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黄清和 《地球与环境》2005,33(Z1):556-558
螺旋板载荷试验因能旋入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进行试验而广泛应用于深层地基土及地下水位以下地基土的承载力测试,根据螺旋板载荷试验的原理,经与平板裁荷试验对比,螺旋板载荷试验同样适用于浅层地基土,螺旋板面积的大小对试验成果影响不大,螺旋板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不再进行深度修正。  相似文献   

2.
标准贯入试验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简单、快捷、经济的原位动力触探技术,在日本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做的现场试验,所得的标准贯入击数N值可以客观地确定土的软硬、密实程度等,并可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回归分析,利用N值推求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进行地基评价.本文重点介绍了日本最新标准贯入试验方法的修订要点,以及N值与砂性土、黏性土和软岩...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某地铁工程为例,通过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地基土标贯试验指标N值与土体部分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线性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一般性黏土和老黏土的压缩模量、内聚力及内摩擦角,砂土的变形模量、承载力、内摩擦角、剪切波速及动弹模量都与标贯击数N值成正比关系;对于不同的地层类型,其拟合精度也有所区别,而对于该工程地基土,砂土的预测精度普遍高于黏土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訾剑华  连伟 《地球与环境》2005,33(Z1):325-330
隐伏岩溶地质灾害的危害在于其隐蔽性和突发性,岩溶与土洞成因上相关联,工程环境中共存,查明其发育及分布特征,预测岩溶地质灾害,有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地基基础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隐伏型岩溶地区桥梁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结合南京某工程地基处理实例,对振动沉管灌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通过对施工前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桩间土加固效果较明显,CFG桩桩体作用明显.证明了振动沉管灌注CFG桩对饱和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等是反映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重要参数。然后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随荷载变化的规律。结果认为:随着荷载增加,桩土应力比逐渐减小,当比值达到某一特征值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不为常数,其变化是桩土变形协调的结果。最后得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钢渣桩复合地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工程的静载荷试验。对钢渣桩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桩间土、天然地基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钢渣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复合地基沉降明显减少.并且能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地基土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从场区所发育混合土的特征入手,首先进行混合土的现场天然密度测定,然后系统地阐述天然混合土压缩变形试验全过程的关键技术,即荷载等级设置、正应力荷载等级稳定时间与稳定量级、天然状态压缩变形试验s- t、p-s曲线特征、利用时间平方根法求算固结系数G_v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混合土压缩变形参数量化技术, 为类似的压缩变形试验提供了完整的参数量化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等是反映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重要参数。然后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随荷载变化的规律。结果认为:随着荷载增加,桩土应力比逐渐减小,当比值达到某一特征值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不为常数,其变化是桩土变形协调的结果。最后得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嫩江干流堤防工程安全稳定运营,以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为基础,借鉴距离判别法的思想选取地下水位、砂层埋深、震中距以及标贯击数4项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建立了相应的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经样本数据验证有效后,对堤防工程地基土液化进行液化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其存在液化风险,可通过增加堤防工程地基土上覆非液化土层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有效防治砂土液化。该研究成果可为嫩江干流堤防工程砂土液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劳作优 《地球与环境》2005,33(Z1):573-576
海域岩土工程勘察因受风浪、潮汐、定位等因素影响,与陆地勘察相比,施工工艺差异较大。本文以深圳西港区(位于珠江口)某航道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其施工工艺,以期对海域勘察工程实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ZJU400土工离心机的CFD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给出可靠的CFD模拟方法,用于土工离心机风阻功率估算,得到流场及温度场模拟结果。方法针对ZJU400中高速大型土工离心机,利用结构化网格划分使转臂及内壁面处的y+值<30,使其满足湍流模型边界层厚度要求。利用k-omega SST湍流模型和MRF多参考系方法对ZJU400土工离心机进行数值模拟,对模拟所得风阻功率、流场和温度场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模拟所得风阻功率与ZJU400实测数据偏差<10%,模拟所得流场与文献[8]中的结果吻合,温度场与实测数据吻合。结论针对ZJU400中高速大型土工离心机的CFD模拟方法取得了精度较高的模拟结果,通过仿真模拟弥补了大型土工离心机实验数据缺乏问题,减少了对实验数据的依赖,为制造设计和研究大型土工离心机提供了CFD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估计土工离心机的风阻功率。方法针对一稳态运行的中低速土工离心机,利用多参考坐标系(MRF)模拟转臂与墙壁之间的相对运动,对离心机稳态运行时机室内的空气流场进行CFD仿真,对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解析公式方法和试验的风阻功率进行对比。结果三种方法得到的风阻功率较为接近,验证了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机室内空气流速和压力的空间分布特征,验证了经典解析公式的假设合理性。结论 CFD仿真方法避免了传统解析方法对试验数据的依赖和参数选取主观性,能够得到较高精度的分析结果,该研究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土工离心机的高置信度风阻计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长期接触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氢化三联苯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流行病学的方法,在对某化纤公司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氢化三联苯接触工人心血管系统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接触组平均接触工龄为16年,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3.41%,19.21%;接触组WBC、RBC、HGB、PLT、ALT、GGT、ALP、HBsAg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76%,13.12%,8.66%,11.17%,19.83%,14.24%,2.51%,8.38%;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36%,9.09%,11.76%,12.29%,19.25%,13.36%,1.61%,9.09%。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人群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氢化三联苯在很低浓度情况及企业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对职业人群的心血管系统及肝肾损害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美国海军陆战队轮式战术车辆实现20 a服役寿命的目标,美海军研究办公室海军材料科学与技术部资助海军水面作战中心、阿伯丁试验中心等部门,研发了评估轮式车辆系统的车辆腐蚀/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响应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军用车辆腐蚀和任务剖面的特殊要求,对美国陆军基于商业标准的车辆试验成果加以完善,利用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计划项目的基础数据,制定了1~20 a各年度累计腐蚀质量损失控制目标,规定了评价车辆老化状况的0—4级腐蚀等级标准,并开展了长达15 a的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车辆腐蚀控制目标可采用研发的腐蚀/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实现;试验场车辆的腐蚀状况与实际服役地域车辆的腐蚀状况具有等价性;车辆腐蚀/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可作为车辆采办的有力工具,可考核验证车辆寿命能否达到20 a的服役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保证在不同试验场转场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整理出一套合理的转场验证流程。方法对整车强化腐蚀试验需要用到的特殊道路、设备进行考察,再通过对比不同试验场试验车辆的结果,通过层层验证并对最终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的结果一致性。结果首先验证道路及设备的基本参数,然后对整车腐蚀试验结果的腐蚀深度(D)及划线扩蚀量(L)一致性进行验证,所有基本参数都通过后,最终对整车所有零部件主观评价得分(G)进行对比。得分对比的结果结合市场反馈的质量问题配比进行加权计算,最终得出两试验场试验一致性的数值86.2%(R)。结论利用该方法可以全方位地将试验场之间进行对比,科学地判定试验场是否满足整车强化腐蚀试验的转场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传统试验精确度差、仿真程度低的问题,验证智能电表在随机振动过程中的可靠性。方法将基于疲劳损伤谱的等效随机振动试验方法运用到智能电表公路运输振动试验中,首先提出疲劳载荷谱的概念及其获取方法,并对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用于加速振动试验的功率谱密度,最后验证基于疲劳损伤谱的随机振动试验方法应用于智能电表模拟公路运输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势。结果使用该方法加速试验前后的累计疲劳损伤误差为6.4%。结论该方法不但能大幅减少试验时间,同时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准确高效地测量弹簧在应力松弛试验过程中的载荷。方法 针对周期试验法中繁琐的拆装工作和连续试验法中测试效率偏低的难点问题,以周期试验法中可以让“弹簧的总形变量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事实为依据,通过驱使待测弹簧进一步发生少量变形,将待测弹簧承受的准不变载荷转换为缓冲弹簧的连续变化载荷进行测量。测量后分别对直线进行拟合,便可求得驱动力F0,进而可以计算出待测弹簧处于装夹状态时所承受的载荷。结果 得到了一种在应力松弛过程中测量弹簧载荷的新方法,并结合螺旋压缩弹簧的结构特点,介绍了该方法的2种实现方式。当置信度为0.95时,测试结果的置信区间在±2%内,说明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论 实践应用表明,在周期试验法中,采用该方法能够避免繁琐的拆装过程,有利于降低人为误差;在连续试验法中,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应力松弛试验中的载荷测试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典型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伺服作动器研制过程中的适用性。方法以某型伺服作动器为研究对象,从故障激发的角度对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响应调查和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的工作特点设计适用于该类伺服作动器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包含低温步进应力试验、高温步进应力试验、快速温度循环试验10个循环、振动步进应力试验(包含气锤式三轴向六自由度超高斯随机振动方式及电磁振动台随机振动方式)及综合环境应力试验5个循环,并依此进行试验。结果在快速温度循环试验及综合环境应力试验过程中,均有效地激发出了产品的漏油故障,与相似产品外场暴露的漏油故障模式相吻合。结论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典型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伺服作动器的研制过程,设计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可有效地激发外场出现频率较高的故障,可作为该类产品研制的试验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