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优化达州市城镇生活污泥安全处置,文章概述了浓缩脱水、石灰稳定、污泥热干化、好氧堆肥、厌氧消化、蚯蚓养殖等6种处理技术,还有焚烧、建筑材料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填埋等4类处置技术,分析了达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处置现状,并对未来的污泥产生量进行预测,提出了管理机制不完善、前端预处理不到位、处置设施建设不规范、末端处置能力有缺口等问题。在采样检测3处城市和6处乡镇生活污泥泥质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4类处置方式的适宜性,推荐优先采取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协同处置,提出了科学规划建设处置设施、强化预处理和泥质检测、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提出的各种污泥处理处置方式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评述其可操作性。认为含水率80%的污泥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不宜采用厌氧消化、堆肥、填埋和热干化技术,实行污泥在污水厂内脱水至含水率60%以下是污泥处理处置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杭州地区污泥产生量已达89.8万t/a,污水厂污泥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在分析杭州市现有污泥处置技术及经济性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杭州市各地区污泥处置的途径为干化焚烧、水泥窑处置污泥、建材利用、堆肥等多种处置途径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污水处理规模大、碳排放基数高,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污泥管理策略是未来污水厂碳减排的关键。实地调研了中美6个大型典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设施和污泥处置路径,分析了中美两国不同典型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能量回收和碳排放的表现特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碳补偿的情况下,中美6个污水处理厂中,华东A(中温厌氧消化+脱水+填埋/土地利用)、华东B(脱水+填埋/焚烧)、华东C(脱水+焚烧)、Hyperion(高温厌氧消化+脱水+农用)、OCSD(中温厌氧消化+脱水+农用)和Blue plains(热水解+中温厌氧消化+脱水+农用)的污泥处理处置路线的碳足迹分别为1410,1881,1914,471,402,405 kgCO2/t DS。考虑能源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产生的碳补偿效果,中美6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净碳排放分别为984,1681,1941,-183,-240,-315 kgCO2/t DS。中美6个污水厂碳补偿率分别为30.2%、10.6%、0%、138.9%、159.7%和177.9%。污泥厌氧消化和产物土地资源化利用是碳减排的关键,提升污泥有机质含量能够强化碳补偿效应,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污水处理厂低碳转型、污泥处理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和低碳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  卢滨  沈旭  方成  何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59-62,70
在总结国内工程中得到应用的污泥处置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根据污泥处置方案选择原则,提出杭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方案。近期污水处理厂污泥仍送至有机肥料厂进行堆肥,但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使污泥肥料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泥农用标准;由于污泥为中度污染污泥,必须减量化处置和利用,随着干化焚烧技术和建材利用技术的日益成熟,杭州市主城区污水污泥应选择以干化焚烧和建材利用为主,其它技术为辅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污水处置工程的快速发展,杭州地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了1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污泥产生量已达89.8万t/a,污水厂污泥处置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杭州市污泥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指出杭州市未来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为干化焚烧、卫生填埋、建材利用等多种处置途径相结合,并从污泥专项规划、处置技术、价格补偿机制、扶持政策、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杭州市污泥处置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而无论采取何种处置方式,污泥的脱水干化都是其必要前提。对现有的污泥脱水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污泥浓缩技术、脱水技术和干化技术,详细阐述了其各自的现有技术手段、达到的干化效果和研究进展。并指出物理化学调理联合机械脱水是目前主流的脱水技术,而热干化是最为成熟的干化技术。重点描述了目前工程上应用比较多的工艺技术,以及污泥的脱水干化对于污泥农用、燃料化、焚烧和填埋等处理处置方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核算准则,结合生命周期评价(LCA),对我国常见的污泥处理处置路径包括填埋、焚烧、热解、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和湿式空气氧化进行了碳排放核算,并对敏感因子污泥有机质含量进行了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有机质含量40%~50%的脱水污泥(含水率80%),净碳排放排序为填埋>焚烧>热解>厌氧消化>好氧堆肥>湿式空气氧化;而对于有机质含量60%~70%的脱水污泥,排序为填埋>焚烧>热解>好氧堆肥>湿式空气氧化>厌氧消化.对不同污泥处理处置组合路径进一步分析表明,独立焚烧相对于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和燃煤电厂混烧碳排放更低.水解-厌氧消化-土地利用组合路径因提高有机质利用率而降低碳排放.1t脱水污泥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的结果表明,当污泥有机质含量低于60%时,上述路径都会产生2.07~494.45kg CO2eq/t不等的碳排放;当污泥有机质含量达到60%时,热水解-厌氧消化-土地利用组合路径可以实现负碳排放,为-37.91kg CO2eq/t,厌氧消化及湿式空气氧化路径接近于零碳排放;当有机质含量达到70%时,湿式空气氧化、厌氧消化及组合路径均可以实现负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城市污泥高效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为从碳排放角度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进行科学比较,对4种典型污泥处理处置路线进行碳核算.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方法,结合我国污泥特性,以每t干污泥(DS)为核算对象,核算边界从污泥浓缩开始,到最终作为产品输出或能量回收为止,分为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碳补偿这3种类型计算总碳排放量.结果表明R4路线(重力浓缩+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压滤脱水+运输+土地利用)总碳排放量(以CO2/DS计,下同)为99.41 kg·t-1,是最为低碳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路线,若避免其厌氧消化CH4逸散排放,该路线现阶段已能够实现碳中和.对碳排放量较大单元,如热干化1 049.24 kg·t-1,深度脱水960.99 kg·t-1,卫生填埋786.24 kg·t-1,焚烧635.52 kg·t-1,好氧堆肥614.17 kg·t-1,热水解544.67 ...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有效、科学合理地处置污泥,提出了污泥处置目标: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列举了几种主要的处置方法:污泥浓缩,污泥脱水干燥,污泥厌氧消化,堆肥化.提出污泥利用途径:制肥料,土地利用,制活性炭,焚烧,以实现污泥资源综合利用,避免二次污染,做好城镇环境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实地调研与典型样点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海南省工业企业污泥产生、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污泥产生量主要集中在两家大型企业,占比92.14%,其他中小型企业产生量仅占7.86%。自然干化为主要的污泥脱水工艺,使用率为40%。处置方式目前主要以处理后农用和委托危险废物专业公司处置两种方式为主。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污泥处理设施有待完善,部分企业污泥资源化利用中粪大肠菌群值过低,污泥成分缺少检测。建议海南省应根据各地区工业污泥泥量与泥质特点,加快出台集中处理处置的中长期专项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污泥热干化是污泥处理的重要方式,对于污泥的运输、存储和利用有重要作用,加强对污泥干化特性的了解,有助于后续焚烧等处理效果的提升。本文就对污泥干化特性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焚烧处理方法,为污泥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城市污泥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等,这些方法都必须经过干化处理环节,利用水泥窑炉尾气余热干化处理污泥,不仅处理成本低,而且减少了烟气废热对环境的影响,在国内已有多个工程案例。为进一步降低污泥干化成本,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针对利用水泥窑炉尾烟气间接干化污泥系统,选择烟气出口温度T2及饱和蒸汽温度t作为优化参数,建立优化模型,采用MATLAB方法,用fminsearch函数求得不同烟气温度T1下综合收益比b的最佳值以及最优工况点,并分析出了综合收益比b、总收益NPV、初步投资C(T2,t)和污泥处理量G(T2)与最优工况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污泥处置方式作了介绍。针对南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含水率较高,以及采用流化床锅炉的热电厂较多的特点,建议采用间接干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的方式对污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污泥处理与处置工艺的碳排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主流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总结了各工艺碳排放情景及其影响因素.好氧堆肥、干化、土地利用、焚烧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排放;而厌氧消化和填埋的碳排放以CH4为主.好氧堆肥的CO2排放当量较低,填埋的CO2排放当量较高.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填埋工艺分别可以通过改善通风状况、前处理和不同类型污泥联合处理、覆盖有机材料等方...  相似文献   

16.
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厌氧消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传统的污泥厌氧消化存在许多不足,而污泥热碱处理能使之改善。综述了近年来污泥热碱处理的研究,从热碱处理的机理出发,总结了热碱处理对污泥性质和厌氧消化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污泥热碱处理效果的因素,并通过能耗分析讨论了热碱处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可行性,最后指出污泥热碱处理及其强化污泥厌氧消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有机成分是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污泥处理技术路线的选择十分重要。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泥有机成分含量的2种测量方法和有机成分的分类研究,阐述了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干化、焚烧、水热处理等污泥处理过程中有机成分的变化,包括有机成分的反应机理,产物中有机成分的组成及性质等。  相似文献   

18.
厌氧消化污泥和未消化污泥在TG-MS上的热化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质谱联用仪对厌氧消化污泥和未消化污泥的燃烧和热解过程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污泥燃烧和热解过程中的热失重行为都可分为失水、有机物分解、无机物分解3个阶段.在300~350℃温度范围内,无论燃烧还是热解过程,未消化污泥有机物分解造成的热失重现象均比厌氧消化污泥明显.无机物分解阶段,厌氧消化污泥主要是碳酸盐的分解,未消化污泥主要是硫酸盐的分解.采用同步质谱仪对热解和燃烧的气态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燃烧和热解过程除了产生大量的H2O和CO2外,热解过程还产生CH4、C2H6、C4H10、C7H8等有机气体以及H2.厌氧消化污泥热解时有机气体产生量小于未消化污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泥产量大大增加,污泥问题迫在眉睫。分析了国内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污泥高干脱水、焚烧、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及建材利用等技术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污水厂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该研究以IPCC及UNFCCC发布的碳排放计算方法为基础,以我国典型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为例,计算不同工艺碳排放过程。研究表明,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潜力,实施厌氧消化、降低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与提高余热利用效率是污水厂削减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