设计,取样大小、统计方法必须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7.
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和调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救灾工作的进度与成效,因而重视救灾物资储备问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救灾物资储备方式大体上分为政府储备、协议企业实物储备、协议企业生产能力储备等,不同储备方式有不同特点,发挥着不同作用。政府是我国救灾工作有效开展与顺利推进的主力军,企业在物资储备方面亦具备独特优势。政府与企业在救灾物资储备问题上的良好合作,有助于完善我国救灾储备体系。明确救灾物资储备协议的性质,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协议的具体内容,能够有效发挥救灾物资储备公私合作的应有功效。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该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获取玉树州基层单位的应急响应情况资料,中国地震局组织了地震科学考察项目,项目组经过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资料.调研数据主要反映了本次地震应急存在备灾能力不足、应急期反应能力不强、防灾相关机构之间没有建立协作机制、社区(地区)的防灾能力不足、城市抗震能力弱等问题.总结玉树地震基层应急响应的宝贵经验,对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该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医疗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现状、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和能力建设情况。医疗废物,作为危险废物管理中相对独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十一五”期间,法律、法规的支撑体系趋于完善,环保、卫生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城市医疗废物处置率快速上升。不过,医疗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严峻。医疗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作依然存在医疗废物分类体系不当、收运处置体系不完善、监管能力不足、疫情应急能力缺乏等问题,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偏远农村地区的设施水平、管理能力的差异还较大。对此,作者建议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纳入“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范围,完善医废分类,规范收集和后续处理、处置,并从完善医疗废物分类和收集管理、全方位提高无害处处置水平、推进设施规范运行和整改淘汰、提升疫情应急应对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认为后勤保障是环境监测的关键环节,结合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处理的经验,阐述了后勤保障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后勤保障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CZB-1型竖直摆钻孔倾斜观测资料震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锦州台CZB-1型竖直摆钻孔倾斜仪观测资料对应双台河口ML2.4级地方震、渤海海峡ML4.1级、ML4.9级近震的研究与探讨.对危地马拉MS7.1级地震、所罗门群岛MS7.0级地震远场前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分析电磁波的接收及仪器原理,介绍MDCB电磁波法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方法,统计了多次预报地震的结果,对这种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与传统电磁波仪器预报地震的方法进行对比,指出这种预报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在龙门山断裂集中释放.北川位于龙门山断裂的北段,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在主断裂方向北川县城可观测到两条断裂,并且产生了明显的地表破裂,走向均为北东30°~50°,主断裂方向地表破裂约10 km,具有明显挤压逆断层特征,上盘以60°~80°高角度向北东逆冲,断层垂直位移量3~4m,水平位移量0~2 m.主断裂的地表破裂集中位于两个地层的不整合面上,上盘为寒武系细砂岩、砂页岩,下盘为泥盆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另外在北川县城北部发现次级断裂一条,走向北西30°,地表破裂长度约4 km,表现为正断层特征.这些破裂都直接或间接受地下深部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陕西地震现场应急技术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国家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全国一体化的地震应急与救援指挥技术体系,其中包括地震现场应急技术系统.在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中,陕西省地震局现场应急技术系统重点完成现场通信保障、协助现场考察等工作任务.通过对现场工作的总结分析,旨在把汶川8.0级地震现场工作中应急技术系统一些好的做法继续发扬,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参考建议,以便日后现场应急系统能更好地为大震现场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看地震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地震成因观点,认为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地球岩石圈由大小不同、质量不同的块体组成.比如,大洋块体薄、质量轻,大陆块体厚、质量重.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时,就会造成这些块体运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运动可能使块体之间发生"追尾"撞击或摩擦,从而引起地震.地震能量来自于块体间撞击或摩擦时损失的动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74年4月22日和1979年7月9日在江南水乡溧阳先后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的灾情进行回顾以及地方地震部门在抗震救灾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同时,对这两次中强震前的相关异常进行分析,这样可为我们今后的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也可为我们以后的抗震设防和抗震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74年4月22日和1979年7月9日在江南水乡溧阳先后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的灾情进行回顾以及地方地震部门在抗震救灾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同时,对这两次中强震前的相关异常进行分析,这样可为我们今后的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也可为我们以后的抗震设防和抗震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的地震构造为背景,结合重庆市地震台测震数据阐述了重庆市地震活动情况,介绍了重庆市以高架桥、隧道为枢纽的立体交通方式,分析了各种交通制式在大震下的破坏方式以及破坏程度,针对在建或加固的交通工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特点介绍,以及地下水宏观异常、动物宏观异常、地光、地声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各种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产生,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发生剧烈变化所造成的。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具有独特的映震特征,在地震预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霍山震群的前兆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0年以来霍山地区14次震群资料,对其单项及综合指标作了计算和研究,根据《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及其它文献,判断其前兆性.另外,对前兆震群与未来中强震距离和分布区域以及间隔时间进行了统计,并对其预报效能作出评估,为安徽及华东地区中强地震震情判定提供一个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