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雌激素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再福  赵晓祥 《生态环境》2005,14(1):108-112
水环境是环境雌激素的最大储存库。环境雌激素通过食物的传递进入动物体内,类似于雌激素的功能。环境雌激素可导致水生动物性别特征丧失和后代不能繁殖;可引起水蚤性别比例失调,蜕皮率下降,导致软体动物性畸形和超雌性化现象;导致鲤鱼等生殖器畸形,引起鱼类种群生存力和资源量下降。壬酚(NP)、双酚A(BPA)和E2在河水、水生附着生物和底栖生物之间的生物积累与放大倍数在18~1200倍之间,环境激素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比通过水体的传递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危害更大,并且在河流等的枯水期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更大。文章讨论了环境雌激素的降解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环境雌激素进入生物体后,可通过多种方式介导发挥类似内源雌激素的作用,干扰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进而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其中,基因组方式介导的雌激素效应主要通过与细胞核内的雌激素受体(如ERα和ERβ)结合;而非基因组方式介导的雌激素效应则主要通过与膜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近年来对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的研究表明,该受体是区别于雌激素核受体的膜雌激素受体,可单独介导雌激素诱发的非基因组方式雌激素效应,然而目前对其介导的雌激素效应机制研究并不完善。综上,本文结合近年来对GPER1的研究进展,从该受体的发现、特性以及其介导的雌激素效应和相关通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 EEs)种类繁多、来源多样且分布广泛,大量工业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农药类物质已被证实具有雌激素活性。EEs对人体生殖、神经、免疫等系统生物毒性,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Es不仅可以结合雌激素核受体(nuclear Estrogen Receptor, nER)干扰正常的雌激素基因组信号通路,还能活化雌激素膜受体(membrane Estrogen Receptor, mER)引发快速的雌激素非基因组信号转导途径。本文总结了EEs通过nER、mER介导的多种雌激素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信号途径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综述了在其毒理学作用机理基础上发展的环境样品的雌激素活性评估和EEs混合物的联合作用研究,以期为该类污染物的筛查、风险评估和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环境雌激素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种类繁多,来源多样且分布广泛,大量工业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农药类物质已被证实具有雌激素活性。EEs对人体生殖、神经、免疫等系统的生物毒性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Es不仅结合雌激素核受体(nuclear estrogen receptor,n ER),还可以活化雌激素膜受体(membrane estrogen receptor,m ER),干扰正常的雌激素信号通路。本文总结了EEs通过n ER、m ER介导的多种雌激素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信号途径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综述了在其毒理学作用机理基础上发展的环境样品的雌激素活性评估和EEs混合物的联合作用研究,以期为该类污染物的筛查、风险评估和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是环境雌激素最大的储存库,环境雌激素可通过水体传递,对水生动物产生严重危害.雌激素的生理功能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E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大量研究证实,在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污染的评价中,ER可作为检测环境雌激素效应的生物标记物之一.但不同亚型的ER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对配体的结合存在差异,因此在环境雌激素效应的检测中,应注意化学污染物的类型以及受检动物的物种及组织的特异性.检测ER的方法包括ER蛋白直接定量检测和ERmRNA定量分析,检测技术的选择要依据实验设计而定.论文对环境雌激素效应检测中ER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环境雌激素污染检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类固醇雌激素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固醇雌激素是一类亲脂、低分子量、高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易在生物体内蓄积,相对其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更强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人类和动物排泄产生的类固醇雌激素不能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完全去除,进入环境中后,它们便会在不同的环境介质中进行迁移转化,因而深入研究其环境行为尤为重要.本文针对4种典型的类固醇雌激素(雌激素酮、17β-雌二醇、雌三醇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综述了其在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养殖场、土壤和天然水体等介质中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7.
含有环境雌激素的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有可能被小孩放进口中,如果放置的时间足够长,就会导致雌激素的溶出量超过安全水平,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塑料玩具中16种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塑料玩具中16种环境雌激素的方法。采用超生萃取法进行提取,使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在前处理过程中对样品进行无水硫酸钠脱水处理,使杂质显著降低;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考察了5种具有不同选择性的UPLC色谱柱对16种环境雌激素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16种环境雌激素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上获得了最为理想的分离效果。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3.6%~98.8%,RSD为0.5%~2.3%,检出限达0.11~0.76 ng。采用本方法对市售的28种儿童塑料玩具进行了检测,检出的环境雌激素有DEHP、DCHP、DMP、DNOP,其它未检出,其中DEHP、DCHP和DMP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2.8%、24.5%、19.5%,DNOP则最小,检出率为10.4%。此方法简便、易行、分离度较好,可作为测定塑料玩具中增塑剂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卵黄蛋白(Vitellins,Vn)的前体.无脊椎动物的Vtg主要在肝胰腺、卵巢或脂肪体合成,脊椎动物主要在肝脏合成.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基于环境雌激素评估的Vtg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Vtg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在动物进化中既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Vtg作为检测环境雌激素效应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在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污染的评价中被广泛采用.Vtg的检测方法包括蛋白直接定量检测和mRNA定量分析,选择检测技术要依据实验设计,对于长时间的暴露实验,可通过检测蛋白来完成,短时间的暴露实验则适合半定量RT-PCR检测VtgmRNA的表达.在Vtg的检测中应考虑动物种属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的雌激素生物活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明确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环境中雌激素效应,采用体内小鼠子宫增重方法,检测出其雌激素活性,结果表明:低剂量下的BBP无雌激素活性,剂量为8uL(8.96mg)时,小鼠子宫增重比较明显,显示出了雌激素活性,但当剂量增大到16uL(17.92mg)、32uL(35.84mg)时,小鼠子宫增重非常明显,增大的程度近乎于1ug雌二醇,特别是当剂量为64uL(71.68mg)时,其子宫增大的程度却超过了雌二醉。试验结果充分表明:BBP在外似非常安全的剂量下具有显性的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0.
陈蕾  王郑  曹世玮 《生态环境》2014,(2):359-364
环境雌激素是一大类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活性等,或与生物体内激素结构相似而发挥激素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及行为产生不利影响。环境雌激素包括天然雌激素及人工合成类雌激素。随着国内畜禽养殖的规模与数量的不断扩大,养殖场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环境雌激素的产生源,其环境风险应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对畜禽养殖过程中环境雌激素的产生量以及雌激素进入环境后的迁移转化行为已有很多的研究,包括野外的调查与实验室内机理研究。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大量雌激素进入环境后能够被土壤吸附及微生物降解。室内的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土柱迁移试验及降解研究均表明雌激素进入环境后绝大部分迅速被吸附到土壤颗粒或悬浮胶体、沉积物颗粒上,同时发生转化与生物降解,由此推断其对周边环境中的雌激素贡献很小。然而,野外调查结果却表明实际情况下雌激素的迁移性高于理论期望值。因此,畜禽养殖对周边环境中雌激素的贡献量的大小尚未明确。本论文综述了畜禽养殖过程中环境雌激素的排放情况,结合国内外的调查研究,阐述了畜禽养殖产生的环境雌激素在土壤及水体中的迁移与降解行为,探讨了影响准确评估畜禽养殖排泄物对周边水体中雌激素贡献大小的因子,并提出了今后应开展原位吸附与迁移的实验,重点考虑天然有机质及抗生素等共存物质对雌激素环境行为的影响,建立综合模型来估算不同时期养殖场对周围水环境雌激素的贡献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会  那广水  方小丹  李永东  陈彤  祖国仁 《环境化学》2011,30(12):2041-2046
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对大连地区环境水体中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残留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对残留特征进行研究,并于春、夏、秋、冬四季采样,分析季节变化对雌激素残留的影响,综合评价大连地区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连地区6个市政排污河/口水体中6种雌激素普遍检出,且炔雌醇为大连地区排污河/口水体中的主要雌...  相似文献   

12.
环境条件变化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87,自引:3,他引:87  
本文系统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氧化还原条件对沉积物磷释放有很大影响,获得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磷释放的方程,结果还表明,厌氧下(DO〈1.0mg.l^-1)沉积物磷的最大释放量明显高于好氧条件(DO〉8.0mg.l^-1),其释放速率分别为3.14μg.g^-1.d^-1和2.75μg^-1.d^-1,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CP=Ae^b/t,观察到藻与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开发区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要地价绍了我国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统一规划,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超滤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福谅  韩式荆 《环境化学》1993,12(6):490-499
本文对国内外超滤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涉及的废水包括纺织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石油化工工业,食品加工工业及其它工业污水,也包括部分生活污水,在这些污水治理过程中,不仅可消除或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回收有价值的物质,使水部分或全部回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宜  金龙珠 《环境化学》1994,13(5):371-381
本文综合介绍了二十年来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发展概况。在环境分析化学方面包括了环境分析监测方法、标准参考物质、环境分析方法、形态分析、采样技术与分析测试仪器化等方面。环境污染化学包括了有关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化学问题的研究,着重对大气污染物表征、迁移和转化、化学模式和重金属、有机物的水环境化学、水环境中金属烷基化以及土壤中农药等环境化学研究。有关污染生态效应中的化学集中介绍了硒与地方病环境因素关系有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素对土壤含硫气体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温度、光照条件两种环境因素对添加不同硫源(胱氨酸、硫酸二乙酯和硫酸钠)土壤含硫气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温度升高,含硫气体释放量增大,而且释放气体种类增多。COS在各种不同处理的土样中均有释放。除添加硫酸二乙酯的土样外,其它各种土样COS释放量与培养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5以上。添加胱氨酸的土样,含硫气体释放明显高于其它土样,光照条件变化对各种含硫气体释放量影响不大,但在弱光和无光照条件下检出的含硫气体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由以沈阳为中心,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六个市。本文分三部分,辽宁中部城市不境质量现状基本概况,辽宁中部城市九环境保护治理,辽宁中部城市群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化学农药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环境化学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报道了利用植草修复受DDT,BHC和Dicofol污染的研究,讨论了化学农药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农药在植物中富集与在土壤中降解以及结合残留等环境化学问题。研究表明,在植物修复的过程中,通过草对农药吸收的途径而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作用所作的贡献很小,植草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草的根部向土壤释放酶和某些分泌物,从而激发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并加速农药生物降解作用的结果。草在不同土壤中修复能力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土壤中所存土著微生物的差异以及其活性受酶和某些分泌物所激发差异的结果。选择能使根际区产生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的草品种,是利用草作为化学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关键。土壤与植株中农药结合残留的形成可能是土壤中污染物消除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广州市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州市环境噪声的因素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城市机动车数量,其次是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1998~2002年19个季度月胶州湾10个站的海洋调查资料,对底栖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胶州湾棘皮动物平均总生物量11.82g/m^3,平均总栖息密度5.63个/m^3.分布区主要在1、3、4、7号站,底质沉积类型为粉砂-粘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棘皮动物的分布除与底质有关外,其数量变化与温度、初级生产力关系较明显,二者升高,其生物量、密度也较明显升高.图5表3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