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秋之后,早晚凉爽,气候多变,正是各种疫病的高发期。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是秋季保健的第一要务,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保健意识。其次,是要注意饮食卫生。经过夏天的消耗,人体的消化功能下降,胃肠道抗病能力减弱,易患腹泻和肠胃炎,稍有不慎,就会染疾病而损伤健康。秋天气候干燥,要多吃水果和蔬菜,橙子、柠檬、乌梅能清热退火,是极佳的选择。饮食以清淡为主,“早餐”一碗粥,晚餐一碗汤,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再者,在养生方面,要注意保暖,不要贪凉,夏季时,不少人习惯于敞开门窗睡觉,入秋后昼夜温差大,夜晚风凉,…  相似文献   

2.
朱强  李丰  刘晓洁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9):2134-2148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居民的饮食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居民的饮食生活面临营养结构失衡、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饮食生活多样性与外部化趋势加重、饮食文化受到冲击、食物浪费严重等问题。基于以上的现状和问题,食育在我国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食育行动的推进,有助于促进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善,促进居民对食物供应链的正确理解,促进居民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居民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食育的研究,分析了食育对当前改善中国居民饮食生活现状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推进各级政府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整合多主体资源,传达食育理念、扎根校园,深耕食育课程、鼓励食育终身学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居民的饮食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居民的饮食生活面临营养结构失衡、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饮食生活多样性与外部化趋势加重、饮食文化受到冲击、食物浪费严重等问题。基于以上的现状和问题,食育在我国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食育行动的推进,有助于促进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善,促进居民对食物供应链的正确理解,促进居民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居民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食育的研究,分析了食育对当前改善中国居民饮食生活现状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推进各级政府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整合多主体资源,传达食育理念、扎根校园,深耕食育课程、鼓励食育终身学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小引走进教室,闻到一股浓烈的奶茶香气。我对喝奶茶的同学说:"喝淡茶,或者白开水,也不错啊。"学生一脸的不情愿:"那多没味儿啊!"看来,学生在饮食上喜欢"重口味",喜欢的是味觉、嗅觉方面的浓郁,拒绝的是味觉、嗅觉方面的清淡。深入思之,学生喜欢的,只是表面的浓烈的欢愉;拒绝的,是内在的清淡、清雅的欢愉。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膳食符合低碳经济原则;过食动物性食物危害健康;坚持低碳饮食也是保护环境;健康饮食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人类的食物大体上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性食物,主要是畜禽肉类、鱼虾类和蛋类,俗称荤食,另一类是必须重视人类食物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6.
蔡光 《环境》2000,(10):23-23
一日三餐的饮食,对男性机能强弱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男性机能不足而苦恼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若有意选择一些可以补充和增强男性机能的食物,定会收到防患于未然及“亡羊补牢”之功效,为此,下面开列的食物男人不妨多吃。富含锌的食物对精子的产生、数量及成活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缺  相似文献   

7.
马林 《环境》2012,(10):63-65
胃肠对人体的影响十分巨大,它直接关系着人们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让肠道年轻化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举措。 对每个人来说,给肠道减龄,都要从现在开始,适时摄取一些能给肠道减龄的食物。这些食物之所以能使肠道状态年轻化,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让益生菌在肠内保持不断增长的状态,并有效促进肠蠕动,消除宿便隐患。  相似文献   

8.
食物垃圾和废纸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食物垃圾和废纸为原料,通过批式中温(35℃)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实验,考察了原料比例(以VS计为:100:0、83:17和62:38)和酸化阶段pH(未调节和调节pH=7.2)对消化稳定性及消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利用食物垃圾以及未调节酸化阶段pH的厌氧消化相比,调节酸化阶段pH=7.2的食物垃圾与废纸联合厌氧消化能够避免挥发性脂肪酸抑制、保证消化稳定性并提高消化性能.在调节酸化阶段pH为7.2,且食物垃圾和废纸的原料比例为83:17和62:38的2组厌氧消化实验中,产甲烷稳定时液相pH稳定在7.4~8.0,液相产物中总VFA浓度稳定在500~900 mg·L-1,其中丙酸浓度为100~550 mg·L-1,未检测出乙醇;累积产甲烷量(以VS计算)分别为347和247 mL·g-1,生物气中的甲烷含量稳定在70%~80%.最高可达81.6%;以1gVS相当于1.1g COD进行计算,COD去除率分别为93.2%和80.5%,用于产甲烷的COD分别占总进料COD的90.0%和64.0%.食物垃圾和废纸的最佳中温厌氧消化产甲烷条件为:原料比例83:17,酸化阶段调节pH=7.2.  相似文献   

9.
Hon Way Lonie等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食物样品全汞测定的HCl—HNO_3—H_2SO_4三酸混合消化方法,用该法测定了国家标样局获得的长鳍金枪鱼和添加无机汞的食物样品,结果二者汞的回收率均较好。该法的检测下限是0.01μgHg/g样品。  相似文献   

10.
厌氧消化被广泛应用于餐厨垃圾、有机废弃物和高浓度废水等的资源化处理,但实际应用中,厌氧消化常由于易酸化、氨氮抑制和产甲烷菌对环境因素敏感等原因,造成消化过程不稳定、产甲烷率低等问题。生物炭具备制备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将其添加至厌氧消化系统中,可维持体系稳定运行和提升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介绍了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和理化特征,并从生物炭提升厌氧消化系统缓冲能力、吸附抑制剂从而缓解氨氮抑制及其作为微生物载体等方面,对生物炭促进厌氧消化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用王水+高氯酸消化土壤样品,做了褐土冷消化+热消化、褐土直接热消化、红土直接热消化实验,结果显示:红土有机质含量相对低,易消化,取样后可直接热消化;褐土有机质含量偏高,难消化.进行热消化前须先冷消化(最好放置过夜)。  相似文献   

12.
暑期是野外实习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时期,同时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又是各种微生物、寄生虫繁殖高峰期,在野外实习这种紧张而繁忙,且生活条件差的艰苦环境中,若忽视了饮食安全问题,食用了被污染的食品,易造成各种流行病、寄生虫病传染及食物中毒,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要切实注意实习中的饮食安全,确保广大野外实习师生的身体健康、保障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野外实习中的食品安全防护主要是食物中毒的安全防护。食物是人体营养的来源,但当饮食不当的时候可引起很多疾病,食物中毒是其中一种。即健康人吃了正…  相似文献   

13.
在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在祈福老人健康长寿的同时,提醒老年朋友注意饮食四忌。忌高盐、高脂肪食品。高盐和高脂肪都能导致血压升高,老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少吃猪肉,多吃些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而含脂肪较低的食物。忌多吃豆腐。豆制品中含有大量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半胱氨酸,最终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此外,豆腐性偏寒,胃寒腹泻者常食豆腐会加重消化不良。忌多喝咖啡。老年人心功能减退,喝咖啡易诱发心律不齐等症,还会影响睡眠。喝咖啡一般都要加糖,老年人摄入食糖过多,会使血糖增加,对…  相似文献   

14.
<正>尽管研究人员早已知道多溴联苯醚(PBDEs)出现在诸如牛肉、鸡肉、鱼和牛奶等日常饮食中,但是研究人员近期才首次证实人体血液中PBDEs含量与摄取的食物密切相关.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检查了  相似文献   

15.
饮食习惯一直被认为是造成食物浪费的重要因素。基于对29省29所高校9192份大学生食堂就餐的实地调查问卷,从南北差异视角探讨了个体食物浪费行为的差异特征。研究表明:相对北方籍大学生,南方籍大学生浪费食物的概率更高,南方籍大学生在高校食堂就餐时食物浪费量和浪费率也高于北方籍大学生。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证实南北方主流饮食模式是引发浪费差异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匹配大学生南北方籍贯和所就读高校的南北区位,并以“南方大学生在南方高校求学”模式为基准,发现“南方大学生到北方高校求学”模式下,个体有更低的食物浪费概率、浪费量和浪费率。但“北方大学生到南方高校求学”模式下,个体没有显示出较低的食物浪费概率、食物浪费量和食物浪费率,从而稳健地证实南北方主流饮食模式是引发浪费差异的关键所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生命是奇妙的,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贴近生活,就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会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和应用,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一、用生活中的实例,活跃课堂气氛,帮助记忆在课本"物质代谢"一节中,以特殊的午餐"鸡蛋大油炒米饭"(民族班改为"鸡蛋牛油炒米饭")为例,来说明淀粉、脂肪、蛋白质三大类有机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以"空腹喝酒容易醉",说明酒精的吸收在胃内,如果胃内没有食物,酒精会迅速被吸收进入血液,刺激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的"酒后文化";在"能量代谢"一节中,以人体剧烈运动之后肌肉产生酸痛的感觉,随时间推移,这种  相似文献   

17.
知识百科     
夏季保健与夏令食品夏季到来,气候逐渐炎热。植物枝叶茂盛,一片欣欣向荣,古人称之为“夏三月,此为蕃秀”。同时,由于气温升高,蚊蝇孳生,又是各种细菌繁殖和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作为人体本身,由于季节的原因,新陈代谢加快,易于消耗津液(如大量出汗),如不注意夏季保健并科学选择夏令食品,势必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如何选择夏季保健食品呢?人体在夏季主要受到“暑热”的侵扰,所以在选择保健食品方面应选用“清补”之品,也就是选择那些既能补益又能清解暑热,或者功能生津止渴的药物或食物,方为适宜。绿豆,既有清解暑热作…  相似文献   

18.
《环境导报》2003,(8):21-21
春季正是万物复苏、生机萌发的季节。由于天气变暖、雨水增多,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因此需要摄入和补充的能量大大增加。春天又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旺季,各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增多,人体也需要补充营养来增强抵抗力。所以,春补是春季保健重要的一环。春补主要用益气健脾的中药,如党参、西洋参、术、淮山药等和蜂蜜、蜂乳等营养保健品,在补充营养、加强消化吸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做文章。又因春季易产生湿热性疾病在进补同时可以服用大清叶、金银花、茯苓、薏米仁等消热解毒祛湿的中药泡制或煎煮的饮料,以防上火。另外,春季的饮食调节也是春…  相似文献   

19.
所谓“苦夏”,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或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苦夏其实并不是病,引起苦夏的原因大体有两方面:一是体质因素。平时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较虚弱,如果饮食失节、饥饱失宜、偏嗜生冷、损坏肠胃,以致抵抗力减弱,就很容易患苦夏;二是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全国生态系统食物生产功能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食物生产不稳定,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评价我国食物生产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食物生产产量,根据营养成分转化率,将各类食物折算成热量来统一核算,研究评价了我国生态系统食物生产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ArcGIS、SPSS进行空间分析及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① 2010 年,我国生态系统的食物生产总量为11 765.28×1012 kJ,空间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② 华东、华中、东北地理区,河南、山东、黑龙江三省具有较高的食物生产能力;③ 耕地质心的转移并没有引起食物生产质心的转移,技术要素的投入更能提高食物生产能力,研究发现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等与食物生产热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增大技术要素投入的力度,是提高我国食物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