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对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评中的环境影响识别与预测评价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评价进行了简述,提出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评中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要点。其结论可为国内开展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评提供技术参考,对于其他针对空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基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并结合目前我国港口总体规划的特点和我国多个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工作,对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价重点内容、技术路线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为其它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将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应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章探讨了城市总规环评中大气环境要素的评价,包括城市污染气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容量评价与影响预测模型等,并针对城市规模大小特点建议选取相应评价方法,旨在完善现有环评技术导则,促进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4.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3):210-216
铜矿是江苏省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之一。本文总结江苏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资料,分析与铜矿有关的成矿信息,研究了江苏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剖析了典型矿床特征。利用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等勘查技术方法,通过GIS评价技术对铜矿资源进行评价,共圈定4个远景调查区,5个重点普查区和6个普查验证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从规划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减缓措施、公众参与和环境管理计划等方面阐述了评价内容,并对现有的评价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刚刚起步,其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还处于探讨阶段,这给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带来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障碍。文中针对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从规划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减缓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4方面阐述了评价内容。并对现有的评价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根据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态脆弱区分区等数据,采用空间图层叠加法,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主要生态屏障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环境中,对评价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方面是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城市规划环评指标分为总体规划和下位规划两方面.再分别对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构成进行了阐述.指出目前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内容、实施、总体与下住规划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意图探索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宁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不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经济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主要探讨了当地矿产资源开发目前存在的不足。该县对矿产开发缺乏统筹管理与详细地质资料基础、矿产资源品质不高、开发利用率低并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宁城县要想依托矿产资源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需要加强引导和统筹管理、提高勘探与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并积极引进资金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辽宁营口港总体规划环境评价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宁营口港总体规划环境评价为例,探讨了目前中国规划环境评价中的若干热点问题,包括多方案比选与“零方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规划的兼容性分析、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等5个方面.研究表明,规划的兼容性分析和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是规划环评的重要特征.目前中国规划环评的介入时间仍显较晚,在基础数据库建设、公众参与、环境减缓措施等方面尚显不足.规划环境指标综合分析表明,营口港总体规划的实施,可能对海岸带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其不利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基地是优化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保障国内资源有效供应的战略核心区域。在分析基地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基础、开发条件、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等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基地划定指标体系。其中资源基础包括预测资源量、查明资源储量和设计开采规模,开发条件包括缺水程度和交通优势度,市场需求包括后续冶炼加工企业布局与产值,国家战略主要体现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矿产资源基地布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以铁矿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各单项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全国识别了辽宁鞍山—本溪等12个铁矿资源基地。研究结果可以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矿产资源基地调整优化提供参考,对其他矿产资源空间政策区的划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阶段开始考虑矿山环境问题,是实现绿色矿业的基石之一。本文从矿产资源勘查角度,讨论在矿产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区域矿产普查、远景区勘查到矿床勘探即详查),传统资源学家所必须考虑的环境问题及地质勘探过程中所获资料在矿床(山)环境评价中的作用。作者建议:①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需要,应适时启动资源-环境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在资源评价和勘查阶段考虑环境问题,从资源评价与勘查获得的大量资料中提取环境信息,不仅可帮助解决一些与资源有关的环境问题,而且可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②虽然资源学家理解矿床环境有关的地质作用,具有研究矿床环境的某些优势,但我们必须即时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特别是环境科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3.
城乡总体规划在城乡土地开发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总体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这就需要国家实现将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系统作为重要的理论标准。本文阐释了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概念意义,介绍了我国的现状和评价结构、技术方法体系及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朱江  谢南雄  杨恒 《环境保护》2016,(15):56-58
本文在分析"多规合一"工作中面临的生态环境管控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临湘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从与环境总体规划联动编制、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环境政策分区等方面,提出在"多规合一"中加强生态环境管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中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是矿区规划环评中重要专题之一,特别是对于煤电一体化或煤化一体化矿区规划,规划实施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更应重视这一专题的编写。结合矿区总体规划环评技术导则的编制和长期从事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经验,对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中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专题的评价思路和要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供从事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了不同矿山、矿种,以卫星遥感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对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及其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遥感调查与监测试验,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管理和科学规划,为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异龙湖流域环境保护与总体规划”对经过预选的拟议措施进行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多目标参与评价分析,依据多目标参与评价的综合指数进行排序,优选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清单,最后,利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最终选定措施对异龙湖水质改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析"多规合一"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的关系,基于山南地区错那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案例应用,通过从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水环境生态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置、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可有效促进错那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在加强生态用地保护、推进土地生态环境整治、优化三类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存在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对多规合一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西藏措勤尼雄地区地面磁法测量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措勤-昂仁地区铁铜矿评价》工作中,安排了1∶ 5万地面磁法测量.地面ΔT表明:整个工区属磁异常区,表现出北西低、南东高的总趋势.通过对磁测资料的转换处理,发现磁场特征与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调查所反映的地球物理特征基本吻合,反映了全工区磁场的变化特征,证实了藏C-99-297航磁异常的存在,应为矿致异常,可以指导青藏高原中西部找矿工作.通过对磁测剖面数据的推断,结合异常查证,在全工区圈出一批具有找矿意义的异常,为今后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资料,并为今后在青藏高原开展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了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和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开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本质属性、主要内容、法规制度和工作程序等方面辨析了两者的关系,提出了发挥两者协同作用、提升两者政策合力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两者工作成果的衔接,保障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成果的落实;二是强化两者资源环境基础研究的衔接,严守城市生态空间底线;三是加强两者目标指标的动态衔接,构建两者协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