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球藻对新杀虫剂HNPC-A9908的富集与降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NPC-A9908[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杀虫剂.作者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HNPC-A9908的富集与降解.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具有降解HNPC-A9908的能力,在20,100,400mg/L的浓度下,5d内HNPC-A9908的降解率分别为90.50%、66.02%和43.19%,日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3.60,13.20,34.55mg/L,其降解动力学方程可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拟合,拟合度达到83%以上.此外,蛋白核小球藻对HNPC-A9908也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当浓度为20,100,400mg/L时达到最大富集的时间分别为24,48,48h,富集量分别为11.58,15.15,16.42mg/gFW,此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The movement and degradation of aldicarb (2-methyl-2-(methylthio)propionaldehyde O-(methylcarbamoyl)oxime) residues was measured in a Dotham loamy sand soil in Barnwell County in southern South Carolina.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movement in a fallow plot versus a soya bean plot and to compare residue results from soil suction lysimeters and soil samples. The soil sample data indicate that aldicarb degraded at a rate corresponding to a half life of approximately 9 days with essentially no residues present 4 months after application. This degradation rate is faster than the 14–39-day half-life measured in nearby states. Because this relatively rapid degradation rate generally constrained residue movement to the upper 0.3 m in both plots (resulting in no significant residues in the lysimeters and monitoring wells), comparison between data from soil cores and suction lysimeters was not possible and the reduced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fallow plot had little effect on residue movement. Simulations using the unsaturated zone model PRZM with rainfall records from 15 years were used to illustrate that aldicarb residues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upper 1.5 m, regardless of year-to-year variations in rainfall.  相似文献   

3.
2011~2013年通过小区试验种植小白菜和萝卜,以再生水灌溉和污泥施肥,采用修正的BCR法测定了再生水、污泥、土壤、蔬菜中Zn的5种形态含量,分析Zn在再生水(污泥)-土壤-蔬菜体系中的迁移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3年水样中Zn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Zn的标准。水样中水溶态B0比例较大。污泥中B0含量极少,残渣态B4含量较高。土壤中Zn的本底含量较少,经过3年的蔬菜种植和灌溉,土壤中Zn含量有增高的趋势。蔬菜中5种形态均有分布,地上部分中水溶态B0和可氧化态B3含量较高,地下部分中残渣态B4含量也较高。小白菜中Zn的含量高于萝卜。灌溉水中B0的含量对Zn在土壤和蔬菜中的迁移产生了较大影响。适当的再生水灌溉和污泥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缺Zn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青霉素菌渣环境安全利用技术规范的建立,以油麦菜、油菜、白菜和生菜4种蔬菜为研究对象,以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芽长和根长为毒性敏感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组〔ρ(PG)分别为10、100、200、400、800、1 200、1 600、2 000、2 400、3 200和4 000 mg/L〕和对照组的青霉素(Penicillin,简称“PG”)对4种蔬菜种子萌发的生态毒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4种蔬菜种子发芽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ρ(PG)≥1 200 mg/L时,油菜种子的芽长增长率在60%左右,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 0.05);在ρ(PG)为200 mg/L时,生菜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9 g),较对照组增加了10.37%,白菜鲜质量在ρ(PG)为400 mg/L时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增加了5.76%,而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各处理组4种蔬菜种子的根长均随着ρ(PG)的增大表现出逐渐增强的抑制作用.②PG对4种蔬菜的根长抑制率剂量-效应关系均符合Allometric模型,即y=axb〔其中,x为ρ(PG),y为根长抑制率,a和b均为常数〕.③油麦菜、油菜、白菜和生菜4种蔬菜对PG的根长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 675.11、995.67、3 736.40和2 510.24 mg/L,4种蔬菜根长抑制率对PG的敏感程度表现为油菜>油麦菜>生菜>白菜(P < 0.05).研究显示,与油麦菜、白菜和生菜相比,油菜更适合作为PG的生态毒性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5.
针对太湖地区菜地化肥氮投入量较大导致氮淋失严重及土壤酸化的现状,选取太湖地区的菜地土壤,利用盆栽试验连续种植三季小白菜,结合生物炭埋袋回收技术,研究不同化肥氮施用量(以N计,0和110 mg/kg)及生物炭添加量(w为0%、1%、2%和5%)对土壤氮淋失及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化肥氮施用量为110 mg/kg条件下,与无生物炭添加相比,生物炭添加量为2%时可使作物对土壤矿质态氮的利用效率提高约1倍(由41%增至81%),因化肥氮施用引起的土壤氮素残留量降低83%;生物炭添加可有效减少48%~65%的土壤氮淋失量,当添加量为1%、2%时,生物炭主要通过削减淋失液中ρ(TN)来降低土壤氮淋失量;添加量为5%时,则主要通过削减淋失液体积来实现. 无论是否添加化肥氮,生物炭均能有效维持土壤原有的pH、w(有机质)及w(盐基离子);促使土壤酸碱缓冲能容量增加22%~37%,致酸速率降低17%~80%,显著提升了土壤的酸碱缓冲能力. 研究显示,在化肥氮施用量为110 mg/kg条件下,生物炭添加量为2%时能对土壤酸化产生较好的缓冲效果.   相似文献   

6.
湛江市农业土壤与作物铬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湛江市采集了106个农业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中铬的含量,研究铬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铬平均含量为87.13mg/kg,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样品占20.75%,徐闻、雷州等地超标较严重。湛江市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大的4大类农作物蔬菜、水果、甘蔗和水稻铬平均含量介于0.014~0.160mg/kg之间,均符合我国《食品中铬限量卫生标准》(GB 14961-1994)。蔬菜类的芥菜铬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强,青瓜、菜心、生菜等蔬菜品种和菠萝、香蕉、橙子、甘蔗等水果类铬的富集能力则较低;水稻铬的富集能力容易受土壤复合污染影响,富集系数介于0.0001~0.0048。依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RfD值和广东省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进行计算,湛江市蔬菜、水稻和水果(含甘蔗)三大类作物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日平均摄入量为78.9μg/d,若考虑其它的摄入途径,农产品中的铬对人体潜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试验结果.经在南北两地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灭幼脲Ⅲ号属非持久性农药,在作物和土壤中都较快地消失,在大白菜上的半衰期为3.8—14.0d,在土壤中为8.8—27.0d.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稀释2500倍,每亩每次按常规用药10g或加倍药量20g(有效成分)施药,喷施2或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三周时,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大白菜的最大残留量为2.67ppm,在土壤中为13.81ppm.建议该农药在大白菜上的最高允许残留量(MRL)为3ppm,安全间隔期为21d.  相似文献   

8.
李平  聂浩  郎漫  朱燕菊  姜海波  李楠 《环境科学》2023,44(8):4489-4496
氮是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生物炭是一种良好的土壤修复材料.以镉(Cd)污染农田土壤为对象,采用青菜盆栽试验研究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钙这3种氮肥配施生物炭对青菜生长和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和生物炭促进了青菜生长,与不施氮肥的对照处理相比,单施尿素、硫酸铵、硝酸钙和生物炭处理青菜生物量显著增加了5.02%~32.9%,不同氮肥配施生物炭处理青菜生物量比单施氮肥处理显著增加了8.84%~50.8%.单施尿素后土壤pH值比对照处理显著降低了0.27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增加了30.0%.单施硫酸铵后土壤pH值比对照处理显著降低了0.33个单位,青菜Cd含量显著增加了29.2%.单施硝酸钙对土壤pH值和青菜Cd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单施生物炭后土壤pH值比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0.35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青菜Cd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7.4%和53.7%.氮肥配施生物炭处理土壤pH值比单施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0.14~0.28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青菜Cd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6.5%~30.1%和15.3%~28.6%.总体来看,配施生物炭能够调节不同氮肥对污染土壤中Cd有...  相似文献   

9.
郭璐  满楠  梁东丽  谢钧宇  刘娟娟 《环境科学》2013,34(8):3272-3279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小白菜对不同含量的外源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动态吸收的差异,并通过土壤有效硒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旨在为富硒作物的生产和硒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上部分生物量间无显著差异.在小白菜的整个生长期间(8周),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上、地下部硒含量均随生长逐渐下降,而亚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上、地下部硒含量均随生长逐渐增大.硒酸盐处理地上部硒吸收量显著高于地下部,而亚硒酸盐处理地下部硒吸收量显著高于地上部;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硒酸盐处理小白菜硒吸收量是亚硒酸盐处理的2~60倍之多,导致硒酸盐处理土壤中有效硒含量随着小白菜的生长迅速下降,而亚硒酸盐处理土壤中有效硒含量随小白菜的生长略有下降.统计分析表明,硒酸盐处理小白菜体内硒含量与土壤有效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地下硒含量与土壤有效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和0.864,而亚硒酸盐处理两者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小白菜硒含量和土壤有效硒随生长变化的结果可以得出,小白菜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动态吸收的差异是小白菜对不同价态硒吸收能力和土壤供硒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湘江流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采集了湘江流域51个样品,用AES萃取技术,使用GC-MS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六氯苯(HCB)、滴滴涕(DDTs)、氯丹、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和灭蚁灵等有机氯农药(OCPs). 结果表明:HCB和DDTs的检出率为100%,氯丹和灭蚁灵的检出率较低,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和七氯未检出,说明HCB和DDTs曾在湘江流域广泛施用. w(OCPs)平均值为145.49 μg/kg,其中w(DDTs)占w(OCPs)的90.9%,且有些土壤样品中w(DDT)/w(DDE+DDD)较大,说明DDTs曾作为湘江流域的主要杀虫剂施用过,并且近期仍然有输入. 农药残留量与农药的施用量成正比,农药施用量高的衡阳地区,其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最高. 不同使用功能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不同,表现为旱地中的残留量高于水稻地,蔬菜地中以辣椒地的残留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用气相色谱直接测定水、土、粮食水果和蔬菜中10种有机氮农药多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振荡或组织捣碎提取,二氯甲烷萃取,经凝结或柱层析法净化.使用Sigma2型带NPD的气谱仪测定.气谱柱长1m,内径0.2cm,填充5%OV-17/Gas Chrom Q(80—100目),该柱在恒温的色谱条件下能将10种有机氮农药完全分离.通过方法回收率及八种类型样品的添加回收率证实方法的可靠及可行性,共添加回收率为81.76—102.03%,变异系数0.52—10.33%,最低检测浓度为0.0004—0.0218ppm.  相似文献   

12.
稻秸沼渣矿化特征及对青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稻秸沼渣和商品有机肥为原料,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稻秸沼渣中碳、氮等养分释放特性以及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秸沼渣施入土壤后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秸秆发酵半年的沼渣的矿化特性优于发酵一年的秸秆沼渣.秸秆沼渣有机氮的矿化特性主要表现为氮的固定,秸秆厌氧发酵越充分,沼渣矿化时有机氮越不容易被固定.相比商品有机肥,添加稻秸沼渣青菜的产量略低,但显著提高了青菜中维生素C和水溶性糖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提高了青菜品质.因此,秸秆沼渣农肥化对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Vegetable oil has the ability to extract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from contaminated sandy soil for a remediation purpose,with some of the oil remaining in the soil.Although most of the PAHs were removed,the risk of residue oil in the soil was not known.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vegetable oil residue on higher plant growth and sandy soil properties after soil extraction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il remediation.Addition of sunflower oil and column ex...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废渣-土壤-蔬菜中多氯联苯(PCBs)污染特征及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对电子垃圾废渣样品采样3个、废渣旁的农田土壤和蔬菜分别采样10个和18个(油麦菜6个、四季豆6个和圆白菜6个).废渣、土壤和蔬菜中PCBs含量测定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果表明,总PCBs水平:废渣(11 938ng·g-...  相似文献   

15.
就地利用菜地改建小型湿地系统可能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消纳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其中菜园土与吸附基质的组合直接关系水体污染物中氮磷的净化效果. 选取沸石、谷壳、活性炭、陶粒和菜园土作为试验基质,使用BET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EDX)对其进行表征,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分别筛选出对氮磷吸附效果较好的沸石和陶粒,设置菜园土∶陶粒∶沸石质量占比基质组合:F1(10∶0∶0)、F2(6∶2∶2)、F3(8∶1∶1)、F4(8∶2∶0)、F5(8∶0∶2)、F6(6∶1∶3)和F7(6∶3∶1). 在低、中、高3种氮磷浓度下,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筛选出去除效果最好的基质组合. 结果表明:①5种单一基质中,活性炭、陶粒的比表面积(35.72、33.23 m2/g)和微孔体积(2.20×10?1、8.25×10?2 cm2/g)均较大;沸石和陶粒表面呈粗糙多孔结构. ②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5种单一基质对氮磷的吸附,各基质对氮的饱和吸附量表现为沸石(2.00 mg/g)>陶粒(1.47 mg/g)>菜园土(1.17 mg/g)>活性炭(0.99 mg/g)>谷壳(0.21 mg/g),对磷的饱和吸附量表现为陶粒(1.28 mg/g)>活性炭(1.25 mg/g)>沸石(1.16 mg/g)>谷壳(0.80 mg/g)>菜园土(0.50 mg/g). ③7种基质组合对氮磷吸附具有相似的动力学特征,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基质组合对不同污染负荷条件下氮磷的吸附规律. ④7种基质组合对氮磷的吸附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最终于12~48 h趋于稳定. 研究显示,F2、F4和F7基质组合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均较好,但考虑菜地改造的简易性和可操作性,F4为最佳基质组合,其在3种不同氮磷浓度下对氮、磷的吸附量分别为0.36~0.68和0.10~0.39 mg/g.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农村部环境监测总站对我国主要叶菜类蔬菜产地的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种类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基于不同累积概率建立我国叶菜类蔬菜产地“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的土壤镉环境质量类别划分阈值,并对其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有机质(SOM)对叶菜类蔬菜富集镉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并由其构建的三因子生物有效性模型为lgBCF=-0.122pH+0.025lgSOM-0.048lgCEC+1.252(R2=0.746,P<0.01,n=134),可解释叶菜类蔬菜富集系数74.6%的变异;利用上述模型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条件下叶菜类蔬菜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归一化处理可最大程度降低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富集镉的影响,凸出叶菜类蔬菜的内在敏感性;利用归一化后的BCF通过log-logistic拟合函数构建SSD曲线得到,不同叶菜类蔬菜种类对镉的敏感性差异明显;依据SSD曲线基于保护80%、50%和5%的叶菜类蔬菜种类分别推导出pH≤6.5、6.5相似文献   

17.
蔬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研究--以广州蔬菜生产基地为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调查广州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地土壤和主要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和比较了不同蔬菜对Pb、Hg、Cd、Cr和As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各种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与蔬菜生长特性以及与不同蔬菜对重金属元素吸收特性(遗传特性)的差异性密切相关,以富集系数表示蔬菜对元素富集能力高低,按平均值大小对不同蔬菜富集系数进行排序并分类。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二甲四氯胺盐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稻田水、土壤、植株用二氯甲烷和酸溶液混合提取,稻米采用甲醇和水混合提取,经HPLC测定。结果表明,二甲四氯胺盐在稻田水、土壤、鲜植株、糙米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0%。在稻田水中二甲四氯胺盐的半衰期为5.75~6.76 d,土壤中二甲四氯胺盐半衰期为6.67~7.38 d,在水稻鲜植株中二甲四氯胺盐半衰期为5.50~6.68 d,降解较快。收获的水稻糙米中二甲四氯胺盐的残留量均未检出。二甲四氯胺盐在糙米中最高残留限量(MRL值)推荐值为0.1 mg/kg。建议75%二甲四氯胺盐水剂的使用剂量为600 g/hm2,施药1次,在正常收获期收获水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POPs污染物莠去津在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朱鲁生  谢慧  宋艳  孙瑞莲  张夫道 《环境科学》2007,28(12):2821-2826
在建立土壤中莠去津残留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该药在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土壤中的莠去津残留物用丙酮提取,经液-液分配和柱层析净化后,气相色谱检测.莠去津的最低检出量为6.4×10-12 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6.4×10-9 g·kg-1,土壤中0.11、1.1、11.0 mg·kg-1这3个浓度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1.41%±4.36%、93.58%±4.54%、 90.35%±3.59%,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运用该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莠去津在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CK、NPK、NPK+M、NPK+S施肥处理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0.6、 23.0、 28.5、 33.2 d,由LSR分析可知,NPK肥和有机肥的施入明显加快了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单独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均证实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3、0.982?6和0.952?1,原因可能是这些土壤养分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碳素和氮素,微生物活性较高,从而致使莠去津在土壤中降解加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小区试验种植了小白菜和萝卜,以再生水灌溉和污泥施肥,采用修正的BCR法测定了再生水、污泥、土壤、蔬菜中重金属Cd的5种形态含量,分析Cd在再生水(污泥)-土壤-蔬菜体系中的迁移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灌溉用清水和再生水中Cd的总量均未超出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规定,但水样中的Cd主要以水溶态存在,生物有效性系数K≥0.85。经再生水灌溉和污泥施肥后土壤中Cd的形态和总量均发生了变化。蔬菜地上部分中Cd以水溶态B0和可氧化态B3的形式存在,B0>B3;而地下部分以B0、B2和B3为主,B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