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分析了九龙江口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16种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特征,运用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MRI)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BCR提取结果表明,Cd (52.55%)和Mn (47.71%)以弱酸溶态为主要存在形态,Pb、Y和Cu以可还原和可氧化态为主要存在形态,Ba、Tl、V、Th、Cr、As、U、Hg、Ni、Zn和Co主要以残渣态存在.RSP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受到Cd和Mn的重度污染,受到Pb的中度污染;Cu、Y和Co表现为轻度污染,Zn、Hg、As、U、Ni、Cr、Th、V、Ba和Tl表现为无污染;RAC评价结果表明,Cd和Mn具有极高风险,Co和Zn有中度风险,Ni、Cu、Hg和Y有轻度风险,其余元素(U、As、Pb、Cr、V、Tl、Ba和Th)无风险;MRI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严重风险,Hg和Cd是主要贡献因子,Hg有严重的潜在生态危害,Cd有较重的潜在生态危害,Tl有中等潜在生态危害,其余元素为低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变化趋势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的变化趋势及风险,利用2007—2017年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Cr、Cu、Pb、Cd、Hg、As的连续监测数据,通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并通过Daniel趋势检验和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对重金属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历史文献数据对1984—2017年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RI(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32.63~917.23,平均值为196.24,属于“较高”风险水平,空间分布呈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不同重金属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呈Cd > Hg > As > Pb > Cu > Cr的特征.Daniel趋势检验和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2007—2017年除西洞庭湖的w(Pb)、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w(Hg)外,其他重金属质量分数在各湖区都呈下降趋势;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分别在2014—2015年和2016年发生了突变.1984—2017年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演变特征分析表明,1984年和1990—1999年全湖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分别为“较高”和“中等”水平,2004—2010年和2011—2015年均为“很高”水平,2016—2017年降至“较高”水平,同时w(Cu)、w(Pb)、w(Cd)、w(As)在2016—2017年下降明显,而w(Cr)、w(Hg)还有上升趋势.研究显示,洞庭湖重金属污染在2014—2017年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湘江和洞庭湖的全面综合治理,Cr、Pb和Hg在部分湖区还存在持续污染,应作为洞庭湖重金属下一步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九龙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林承奇  胡恭任  于瑞莲  韩璐 《环境科学》2017,38(3):1002-1009
分别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和稀硝酸单级提取法分析九龙江17个表层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特征.BCR四步提取法表明,九龙江表层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Fe、Ni、V、Tl、Ba、Sb、Ga、Cr和Sr)以残渣态为主;Mn可提取态含量最高(占总量83.8%),其次为Cd、Pb、Zn、Co和Cu(分别占总量80.0%、75.5%、74.3%、70.8%和57.7%).稀硝酸提取法表明,Pb、Mn、Cd、Co、Zn和Cu的稀硝酸可提取态具有较高比例(分别占总量70.4%、65.4%、58.7%、48.4%、44.5%和45.5%).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表层沉积物中Pb、Mn、Cd、Co、Zn和Cu具有较高生态风险.综合对比两种提取方式分析结果,各有优缺点.一般情况下,稀硝酸单级提取法已足以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综合治理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程度,2015年12月对洞庭湖沅江市南嘴等31个点位采集0~20 cm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中Cu、Pb、Zn、Cr、Cd、As、Hg的含量,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重金属污染有所改善,但仍比较严重,以Cd最为严重,其次是Pb和As,且三大湖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地积累指数法显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As>Zn>Cu=Cr>H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的大小顺序为Cd>Hg>As>Pb>Cu>Zn=Cr。对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来源分析发现,湘江、沅江、资江入口为重金属Cd污染最严重的3个点位,Cd主要来源于湘江、资江、沅江;Pb含量最高的点位为东洞庭湖龙口村,达到138.7 mg/kg,为工业企业集中区;Hg含量最高的点位依次为沅水入口、目平湖中与南,Hg的污染分别主要来源于沅水和周边27家污染企业;As含量最高的点位依次为澧水入口、湘江入口、资水入口和大通湖渔场内湖,说明澧水、湘江、资水给洞庭湖带来了As的污染,而大通湖渔场内湖的As来源于附近工农业污染。因此,治理湘江、沅江、资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是控制洞庭湖Cd、Pb、As和Hg污染的重点途径。研究结果为洞庭湖水资源保护与有效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合理规划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沉积物不同形态氮赋存特征及其释放风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揭示湖泊沉积物中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释放风险,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EN(可交换态氮)、HN(酸解态氮)及NHN(非酸解态氮)的赋存特征;同时,结合BN(生物可利用态氮)的含量和释放通量的大小,探讨了各形态氮对BN的贡献及与释放通量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受水动力和湖盆地形的影响,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含量空间差异较大. 全湖w(TN)在735.91~2846.51mg/kg之间,平均值为1371.85mg/kg,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洞庭湖出口w(TN)的平均值分别为1513.43、1173.14、1262.76和1363.31mg/kg. 从各形态氮含量占w(TN)的比例来看,w(HN)最高,平均占66.74%;其次是w(NHN),平均占21.46%;w(EN)最小,仅占11.80%. 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洞庭湖出口w(BN)的平均值分别为189.31、170.16、152.87和139.51mg/kg,其值大小主要受w(EN)和w(HN)的影响. 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洞庭湖出口沉积物中NH4+-N释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2、7.03、7.78和146.96mg/(m2·d),沉积物中NH4+-N释放通量主要受EN控制,其中尤其受可交换态NH4+-N的控制,而沉积物中的HN和TN尚不是影响沉积物氮释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雅鲁藏布江中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采用了欧共体BCR分步提取的方法,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段人口密集区的表层沉积物中的9种重金属元素(Cd、Co、Ni、Cu、Zn、Pb、Cs、As和Cr)不同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形态分布特征.并分别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对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元素Cr、As主要赋存于残渣态(占87%~96%),Ni、Cu、Co和Cs赋存特征较为相似,来自非残渣态约占20%,元素Cd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约占65%,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毒性;2由RAC评估得出元素Cd有效态占37.38%,对环境构成高风险等级,元素Co、Ni、Cu和Zn对环境的危害处于低风险状态,元素Pb、Cs、As和Cr处于无风险状态,单从重金属形态的生物有效性评价,雅江沉积物对环境构成的风险排序为Cd>Co>Ni>Cu>Zn>Pb>Cs>As>Cr;3沉积物SQG-Q系数为0.804,具有中度的潜在生物毒性效应,鉴于该研究重金属元素主要赋存于残渣态,并且重金属平均含量除元素Cr和Ni外,其余元素均小于TEL和PEL值,所以,该河段总体上处于较低的风险等级,受到人为污染活动较少,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太湖竺山湾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CR 3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太湖竺山湾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Cd和Pb在垂直方向上不同形态的分布特征,并利用人类活动系数和重金属形态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总量大小为:Zn>Pb>Cr>Ni>Cu>Cd,表层沉积物表现出明显的富集效应;重金属总量和可提取态的含量均有从表层至下层逐渐降低的趋势;河流入湖口处5 cm的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和可提取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AF富集系数评价显示,除Cr外,其余重金属在沉积物中表现出明显出明显的富集效应,特别是Cd和Pb;RSP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表层5 cm沉积物生态风险最高,特别是Cd;Cd元素在表层15 cm的沉积物属于重度污染;Zn的表层10 cm属于重度污染;重金属Ni、Cu和Pb在表层5 cm沉积物中基本介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之间,在5~10 cm介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白洋淀全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BCR 3步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讨论了6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大小,并运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及重金属污染来源探讨.研究表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Cu含量均值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9倍和1.3倍.Cd的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质量分数达到51.20%,生物可利用性较大;Pb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r、Cu、Ni和Zn以残渣态为主要的存在形式.白洋淀的首要污染因子是Cd,整体面临较高Cd风险.圈头片风险最高,端村片风险最低;南刘庄片区域内风险相差较大,其中N4为白洋淀全域最高风险点.源解析结果显示,Cd、Cu、Pb和Ni受人类活动因素较多,Cr和Zn则更多的受到自然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遵义市湘江河流经主城区,沿岸人口密度大,流域内生活污水和工农业活动产生的重金属汇入湘江河,为了解该河段的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评价潜在生态风险,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提取并分析遵义市主城区湘江河8个表层沉积物样本中9种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w(Cu)、w(Zn)、w(Pb)、w(Cd)、w(Cr)、w(Mn)和w(Ni),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w(As)和w(Hg).结果表明:①w(Cu)、w(Zn)、w(Pb)、w(Cd)、w(Cr)、w(Mn)、w(Ni)、w(As)和w(Hg)的平均值分别为64.89、313.75、75.93、1.44、93.95、1507.98、33.74、13.50和0.68 mg/kg,除w(As)外,其他重金属的平均值均高于贵州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②w(Cu)、w(Zn)、w(Pb)、w(Cd)、w(Mn)和w(Hg)在不同采样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4.91%、93.33%、78.73%、85.00%、106.46%和93.44%,受人为活动的干扰较大.Cu与Cr、Zn与Pb、Cd与Pb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其污染来源可能具有同源性.③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在不同采样点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Cu、Pb、Cr、Ni、As和Hg的主要赋存形态为残渣态,占比分别为52.72%、59.31%、84.39%、79.09%、89.14%和99.87%;Mn以酸提取态为主,占比为61.58%;Cd以可氧化态为主,占比为50.19%.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评价结果显示,Cr、Ni、As和Hg对湘江河水环境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风险较低,Mn和Cd的生态危害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祝慧娜  李莹  梁婕  刘永德  尹娟 《环境工程》2014,32(2):114-117
将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以区间形式表示,建立了基于区间数的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模型。考虑到区间数的可比性较小,引入了区间数排序法,利用区间排序法对评价得到的风险结果进行比较,建立了基于区间排序法的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模型,并与区间隶属度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将该模型应用于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分析中。评价结果显示:4个采样点的生态风险顺序分别是樟树港>东洞庭湖>城陵矶>鹿角。基于区间数排序法的评价能够更加直观地表示出各采样点风险的排序,避免了隶属度方法中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为风险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2012年连续对洞庭湖湘江入湖口至出湖口水域5个采样点——S1(樟树港)、S2(虞公庙)、S3(鹿角)、S4(君山)和S5(洞庭湖出口)表层沉积物中Cd、Hg、As、Cu、Pb、Cr和Zn 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分析,对该典型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w(Cd)、w(Hg)、w(As)、w(Cu)、w(Pb)、w(Cr)和w(Zn)分别为0.54~79.90、0.046~0.712、15.2~289.0、29.0~217.0、6.0~246.0、65.4~269.0和41.4~632.0 mg/kg,w(Cd)、w(Hg)、w(As)、w(Cu)、w(Pb)和w(Zn)沿程总体呈下降趋势,w(Cr)沿程变化较小;Cd具有很高生态风险,Hg具有中等生态风险,其余污染物具有低生态风险,不同污染物生态风险的大小顺序为Cd>Hg>As>Pb>Cu>Cr>Zn,各采样点的RI(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115.51~1 000.09,平均值为373.30,研究区域重金属总体具有高生态风险,其中S1采样点具有很高生态风险,不同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的大小顺序为S1>S2>S5>S4>S3;除Cr外,Cd、Hg、As、Cu、Pb和Zn主要来源于湘江,Cd和Hg是主要风险污染物,其中Cd为首要污染物,因此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以Cd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东江湖重金属污染状况,于2021年9月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进行调查研究,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ω(Cd)、ω(Pb)、ω(As)、ω(Cu)、ω(Zn)、ω(Ni)和ω(Cr)分别为:0.40~34.1、14.8~1688、6.99~1155、6.89~280、26.2~1739、6.29~55.4和23.3~44.8 mg ·kg-1;空间分布极不均匀,Cd、Pb、As、Cu和Zn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毗邻瑶岗仙钨矿的站位.有效态金属所占比例较高,弱酸可提取态Cd占总量的46.7%~71.5%;可还原态Pb所占比例为46.8%~67.0%;虽然Cu、Zn、Ni和Cr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形态,但有效态占比分别为35%~68%、42%~72%、26%~51%和6%~30%.根据地累积指数Igeo,Cd普遍达到中度到重度污染程度,90%站位的Pb处于轻度及以上污染,30%站位的Zn、As和Cu处于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显示,Cd存在较高及以上级别的潜在生态风险,其中80%调查站位的Cd具有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此外,毗邻瑶岗仙矿区的S7站位的As和Pb存在极高潜在生态风险,Cu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潜在风险指数RI显示,所有调查站位均存在较高及以上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50%的调查站位存在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因此,东江湖表层沉积物存在严重的Cd、Pb、As、Cu和Zn等的复合重金属污染,生物有效性较高,存在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草海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草海湖是典型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属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的上源湖泊,研究其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对该区域及下游的水质监控与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7月采集贵州草海湖柱状沉积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法和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法分析沉积物中Zn、Cd、Ni、Fe、V、Cr、Pb、Cu、As等9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草海湖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质量分数平均值表现为w(Fe)(31 400.00 mg/kg)> w(Zn)(219.18 mg/kg)> w(V)(59.76 mg/kg)> w(Cr)(56.16 mg/kg)> w(Pb)(54.01 mg/kg)> w(Ni)(33.58 mg/kg)> w(Cu)(20.35 mg/kg)> w(As)(15.41 mg/kg)> w(Cd)(0.84 mg/kg).表层(0~10 cm)沉积物中w(Fe)、w(Cr)、w(V)、w(As)、w(Cu)、w(Ni)分布较均匀,其元素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土壤侵蚀等自然源;w(Zn)、w(Cd)、w(Pb)分布相对离散,主要来源于农业、炼锌业和交通运输等人为源;在垂直(0~25 cm)方向上,w(Pb)、w(Cu)、w(V)、w(Ni)以波动型为主,w(Zn)、w(Cd)、w(As)主要为稳定型,w(Cr)和w(Fe)为富集型.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草海湖沉积物中元素Zn、Pb均为偏中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其潜在生态风险高低表现为下游 > 上游 > 中游.研究显示,草海湖下游区域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Cd为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重金属的质量分数主要受土法炼锌和农业施肥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解汤逊湖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和生态风险,对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Hg、Cd、Cr、Cu、Pb、Zn和Ni)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主要污染物的潜在来源.结果 表明,除Cr外,...  相似文献   

15.
磁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9月对磁湖南北湖两个断面采集了2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重金属含量(Cu、Ni、Fe、Zn、Pb、Cd、Cr)。结果表明,南湖和北湖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55.41、67.60、4050.00、415.05、195.09、3.58、113.04mg/kg和100.30、40.87、4088.05、351.80、159.43、1.38、214.43mg/kg;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南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要高于北湖;南北湖重金属Zn、Cr在岸边和湖中区域含量均比较高,Cu、Pb、Cr污染程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靠近岸边区域高于湖中区域的特点,Ni的含量分布相对均匀;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指出南湖和北湖重金属Cr均存在很强的生态风险,南湖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高于北湖;主成分和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磁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同时也受燃烧源影响。  相似文献   

16.
洪泽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余辉  张文斌  余建平 《环境科学》2011,32(2):437-444
为了揭示洪泽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10个点位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性,并评价了其潜在生态风险.洪泽湖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Cr、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34.99、72.44、18.82、3.24、57.59、0.07和23.67 mg...  相似文献   

17.
采集金山湖闸坝型水体表层沉积物,经HNO3-HF-HClO4消解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测定沉积物As、Cu、Pb、Cd、Zn、Cr等6种重金属含量,通过富集系数、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及溯源分析等对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金山湖表层沉积物As、Pb、Cu、Zn、Cr、Cd的平均值分别为23.22、26.20、24.42、143.12、245.30、0.67 mg·kg-1,其中,Pb、Cu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级标准,Zn、Cr含量介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与二级标准之间,As、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级标准;从空间分布来看,Pb和Zn在北固山广场的1号样点形成最高值,As、Cu、Cr、Cd的含量分别在镇润洲码头附近的12号样点、运粮河河口区域的3号样点、湖中靠近征润州岛的14号样点、春江潮与解放路泵站之间往湖中心处的7号样点处出现最高值.2富集系数表现为As>Cr>Cd>Pb>Zn>Cu,表明金山湖表层沉积物中As的富集量最大,Cu最小.3根据地累积指数判断,金山湖未受Cu的污染,Pb、Zn、Cd则为轻度污染,As、Cr表现为偏中度污染;46种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表现顺序为Cd>As>Cr>Pb>Cu>Zn,其中,Cr、Pb、Cu、Zn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As和Cd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程度;从全湖分布看,北固湾广场附近(1号样点)、春江潮与解放路泵站之间靠近岸边区域(6号样)、春江潮与解放路泵站之间往湖中心处(7号样点)以及镇润洲码头附近(12号样点)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为中等,其余采样点均为轻微潜在生态危害;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金山湖沉积物重金属的差异除了受到各样点沉积物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外,还与各采样点周围人为活动、外源污水排放等有密切关系.6本次研究中发现闸坝对金山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不明确,该部分内容尚需进行长时间尺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